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孝子郭氏墓地附属之祠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西南22公里的孝里铺村南孝堂山顶。孝堂山在春秋战国时称巫山,《左传·襄公十八年》载“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说的就是这座山。东汉初年在山上建石室后,世人谓之孝子堂,遂将此山称为孝堂山。依据其祠内题记记载,祠堂大致建造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左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用青石仿照汉代民居建筑的形象并缩小比例砌成。其内石壁和石梁上遍布精美的线刻图画,屋顶为单檐悬山式,由石板接成,石板上雕有屋脊、瓦垄、连檐等构件的形象。其石壁上的题刻和后来的题词,在文献与书法上均有一定的价值。相关画像石是研究中国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郦道元《水经注》对郭氏墓石祠已有记载,称之为"孝子堂"。北齐时,人们已经普遍认为该墓是郭巨之墓。唐代开始在祠堂周围修建庙宇。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对此也有著录。明隆庆二年(1568年)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进行重修并立下《重修孝堂山庙记》一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曾经大修祠堂附属庙宇,并立修庙碑一座,庙堂为八殿两廊之规模。清同治九年(1870年),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再次进行重修,并立《重修孝堂山庙记》石碑一座。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6月14日,一位叫沙畹的法国汉学家来到了孝堂山,对郭氏墓石祠进行了拍摄,留下了一些宝贵的资料照片。民国五年(1916年),日本人关野贞来此考察并首次发表祠堂的实测图。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地百废待兴。在山东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山东省古代文物保护委员会启动了山东各地文物古迹调查及保护工作,其中就包括泰山、三孔、齐长城、孝堂山、四门塔、蓬莱阁等一系列重要文物古迹。我的祖父路大荒先生作为省文保会委员之一,主持或参与了以上众多文物古迹的调查与维护。
1953年,路大荒先生在山东省古管会的领导下,多次到长清孝堂山考察郭氏墓石祠,此时的郭氏墓祠经过新中国成立前多年的战乱、民不聊生等社会乱象,早已面目全非。清代重修的祠堂附属庙宇也已坍塌,庆幸的是,郭氏墓石室、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还在。它裸露在荒山上,任凭风吹雨淋,一片凄凉破败景象。
路大荒先生赴孝堂山考察时的日记中写道:“一九五二年七月廿四日赴孝堂山,返回,廿五日赴孝堂。石室高一公尺七,脊八公寸长四公尺,宽三公尺……”
展开全文
路大荒先生考察孝堂山石室后写出“孝堂山石室资料”一文,全文如下:
孝堂山石室资料
平原湿阴邵善君永建四年…来过此堂,由此可知,石室建于永建四年(129年)以前。
从总平面布置上看,石室建在墓前,似为当年用以供奉死者“神主”之所,或即类似后世所谓“享堂”者。石室南向,平面作长方形,长边为面宽,共分二间(这点与目前所发现的几处早期墓地“石室”相同),或曰双数属阴,故以二间以为阴宅。室内靠北有石台(长通面宽),高14公分,或即为摆设“神主”或偶像之处。整个建筑为石造,结构简单。下有石台基,以承托全室,亦即形成室内石地面。东山墙为上下两块石板砌成,墙厚13公分。西墙为一块石板凿成,厚14.5公分,后墙为左右并立的两块石板拼成,厚17公分。正面当中立八角石柱,其截面对边长为27.5公分,柱头呈㯭斗形式,下为简於单方形柱礎(略为俯斗状)八角柱座径宽70公分之门坎条石上,条石高出地面7公分。此中央驻之左右近高墙处各有一较细之八角柱及矩形柱(东柱截面:20乘37公分;西柱截面:21.5乘27.5公分)。以上五柱共承托一截面呈五边形(29乘42.5公分矩形梁抹去一角)的石过梁。中央柱并支承一横向五角形石板大梁之一端,樑之另一端由后墙支承。此中间石板樑与东西山墙共负顶盖石板。顶盖共由6块组成(其中仅有二块为原石物),分作前后两坡形式,坡度约为1∕6,东西,厦檐(即清式所谓悬山式),靠正脊部分出厦少,而近前后檐处出厦多。
“石室”在造型上是模仿木抅形式,如八角柱(反映了当时木柱的一般加工情况)。㯭(lǔ)斗,园椽(椽头有卷杀)以及屋面的筒版瓦,(瓦当刻作蕨纹)等等皆反应当时木构建筑的做法和形式。所以这座建筑物对我们研究汉时代的一般木构建筑,有着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室”外表面以石料加工之剁斧痕迹为装饰呈简单之三角形几何图案(室外西山满刻陇东王感孝颂),室内东西北三面以及板梁上都满刻画像,其题材有庖厨、有百戏、有狩猎、有争战、有刑罚,并见有象及骆驼的形象,刻画均极逼真。此处尚有桥梁建筑等物,实为研究东汉社会的宝贵资料。
从此资料可以看出,该文不仅在石室建成时间上进行了严谨的考证,更是在石室的造型、测量以及墙面装饰、画像题材等多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与记载。这是继近代1907年法国汉学家对郭氏墓石祠进行了拍摄以及1916年日本人关野贞来此考察并发表祠堂的实测图以来,我国考古专家对郭氏墓石祠进行的首次详细考察与论证。
大荒先生曾在1959年亲笔写下“在建国十年来山东省的建筑成就收集资料参考提纲——建筑教育、科研及在建维修等方面的汇报”,可惜经过半个多世纪,只保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路大荒先生在修复孝堂山石室部分写道:长清孝堂山汉石室,原有复室经国民党破坏了。经我们重建复室,以资保护。(有照片,如不在处内,可能在博物馆。)
鉴于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在我国建筑学史上的地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历史文物,在这次考察的基础上,山东省文管会决定在石祠外修建复室和围墙对其进行保护。如今,在重修的正殿后墙上,仍可以看到镶嵌在墙面里的一块石壁,上面用苍劲的隶书刻着:“汉石室一九五三年重建复室。”
1961年,孝堂山郭氏墓石祠西旁立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大理石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路大荒先生对这次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考察与保护非常重视,在此期间,他挥毫在一册页上作画,作“孝堂山”山水画一幅。在画面的左侧,孝堂山顶郭氏墓石祠巍然屹立,山脚树林中农舍隐隐可见。画面远方似有芦苇白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飘然世外的空灵境界。在画面的右上角题有:吾东长清县孝堂山石室为国内仅存汉代之建筑也,余访两次,今图之。时癸巳猫日。
时至今日,长清孝堂山石室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非常完善的保护,更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许多学者、画家如罗哲文、刘海粟也纷纷题写匾额,它的名气逐渐名扬海内外。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翻看着祖父亲笔写下的有关孝堂山考察的资料,欣赏着他的孝堂山画作,不由得为祖父自豪,为他作为一代代孝堂山石室保护参与者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文/路方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