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7种思维偏差,让人会越活越累_的人_孩子_思维

朱莉·史密斯是英国一位有十多年诊疗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她根据自己多年来心理治疗中的经验,写了《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一书。

书中说,人一旦有了以下七种思维偏差,会掉入情绪陷阱,让自己感觉非常糟糕。长此以往,甚至会拖垮我们的人生。

1.读心式思维

喜欢让别人来猜自己的心思,这在心理学上叫读心式思维。

前不久,闺蜜和她先生吵了一架。

她感冒了,觉得很不舒服,又加班到很晚,累得不想动。回到家,她发现还得辅导孩子做作业,就生气地质问先生他怎么就不能辅导,只知道打游戏。

老公说她吃错药了,到家就知道发脾气。两人吵了一架,把孩子都吓哭了。

她觉得自己本身不舒服,又加班到很晚,先生应该体谅她的不容易,主动辅导孩子的学习。先生也觉得委屈,自己只是和以往一样,并没有做错什么,不知道她为什么发脾气。

要是她提前告知先生自己不舒服,还要加班,让先生辅导孩子做作业,估计他也会理解并答应的。

张德芬说过:我们女人喜欢做一件自讨苦吃的事情,让伴侣来猜你的心思,结果发现最后输的人肯定是自己。

与其让别人猜心思,不如直接说需求。

读心式思维既折磨别人,也折磨自己,因为别人无法想你所想。

2.过度概化

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把它过度解读为自己不配,不值得,很糟糕,这叫过度概化。

有个网友,连续谈了几任男朋友,发现都是渣男,她就认定自己是吸渣体质,觉得自己特别糟糕,不配找到品行优秀的男朋友,也没有能力维持亲密关系,跟谁在一起都不会幸福。

展开全文

遇到同样一件不好的事情,有的人归因为只不过偶尔运气不好而已,未来一定会有好事发生,这种人大概率会很快走出霉运,迎来重生;有的人会归因为自己不好,这种宿命思维让人陷入内耗,长时间走不出来。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自证预言,相信美好就会吸引美好的事;相信厄运,厄运真的会找上门来。

所以,

乐观是一剂良药,可以让你避开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3.自我中心思维

一个人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感受,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前几天,和侄女聊天,提起和她一起合租的女孩子,侄女很不开心。

室友吃完外卖后,包装盒子放在茶几上从来不知道扔掉;洗完澡不知道清理掉落的头发,把下水道给堵了;不经侄女同意,擅自使用她的洗刷用品和口红,善意提醒后,还认为她太小气,这么点小事都要计较。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表现在对自己和对别人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于待己。在他们心目中,错的永远是别人,别人都应该谅解他。

说到底这是自私,不知道换位思考,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不会无限制地容忍对方。

没有底线的人,只会讨人嫌,让别人远离。

4.情绪化推理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中写道:“想法,并不是事实,感受也不是事实。情绪只是信息,当这种信息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它们是对事实的真实反映。”

今年8月份,表妹参加了注册会计师(CPA)考试,走出考场,她的情绪很不好,自认为这次肯定考砸,努力了大半年白辛苦了,觉得自己真差劲。

之后几个月,无论做什么,都感觉懒洋洋的,提不起兴趣。作为业务尖子的她,在单位组织的业务技能比武中,成绩竟然垫底,令人大跌眼镜。

直到CPA两科成绩出来,她惊喜地发现竟然都通过了,虽然分数不算高。原来情况根本没有她当初想象的那么糟糕。

当一个人过于情绪化时,如果不及时从中抽离,任由情绪泛滥,很容易使自己陷入思维怪圈,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将压垮自己。

只有认清事实,不把想法和感受当事实,才能洞见真相,走出迷雾。

5.选择性注意

《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中如是说:大脑有个显著的特点,一旦你选择了相信什么,大脑就会扫描周围的环境,寻找能够证明这个信念的线索,会像滤网一样把其它暗示的信息全过滤掉,只保留那些暗示你未能达到预期的信息。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一个总是选择性注意的人。她出生贫困,机缘巧合之下,嫁进了豪门,但是丈夫得了软骨病,长年累月瘫痪在床上。

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好的地方,认为周围的人看不起她,哥嫂只看中她的钱,一天到晚侍候一个瘫痪的病人没有出头之日。但她过滤掉了好的一面:儿女双全,不用为吃穿发愁,甚至有闲钱救济亲人,在别人眼里她也是有福之人。

浑身负能量的她,怨天怼地,看不得别人过得比她好,最后甚至把一对儿女的幸福也葬送了。

人一旦陷入选择性注意,自动屏蔽了好的一面,会让自己变得偏执,让周围的人觉得可怕。

6.过分苛求

“我必须做得更好,我应该那样去做。”有些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很苛刻,不允许失败。

同事的孩子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长期霸占年级前三名。她要求孩子必须考上TOP4的大学。

到了高中,孩子成绩有点下降。同事着急了,让她每天晚上必须学到11点,早上6点又叫醒她继续学习。周末回到家,还给她请一对一的家教。

可是,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起色,还掉到了年级六十多名。

同事责怪孩子学习不用心,上课不认真听课,没有认真总结错题。她管得更严了。

由于压力太大,高三时孩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整晚睡不着觉,再不肯去上学了。父母只好让她休学一年。

这时,同事才意识到比起身体健康,成绩根本不算什么,从而对孩子降低了要求。一年后,孩子顺利地考上了本省的211大学。

世事无常,没有什么必须和应该。

有的人总要等到吃过苦,走过弯路,才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万事懂得适可而止,才是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7.非此即彼思维

非此即彼思维,也叫非黑即白思维,倾向于用一种极端的、绝对的标准来评价人或事。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小镇上的白人居民认为黑人低人一等,非蠢即坏。当律师阿迪克斯替黑人汤姆打官司时,白人认为他脑子坏掉了,丢了他们的脸。事实上汤姆是个好人,他是被人冤枉的。

白人还把从不出门的拉德利当作怪人,拉德利家的胡桃树果实掉到了校园里,不让自己的孩子碰,认为碰了就会晦气。

但拉德利是个善良的人。

吉姆因为好奇闯入拉德利家的院子,被拉德利的哥哥驱赶,他的裤子被勾住了,只好脱了裤子逃跑,结果第二天裤子上的洞补好了,整齐地叠好放在那里。

阿迪克斯替黑人打官司,尤厄尔怀恨在心,报复他的两个孩子,是拉德利救了孩子们。

所以,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

看不惯别人,可以只是你不了解他;觉得别人可恶,可能只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时,随便评判别人是坏人,只能说明自己认知不够,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写在最后

如果掉进了思维偏差,人就容易一直在困境中打转,走不出来。

不妨从书中或周围人的经验教训中多学习、勤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尽可能减少思维偏差,找到事物运行的规律和真相,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END

作者简介:亚亚,在文字中得到前行的力量,走出雾霾,向阳而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