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躬耕地的谣言六-汉江是南阳郡与南郡的分界?_汉江_南阳_襄阳

无史宛为抢躬耕地编造的另一个谣言就是“汉江是南阳郡与南郡的分界”。为什么说这是谣言呢?

因为从无史料明确记载过“汉江是南阳郡与南郡的分界”!

无史宛所谓的依据仅仅是史料中所谓“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这句话。

这句话第一没有明确说是“分界”;第二这句话明显是表方位,而且是大致的方位,不是绝对精确的方位。

如果是分界的话首先要有起止点啊!否则仅凭这句话,我可以得出汉江北岸的沔阳也属南阳郡,汉江北岸的许昌、洛阳都属南阳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嘛”!汉江以南的长沙、武陵也属南郡,“自汉以南为南郡”嘛!可见按无史宛的“汉江分界说”曲解这句话的逻辑,就会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无史宛会说,史书记载沔阳属汉中郡,洛阳属三川郡,长沙属长沙郡等等。可是史书同样记载汉江南岸的隆中属南阳郡,无史宛却不认账。

无史宛采用双重标准解读“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就是为了编造谎言抢夺躬耕地!如果统一标准就根本得不出“汉江分界”的结论。这不是造谣是什么?这和西方编造“新疆强迫维族劳动采棉花”的谣言异曲同工。

其次,自古以来就有汉江中游河道不稳定,经常南北摆动的记载。这是不存在“汉江分界”的最有力证据。当汉江河道北移时,就会造成原汉江北岸南阳郡土地变到汉江南岸,南阳郡实际上地跨汉江两岸。即然汉江南北两岸都是南阳郡,汉江又怎么分界“南阳郡和南郡”?这不是胡扯吗?

那么汉江中游河道经常南北摆动有记载吗?当然有!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按均州以上,汉水发源未远,故溃决常少。汉川以下,汉水入江已近,故横溢鲜闻。惟襄阳以迄于沔阳,上流既远,而众流日益,入江尚遥,而地势愈卑,汉水泛滥其中,如溃痈然,不可不察其病而图其方矣。”

展开全文

从沔阳至襄阳的河段,因导入的支流众多,地势平坦低洼,汉江经常在这一河段泛滥,就好比溃烂的痈疮。由此可见此段河道在历史上多么不稳定。

南北朝《水经注》则对《读史方舆纪要》关于这段汉江河道不稳定的历史评价给出了很好的论据。

《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过山都县东北,沔南有固城城侧沔川即新野山都县治也旧南阳之赤乡矣秦以为县……沔水北岸数里有大石激名曰五女激。“

这里《水经注》首先记载了隆中西侧的山都县汉江北岸数里处,有一块大石名为五女激。随后记载了三个与此大石来历相关的历史传说。

其一曰:“或言女父为人所害,居固城。五女思复父怨,故立激以攻城,城北今沦于水。

由此可知,当初立石激时应在汉水边。而在南北朝时,则距汉水北岸却有数里之远,且固城城北已到了汉江江边,可见此时汉江已大幅南移。

其二曰“亦云有人葬沔北墓宅将为水毁,其人五女无男,皆悉巨富共修此激,以全坟宅然激作甚工。”

这则记载则说该石激为五女为保护即将为汉江冲毁的祖坟而立。这也证明立此石激时,就在汉江边。而南北朝时此石激距汉江北岸有数里之远,也证明汉江河道大幅南移。

其三曰云:“女嫁为阴县很子妇,家赀万金。而自少小不从父语,父临亡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故倒言葬我着渚下石碛上。很子曰:我由来不奉教,今从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冢积土绕之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石皆如半榻,许数百枚聚在水中。

这则故事更有意思,说的汉代有一个小子从小和他爹唱反调,他爹临死前故意说要埋在汉江边的石滩中,哪知道他儿子最后转了性,真的遵从他爹的意思,把他埋在江边石滩上,并做石冢成一洲加以保护。到了晋代元康年间,该洲被汉江冲毁。

这三则关于五女激来历的传说,都证明了汉江河道的不稳定,而且变动幅度相当大。

那么隆中附近有河道变迁的记载吗?同样也有。

东汉文学家蔡邕在《汉津赋》中写到“

总畎浍之群液兮,演西土之阴精。过万山以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萦。切大别之东山兮,与江湘乎通灵。”

根据该赋的记载可知,

在东汉末年,汉江从西向东过万山时,有一个向北的大角度转弯,过万山后再向东流。这个大转弯可以和汉江在鱼梁洲向南的大转弯相提并论,所以叫

“过万山以左回兮,旋襄阳而南萦。”

而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对这段汉江的描述则说:“沔水又东过襄阳县北,沔水又东径万山北。”

这里关于汉江过万山的大转弯记载没有了。汉江河道不再是东汉时期先向北转个大弯,过万山后再向东流,而是直接东流“过万山北”。

显然从

蔡邕时代至三国时代短短的三、四十年里,这段汉江河道明显北移拉直了河流方向,使得原来的大转弯消失不见。汉江河道北移后,原南阳郡北岸的土地自然变到南岸,汉江两岸都是南阳郡土地,它怎么分界南郡?

除了,汉江河道变迁外南阳本地历史资料和文物都明确记载,南阳郡管到汉江南岸的隆中。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汉荆州刺史治襄阳,所领有南阳郡。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属南阳郡邓县,故亮自称躬耕南阳。”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隆中)实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之像之,与隆中并称,于以见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举,莫敢废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重要文物,两块明碑明确记载“襄阳隆中”。

其一是明嘉靖朝庭册封、祭祀宛城卧龙岗武侯祠时,纪录整个事件的《明嘉靖勅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记载:“秦以襄阳隆中为南阳郡也”。

其二是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在重修武侯祠时所立的《重修诸葛武侯祠记》碑记载:“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

综上所述,南阳郡跨汉江管辖有河道历史变迁记载为证,有南阳本地历代地方志为证,也有南阳本地重要历史文物为证。无史宛的“汉江分界说”只有曲解古文的胡扯!那么我说他们是造谣说错了吗?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

#襄阳头条#

#南阳头条#

@南阳方正之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