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有座接地气的农庄:种植果蔬圈养家禽,土灶做菜味道更香_民俗_田园_灶台

田园农庄,自然之境,如果再有独立的田埂山地,圈起一方水土,那悠然的状态只会更加令人向往。像在湖北武汉江夏郊区凤莲线沿线,就有一座小田园民俗园,说是民俗园,其实更像是一处独立的农家乐,因为里面有宽阔的田坝、池塘和大棚,种植了果蔬,圈养了家禽。游玩其中,还有粗犷的土灶台与户外后厨,做菜烧饭,味道更香。

与多数建在郊区的农家乐一样,小田园民俗园的位置非常僻静。从城区出发,要走的路线非常绕,且因为位置太过远离城市,自驾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法。参考自驾的路线,可以先走城市的三环线,在光谷大道出口往南,沿光谷大道高架一直行驶到凤凰园三路附近,之后转到南环线,过凤莲线,在二龙村第一个口子往北拐进去就是目的地。相对于市区的热闹环境,小田园民俗园这边完全是乡镇,道路和周边景致,民房寥寥,非常安静。

进到小田园民俗园里,宽阔的布局,规划和建设似乎都留有余地。比如里面的建筑建设得很少,多是原生态的田埂,它们之间的界线,有临时搭建的小堤坝,有行道树,也有大棚基地。并且由于山丘地貌不突出,平坦的地形多,路面交叉,池塘和耕耘过的地段点缀,劳作的痕迹显眼,种植的五谷杂粮还不少。以此园区为基地,即便完全不出入,凭借内部的资源也能够完全独立,没有其他干扰,它就是一处宁静的世外桃源。

展开全文

与人工建筑比较,户外自然环境还是更吸引人。比如这边有一大块菜圃,是那种原生态的土地,黑土营养土,肥沃的状态,种了很多蔬菜。最外层的是青椒,个头不大,又有点像小米椒,一看就非常辣。青椒里面的土地上还有茄子和萝卜,包菜的面积也不小,长势都很完善,到了收获的时节。工作人员有在收获的,提着篮子,小步跑着,走了几米距离,篮子已经装满。作为午餐的点缀,这些果蔬可供一个包间使用,做出四五个菜没有任何问题。

在蔬菜旁边还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四周用金属网做护栏圈住,相当于定了范围。目测是养殖家禽的地方,果不其然,在扔出几粒面包屑后,冲出来一群土鸡,个头不大,但动作迅捷,尤其是扑打着翅膀,好像可以飞起来。土鸡里都是母鸡,羽毛很干,鸡冠新鲜,除了觅食,在后面的棚子里还有鸡窝,里面能收鸡蛋,品质比小卖部里的鸡蛋要好不少。

鸡圈旁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是凉亭,凉亭旁就是包间。这样的布局看着很奇怪,毕竟建筑相互之间距离太近,但民俗园里又不像是缺乏土地的地方。直到转过去才发现,这边还有一座户外的大厨房,建筑面积很大,是全开放的。厨房设计完全是敞开的,四周都是院墙,以上打开,空出屋顶,四面敞亮下,白天里面不用电灯也很亮堂。厨房里工具齐全,灶台和案板最亮眼,还有佐料与传菜区,做得都很宽敞。厨师们跃跃欲试,在准备材料,马上中午就要开饭了。

做饭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炊烟袅袅。没错,这里用的还是柴薪取火,有一位大爷安心在一旁砍柴,都是枯木段,中间劈开即可。灶台很大,空洞里放几根木柴还有多余空间,配套的大铁锅也是,盖上去之后,很久才烧出白烟。米饭等主食和菜肴制作的灶台是分开的,米饭起锅的早,这时候已经嗅到了香味;菜肴也准备完善,鱼肉素菜都有,油盐酱醋齐全,就等厨师长一声令下,几个灶台可以同时开火。同样,这里也没有抽油烟机,只要开火,烟味也会快速散去。

在小田园民俗园里,吃饭的地方在厨房隔壁,有公共的堂食区,也有雅致的包间。包间建筑的规模很小,名字用的果蔬定义,装修的风格,突出极简理念,估计年轻人会很喜欢。吃饭的时候,传菜快捷,土灶台和生态环境里种出的果蔬,品质更好。坐在包间里,感受到民俗园里的环境,静谧得隆重,偶尔有鸟鸣之声,传递悠远,成为特殊的印记,令人无比安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