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陪孩子睡觉,会影响长大后的性格,父母不要错过时机_孩子_父母_关系

前天深夜,闺蜜娟娟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生下来的娃,为啥偏偏和我一点也不亲呢?

由于工作忙,自打女儿出生以后,娟娟一直把她交给奶奶带。

考虑到第二天还要上班,孩子晚上也是和奶奶一起睡,所以娟娟陪娃的时间一直很少。

今年过年放假,娟娟就琢磨着把女儿接到自己房间睡,多陪陪她。

可谁成想,孩子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甚至连房间都不让娟娟进。

“这是我和奶奶的房间,你不能进!”

“这是我和奶奶的房间,你不能进!”

听到女儿这样说,娟娟是又好笑又生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无奈之下,娟娟只好安慰自己,孩子现在还小,不懂事,等将来长大以后,自然就变成贴心的“小棉袄”了。

谁陪孩子睡,孩子和谁更亲?

现代家庭,老人成了带娃的主力军,很多家长都会遇到与娟娟类似的情况。

展开全文

有些父母觉得,等孩子长大了,肯定还是跟自己更亲密,所以谁陪孩子睡也无所谓。

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谁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孩子就会对其产生情感依赖,这种依恋关系会对孩子一生造成深远影响。

从心理学上来说,0-3岁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等到3岁时,孩子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和情感稳定性,承受与养护者的长时间分离。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谁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孩子就会对其产生情感依赖,这种依恋关系会对孩子一生造成深远影响。

从心理学上来说,0-3岁是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等到3岁时,孩子才能形成客体稳定性和情感稳定性,承受与养护者的长时间分离。

而一旦父母从小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陪孩子度过睡前这段亲子时光,那么孩子就会从老人那里获取安全感,建立依恋关系,对父母感到疏远。

这也是为何,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长大后,与老人关系的亲密程度,远远超过父母。

多半都是因为幼年期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依赖关系,等到父母想要弥补时,早已经为时已晚了。

孩子晚上跟谁睡,还会影响性格

晚上陪孩子睡觉,看似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对孩子的影响却并不小。

之前孩子一直陪我睡,有段时间要出差,我就把他送到了婆婆那里帮忙照顾。

结果,等我出差回到家,再陪孩子一起睡时,小家伙有了一身“毛病”。

先是睡前必须吃一点小零食,接着又不想自己洗脚洗袜子,一定要我帮忙。

被拒绝之后,儿子竟然气得掉起眼泪,冲我大喊:“我不喜欢你了,坏妈妈!还是奶奶好!”

孩子只跟着奶奶睡了不到1个月,就出现这么多小问题,如果一直由老人带着睡的话,简直细思极恐。

晚上这段时间,是非常特殊的时间段。

孩子不仅比白天需要更强的安全感,而且还需要利用这段时间,来洗漱、铺床、换衣服,独立打理好一切,养成好习惯。

这既是我们培养亲子关系的关键时间段,也是为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的好机会。

而老人一般对孩子都是“隔辈亲”,往往会“包办一切”,帮孩子完成一切事情。

久而久之,不仅很难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容易使孩子懒惰,产生依赖情绪,不利于性格发展。

为人父母,别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龙应台曾经说过:“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期限的。”

但是,食物过期了可以再买,如果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就真的错过了。

很多家长觉得,我工作忙、孩子还小,等将来稳定了,孩子懂事了,再多陪他也不迟。

可我们仔细想一想,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真的还会和父母像小时候一样亲密吗?

由于职业的关系,胡可和沙溢经常外出拍戏,儿子安吉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有一次,胡可利用休息的间隙赶回家看孩子,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胡可忍不住逗安吉说:“看谁回来了?”

结果,安吉揉了揉眼睛,瘪着小嘴说道:

“你都走了那么多年了,我还能记得你啊?”

胡可一下就愣住了,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工作忙、没时间,是现代家长的常态。

但比工作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只有我们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才能使彼此变得亲密,让孩子能够更健康的成长。

歪妈结语:陪孩子睡觉看似事小,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希望大家能抓住睡前这个特殊的时间段,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帮娃养成好习惯,否则一旦错过关键期,再后悔就晚了。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小时候是和谁一起睡的?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