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集体不服刘备号令?_刘备_等人_兄弟

刘关张三兄弟可以说是成也义气,败也义气,关羽和张飞自桃园结义起就开始追随刘备,立下赫赫战功,是刘备众所周知的左膀右臂,也是刘备最为亲近的兄弟,三人立誓同生死,三国之中无人不知三人威名。

在征伐过程中,刘备还收拢了不少骁勇善战的将士,首当其冲的便是赵云、魏延、诸葛亮等人,可就在关羽、张飞相继去世之后,刘备想要东征,却没有得到赵云、诸葛亮等人的支持。

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等人虽也与刘备出生入死,但终究是臣子,不似张飞和关羽与刘备是兄弟,刘备失去左膀右臂之后,众人不服也是必然。

也有人猜测是因为张飞死时,刘备的态度让诸葛亮等人寒了心,所以才开始不服刘备的号令,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张飞之死早有预兆

张飞和刘备是结拜兄弟,三国之时正义之士都十分讲究一个“义”字,张飞惨死刘备应该痛不欲生,但根据《三国志》中所描写,得知张飞死讯之后,刘备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

展开全文

三十年的兄弟情分,曾经誓同生死的手足死了,刘备的反应却如此让人寒心,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赵云、魏延、诸葛亮等人就是因为刘备冷漠的反应,觉得他并没有那么重感情讲义气,所以才不服从他的号令。

但实则刘备真的是那么无情的人吗?显然并不是的,刘备之所以要东征,就是因为他讲义气。

公元219年,关羽不幸战死沙场,张飞怒发冲冠誓要为二哥报仇,日日夜夜都想着要手刃孙权。刘备也曾想发兵复仇,可在赵云和诸葛亮的阻拦下,暂且放弃了东征的念头。

暴躁冲动的张飞因为迟迟不见刘备发兵的消息,曾怒气冲冲的在刘备面前质问,为何不帮二哥报仇,在张飞的煽动下,刘备决定起兵东征,哪怕赵云等人再来规劝,刘备也都充耳不闻,甚至表示谁再劝阻便是自己的敌人。

眼见刘备这般执拗,众人也都不再言语,但还未起兵,张飞就因苛待士兵被暗杀了,刘备此时已经集结好了兵马准备为兄弟报仇,却不幸收到了张飞的死讯。

虽然情同手足,但张飞早年便已经开始苛责手下的士兵,一不高兴便要打杀自己手下的士兵,关羽死后,张飞更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变本加厉的虐待苛责士兵,更是要求手下在三天之内,必须打造出十万副装备为复仇做准备。

张飞的手下范强和张达自知这是完不成的任务,他们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才刺杀了张飞。

对于张飞的虐行,刘备早就得知,也曾多次劝阻,但张飞不听,刘备心中应是早就做好了张飞会因此而死的准备。

所以刘备的反应并不能算是冷漠,三十年的兄弟,随着自己东征西战,甘愿俯首称臣,刘备怎能不心痛!只是无奈大于心痛,而且心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才会只说了这简单的四个字。

忠臣并非为令是从

张飞死后,刘备并未放弃为兄弟复仇的计划,在处理完张飞的身后事之后火速发兵,只是因为此次东征赵云、魏延、诸葛亮等人并不支持,所以刘备是带着马良、黄权、赵融等人出兵的。

如此冲动鲁莽的行事也让刘备葬送其中,夷陵之战刘备败的十分狼狈,最后多亏了赵云的接应,刘备才能体面的死于永安城中。

赵云、诸葛亮等人之所以不支持,正是因为此战胜算不大,并非因刘备兄弟惨死自身势弱,而故意不服,也不是因为刘备的反应觉得他无情无义心寒,而是为了顾全大局,不想全军覆没才百般规劝刘备。

刘备身死之时也仍旧十分信任赵云和诸葛亮,把自己的儿子托付于他们二人照看,甚至表示若刘禅不是良君便可废他君位,诸葛亮等人并未趁机谋权,更是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其实真正的忠臣便是像赵云和诸葛亮这般,事事为君谋略筹划,而不是对君主的话一概言听计从,他们与刘备虽不比关羽张飞等人的情谊深厚,但也是一片赤诚忠心,实为令人感动。

夷陵败北英雄陨落

有些人评价刘备,说刘备是一名好大哥,但并非一位好君主,咱们开头也说到刘备成也义气败也义气,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携手想要开创一方新天地,到最后刘备为两位兄弟复仇死于沙场,都是因为义气。

三人也确如誓言中所述那般,几乎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人的兄弟感情是令人十分动容的,但在战争之中,个人情义便是小义,国家天下才是大义,也难免很多人说刘备并非是一个好的君王。

若当年刘备能够忍下手足之仇,听从赵云、诸葛亮等人的劝告,先蓄精养锐、招兵买马,在休养生息之后再一举进攻或许结局会不同。

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没有完全的准备下鲁莽行事,势必是会失败的。

短期的蛰伏对于背负弑兄之仇的刘备或许是痛苦的,但当时的情况只有卧薪尝胆才能守得云开,只可惜一代英雄也如张飞般被仇恨蒙蔽,做出冲动之举。

夷陵一战败北,对于刘备来说输的不仅仅是一场战役,当时的刘备已经接连受到重创,荆州失守、关羽张飞之死对他来说已经不亚于失去江山,夷陵之战他更是联合蜀汉举国之力去给自己的兄弟报仇。

可最后的结果让他如此狼狈,而这一切却也怪不得别人,他要他的快意恩仇,便要承受快意恩仇之后所带来的后果,刘备白手起家,拼搏半生所得来得江山,还有他得兄弟都接连葬送,这样得打击也使得刘备一病不起,最终身死,令人唏嘘。

刘备或许会十分悔恨,没有听从赵云等人得劝诫,葬送了自己大半生得心血,也或许并不觉得不值得,若再来一次他也许还会选择拼尽全力,只为为自己的兄弟报仇,如此情深义厚刘备也属实是一位忠义之士。

结语

或许赵云和诸葛亮愿意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备,在刘备死后仍旧尽心辅佐他的儿子,也正是因为了解刘备的性情,并且十分钦佩,所以才会在明知刘禅无能的情况下,仍旧尽忠,这报的便是刘备给予他们的“义”,虽战败身死,但刘备在兄弟情谊上从未输过,至今提起仍旧是令人钦佩学习的榜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