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重庆人的浪漫,叫追天逐月!_重庆_互联网_月球

月球上第一片绿叶播撒“生命的希望”;构想空间太阳能电站攻关“天地传能”;“中国复眼”直击遥远深空;“宇宙级高速公路”太空天梯完成概念设计……

日前,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两步走”目标——

· 2025年,创建国家级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

· 到2030年,全面建成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示范区,形成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随着一揽子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加上人才供给体系不断完善,重庆绘制的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蓝图将逐步实现。

星辰大海,是我们的征途;仰望星空,是我们的诗意。让科幻走入现实,有种重庆人的浪漫,叫追天逐月!

“万物互联”的浪漫:卫星互联网,把“基站”搬到太空

卫星互联网,是指多次发射数百颗乃至上千颗小型卫星,组成卫星星座,以这些卫星作为“空中基站”,从而达到与地面移动通信类似的效果,实现太空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能干什么?它和每一个你我都相关。以后,无论我们身处沙漠还是海上、飞机上,都能享受到像家里一样的上网体验。

2022年12月28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承载体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园签约落地两江新区,该项合作将设立100亿元卫星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

2023年2月2日,重庆市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重大项目——空间电磁频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此次签约落地项目,将聚焦空间电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孵化,推动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促进国内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发展,带动重庆卫星互联网产业能级跃升。

数创园实景图。两江新区供图

展开全文

2023年3月18日,“明月湖数字经济暨卫星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重庆数创园”正式揭牌,两江新区发布数字经济暨卫星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首批50家企业签约。

卫星通信、卫星定位导航、卫星遥感被业界称为卫星“通、导、遥”三大功能,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两江新区正在积极协助链主企业推动基于区域医疗健康、车联网、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场景式招商。同步启动“+卫星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产业、数据、信息三大要素进行融合,实现卫星互联网与智能网联交通、通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

在加快“通导遥”融合的道路上,科学城正着力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培育“卫星+”行业生态。比如,2021年7月,科学城试运行全国首条自动驾驶接驳路线。约15分钟的车程中,车辆能够平稳地进行加减速、制动、变道、转向等操作;车内配有一块显示屏,显示车身周围物体信息和车辆预计行驶轨迹,乘客可以更直观地体验和感受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过程。

“飞天之梦”的浪漫:火箭!卫星!重庆造

2018年5月17日,“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两江新区供图

2018年5月17日,备受瞩目的“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

“重庆两江之星”为零壹空间OS—X系列的首型火箭,也是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零壹空间是国内拥有完整火箭研发、设计、生产、总装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首家完成自研亚轨道火箭发射的民营企业。2017年5月18日,零壹空间与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商业火箭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截至目前,已完成四次火箭发射。

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3星、04星、05星、06星发射成功。西部(重庆)科学城供图

今年3月22日,由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落户企业研制的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3星(重庆金凤实验室号)、04星(重庆金凤软件园号)、05星(重庆金凤生物医药园号)、06星(重庆金凤城市中心号)以“一箭四星”方式,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1月9日,气象探测卫星“西永微电园1号”和“西永微电园2号”成功发射。西部(重庆)科学城供图

这四颗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大气环境要素信息,建成后可实现全球全天候海洋大气层、电离层的立体化、一体化探测。

两个月前,该企业还成功发射 “西永微电园1号”“西永微电园2号”两颗气象探测卫星,目前两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

在中国航天历次发射任务中,重庆一直有贡献!

“重庆神眼”——重庆航天电子公司(前身是重庆巴山仪器厂),从1997年10月开始,为载人航天工程承担发射场遥测设备研制生产,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已连续十五次为神舟飞船提供遥测保障。

西南铝研制的铝合金锻环是我国航空航天发射活动的“关键一环”,每一次航空航天的发射活动,都会用到大大小小的铝合金锻环,这些锻环像房屋的圈梁一样,为火箭、航天器披“铠甲”、壮“筋骨”。

“直穿云霄”的浪漫:“宇宙级高速公路”太空天梯完成概念设计

作为依托重庆大学建设的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已经参与了我国“探月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重庆大学牵头,将聚焦太空太阳能电站、深空极端环境下基础科学、地外生态系统、太空天梯等重要方向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成果落地。

在今年春节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直穿云霄的“宇宙级高速公路”太空天梯,让观众为之惊艳。这一构想已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中并已完成概念设计。

重庆大学师生对月球概念车进行调试。邹乐摄

“我们将利用重庆的地理特点,在天坑开展千米级天梯验证技术初步方案,在洞穴中地外可控生态系统地面验证实验,开展模拟地外星球人类生存实验与研究,为长期地外星球载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谢更新教授说。

2月7日,在“深空探测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建设方案研讨会上,戚发轫、王礼恒、钟志华、包为民、朱广生、王建宇、周志成、曹喜滨、贾振元、王赤、于登云等10余名院士与60余位航天领域权威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天地传能”的浪漫:空间太阳能电站,激光远程传能发起攻关

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在构建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中,实现“天地传能”?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极高的清洁发电方式,然而受大气层等影响,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一般只有大气层外的70%左右。如果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中建造发电站,发电效率将大幅提高,且不会受到地球表面昼夜交替、天气情况和地球纬度等影响。

构建“空间太阳能航母”,采用多波束激光分别对空间飞行器充电。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供图

在大气层外的太空中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面临着“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近日,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布消息,激光无线传能基地已正式落地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该研究院将围绕构建空间太阳能电站,尤其是实现激光远程传能技术进行科研攻关。

目前,基地已着手开展激光传能无线传输实验,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提供地面模拟验证。

“直击深空”的浪漫:“中国复眼”,看得更清也更远

2月14日,“中国复眼”二期——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项目在重庆市云阳县龙角镇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深空雷达。

“中国复眼”一期成功获取国内首张月球环形山地基雷达三维图像。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中国复眼”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建设,落地云阳县龙角镇中洲岛,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将建设25部30米孔径雷达。通过高分辨率观测小行星、航天器、月球、类地行星以及木星伽利略卫星等深空域目标,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重大需求,并为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位于明月山的“中国复眼”一期。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供图

“中国复眼”项目共分三期开展建设。其中,第一期“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明月山,由4部16米孔径雷达组成,已于2022年12月完成建设,在开机运行之际就成功拍摄了我国首幅月球环形山地基三维雷达图像。

“中国复眼”项目二期部署效果图。云阳县经济信息委供图

在完成二期项目建设后,“中国复眼”三期工程,计划将雷达单元数量扩展至百部规模。伴随着“中国复眼”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极大扩展人类雷达深空探测的边界。

“播撒希望”的浪漫:月球上种出第一片绿叶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不仅如此,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 在月球上试验成功——月球上长出了第一片绿叶。

月球上长出第一片绿叶。重庆大学供图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以前科学家在空间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开展过多次生物试验,但月球上还从未有过。

小小的绿芽带来无尽的希望,它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我们可以展开无尽畅想:未来,在月球上建花园,让航天员呼吸到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许月球上还可以建食物工厂、农场……

(来源:重庆发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