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 · 搜狐商用车
作者 | 王琪翔
剪辑 | 王琪翔
“子母车”,一种在货运行业已经消失多年的特殊运营方式,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又重新出现在货运江湖之中。
今年以来,“子母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行业内购买“子母车”的大单频现,几乎在任何一个社交媒体、汽车网站上都有大量关于“子母车”的讨论内容。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子母车”以超乎寻常的速度爆火网络?
什么是“子母车”?
“子母车”,顾名思义,是由“子车”和“母车”组成的运输车辆组合,“子车”尺寸略小于“母车”,刚好可以装在“母车”的挂车中。
两辆车共同运营,“子车”和“母车”只拉单程货,由“母车”背着“子车”返程,从而达到减少空车行驶费用,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事实上,与“子母车”类似的运营方式早已出现,在与多位卡车司机进行交流后,小编得知了“子母车”的历史。
“子母车”源于“车背车”,“车背车”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卡车司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创造的特殊方式。当时没有专门设计的‘子母车’,就是用两辆普通卡车背车,下面卡车的挂车还要做加长。
在空载时背车行驶,算上油钱、路费、人工等成本,节省的费用在一半以上。再加上当时执法部门对于“车背车”监管并不严格,所以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司机会在空车行驶时选择背车。
这么一听,“车背车”的优点确实有很多,减少了卡车的运营费用,节约了燃料,还能让卡车司机多休息一会儿,听起来非常实用。然而,看似完美的“车背车”,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法规问题和安全问题。
首先,由于“车背车”的两辆卡车未经过专门设计,两辆车尺寸相同,想要背车就必须加长挂车长度,交通法规并不允许私自改装挂车;同时,背车后的车身高度往往会超过规定的4m限高。
其次,“车背车”后车身重心提高,加大了货车过弯时侧翻的可能;另外,两辆车没有专门设计过的固定方式,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位移,带来安全隐患。
新世纪以来,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关注度日益提升,因“车背车”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于“车背车”现象的执法力度;同时,货源信息越来越透明,空车返程的频次减少,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车背车”这一特殊的运营方式逐渐淡出了运输圈。
“子母车”爆火,众多厂家入局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反复持续影响物流行业,货运量大幅下降,使得“车多货少”的矛盾被进一步扩大,运费走低,货运量下降。
除此之外,从2020年1月1日起,高速公路由按重量收费改为按轴(数)收费,货车空驶成本进一步增大。
面对低廉的运费、高昂的油价、过路费,“子母车”成为不少货车司机应对“寒冬”的手段,各大厂商抓住了用户需求,纷纷推出子母车产品。
小狐注意到,目前销量排名前十的重卡企业中,多数都推出了子母车产品,如一汽解放悍V、重汽豪沃NX、东风天龙VL、上汽红岩杰虎H6、东风柳汽乘龙H5等。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子母车”组合,“母车”选用高顶车头+13米长、2.55米宽仓栅式高低板挂车,“子车”选用平顶车头+9米长、2.45米宽仓栅式高低板挂车。“子车”车头+挂车的尺寸,刚略小于“母车”的挂车。
同时,“母车”挂车高板上设计有深槽,可将“子车”导向轮卡在槽中,降低了背车后的整体高度,以满足限高4米法规,同时减小了两车相对位移的可能性,提高安全性。
恶性竞争还是无可奈何?
自“子母车”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以来,网络上以及卡车司机圈对于“子母车”的质疑声从未停息。不少人为其贴上了“恶性竞争”、“拉低运费”的标签,用一句流行语形容,这就是货运行业的“内卷”。
在同卡车司机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司机都向小编表达过对于“子母车”的不满。200(元/吨)的活,“子母车”180(元/吨)就能干,甚至150(元/吨)都能干,这就是恶性循环,运价只会越来越低。
如果运价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单车运营的司机就只能“赔本赚吆喝”,这令不少卡车司机难以接受。
然而,在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的煤炭运输行业,“子母车”运输成为了卡车司机的无奈之举。
一位常年往返于陕西神木与河北的货车司机向小编表示:“神木的拉煤车跑河北,回程基本上都是放空,因为等一个星期都不一定有合适的返程货源,就算配上回程货,价格也特别低。”
由于河北、山东等工业大省拥有众多钢厂、电厂、水泥厂,这些企业对煤炭的需求量特别大,远远超过回程的货运需求,直接导致了回程货与回程车的不匹配。
回程货的运费能低到什么程度呢?这位司机向小编提供了参考,以河北沧州到陕西神木为例,疫情之前,走这趟700多公里的路线,包一辆十三米整车的运价仅为三千元出头。即使刨除配货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仅运输途中的油费和高速过路费就要超过三千元。
此外,关于“子母车”运营是否符合现有法规,也存在不小争议。
首先,根据法规,货厢不应设置有加高、加长、加宽的结构、装置。然而,为了方便“子车”背车,大多数“母车”挂车的立柱会设计成抽拉式,后侧边梁也可以收缩,这显然违反了现行法规。
其次,把“子车”当作货物运输,属于不可拆卸的大件,运输需要“大件运输资格证”,无证运营属于违法行为。据了解,在山东、河南等地,执法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子母车”无证运营的查处力度。
子母车究竟是不是在内卷?这其实时一个伪命题。实际上,“子母车”的运营场景大多在特定区域的特定市场,数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撼动整个物流行业运价的地步。
至于“子母车”会不会扩散于物流行业的全场景?从成本,货源量等角度考虑,短期内很难做到。仅在部分地区获得“新生”的“子母车”,或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关于子母车,最该关注的仍是法规和安全问题,是否需要起草行业标准来规范“子母车”的运营?是否需要办理特殊手续?这些问题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