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勇忠义的关二爷!从来没有做过买卖,怎么一不留神当了财神爷?_关羽_蜀汉_关帝庙

关羽,身为一员武将,被尊为武神不足为奇,但被尊为财神就不免让人疑惑。虽然关羽也曾主政荆州,但没有历史资料表明关羽做过生意、从事过商业贸易活动。莫非关羽真像民间故事里写的一样,在早年靠卖红枣绿豆发了一笔?

关羽是个性格丰富的历史人物,他武勇过人、号称“万人敌”,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曹操有情有义。同时关羽的身上有很重的江湖侠客气质,他快意恩仇,意气用事,不顾大局。

因为出身比较卑微,后来又统帅过千军,这就导致其刚愎自用,目中无人。那些世家大族的士大夫们不大看得起他,当然他也看不起士大夫。关将军在兵败麦城被杀后,蜀汉的士大夫们赠给他的谥号叫”壮缪“。

展开全文

按照《谥法解》的解释这可不是个好称呼,所谓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关羽当然没有“伤人、伤善”这样的劣迹,但即使是取“名与实爽”的解释,也不太光彩。可见,在关羽死后,蜀汉集团中的很多人对他并不满意。

南朝梁代著名的道士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将数百名俗世的帝王将相神格化,其中有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甚至有徐庶,但唯独不见关羽。可见直到南北朝时,关羽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更别谈什么财神。

唐肃宗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将姜子牙的太公庙升格为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并列,同时在武庙中配祀十位名将:孙武、吴起、司马穰苴、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李勣。

当时的确有人提出关羽作为候选人,但主事者认为关羽是“败军之将”,配祀武庙不吉。不过这也侧面说明在唐朝时,关羽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虽比南北朝时期已大大提高。

直到宋朝建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下诏选出古今忠臣义士32人加以表彰并在墓所派专人祭祀,其中就有关羽。从这一刻开始,关羽作为神的地位得到朝廷承认,并且地位不断上升。

宋神宗时,传说宋军在远征交趾时关羽曾显圣帮助宋军,因此朝廷专门出资在玉泉寺给关羽加建专门的显烈庙,后来宋哲宗还亲自题写“显烈”二字作为显烈庙的匾额;宋徽宗也亲自为玉泉寺显烈庙题写“神勇”二字的匾额。

并且两宋的商品经济发展空前绝胜,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娱乐活动也变得多样化,民间的说书人都会从精彩纷呈的三国故事中挖掘灵感。出现了多种关于三国人物和三国故事的作品。今存最早的专讲三国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等就出现于宋朝。

尤其在南宋,随着金、蒙元异族政权的相继崛起,史书里昔日蜀汉独自面对北方曹魏的典故,就自然而然地被类比到南宋自己。勾栏瓦舍的说书人讲到曹魏大军胜利,老百姓就痛哭流涕,说到蜀汉诸葛亮的奇谋妙计,人民就纷纷叫好拍手。

再伴随着朱子学的持续渗透,“正统”的概念被更加固化,于是蜀汉代替了曹魏,成为官方叙事中的正统象征。由此,关羽这个隶属于蜀汉,身上还具备的勇猛、忠义、好读儒家经典等特征,他的文化地位便巨幅跃升。

到了明朝,三国故事更加普及,使人们对关羽的武功和忠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关羽在成为武神之后变成了财神,是清朝的事情,其背后最大的投资者是为晋商。

晋商的势力在明清两朝发展迅速,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开始招抚晋商从事贸易。在清朝入关平定南明的战争中,清军得到晋商的大力支持,晋商的势力一度达到顶峰。而晋商的精神偶像关羽,也随着晋商地位的上升而水涨船高。

最早,关羽对于晋商的意义是作为盐池的保护神。在宋真宗时期,解州(今运城,关羽的故乡)发生灾变,盐产减少。当地说法是盐池遭遇了邪神蚩尤作祟,玉皇大帝请龙虎山张天师解救,天师召来解州本土大将军关羽。关公大战蚩尤,这才使盐池得以修复。

当地人为此还掐了一段《关云长大破蚩尤》的剧本,绘声绘色地勾画出关羽神迹: “未几,一美髯武人现于空中——霹雳震地——五日,盐池水如故。 ”

在晋商的业务范围扩展后,关羽保佑的范围也不再仅仅限于盐池,而是对一切能够发财的事物都能加以保佑。而且这些身在异乡的晋商,就以关帝庙为据点,使关帝庙成为团结同乡,与外人打交道的场所。

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必须有基本的诚信。由于关羽所具有的忠义精神特质,使得关帝庙具有非常适于商人开展活动的气氛。当关帝庙成为商人活动的场所之后,关羽自然也就成了保佑商人生意兴隆的财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