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偏差如何确定(已知孔与轴的公称尺寸_最大过盈间隙_最小过盈间隙__是基孔制_如何确定极限偏差)_公差_偏差_尺寸

本文目录

  • 已知孔与轴的公称尺寸,最大过盈间隙,最小过盈间隙,,是基孔制,如何确定极限偏差
  • 冲裁模的极限偏差怎么确定
  • 机械图纸中对称公差和极限偏差怎么给定
  • 什么是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其极限偏差如何确定

已知孔与轴的公称尺寸,最大过盈间隙,最小过盈间隙,,是基孔制,如何确定极限偏差

利用最小过盈求出配合公差:配合公差Tf=最大过盈间隙—最小过盈间隙,假设配合为同级配合,则有TD=Td=Tf/2,一般情况下孔比轴低一个公差等级,按照所查的公差等级,计算Tf1,若Tf1〈Tf,则配合满足要求,至此确定孔与轴的公差等级,找出相应的标准公差数值,由于采用基孔制,则可以查出孔的尺寸!又由于:ES-最大过盈间隙=ei,至此得出轴的下偏差,根据轴的标准公差数值计算出轴的上偏差数值,至此孔与轴的上下偏差均确定!

冲裁模的极限偏差怎么确定

形状越复杂,尺寸就越多,由此造成的标注困难是初学者设计冲压模时的主要障碍。图11所示的凸模零件,因洞口形状的尺寸繁多而出现标注困难。有两个解决方法:一是放大标注法。将凹模零件图适当放大后再标注尺寸;二是移出放大标注法。将复杂的洞口型孔单独移至零件图外面的适合位置,再单独标记繁多的型孔尺寸,而零件图内仅标注型孔图形的位置尺寸即可。图11中采用了移位标注法。 图11 复杂模洞口的移位标注判断冲压件上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采用“入体原则”、可先画出该冲压件的假想磨损图。图12所示工件的假想磨损图用双点划线画出,再根据以下方法进行判断。如该尺寸磨损后变小为负偏差;变大为正偏差;不变则为正负偏差。拒此可确定图2-1中,26.2,24.2、20.8等尺寸为负偏差;15、12、2及2-Ф5等尺寸为正偏差;而尺寸14.5则为正负偏差。若需判别半径R及角度尺寸的偏差方向同样可采用此法。 图12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判断冲压件未注公差配合尺寸极限偏差一般为IT12~IT14,常用IT14。若该冲压件使用时与其它工件并无装配关系,则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方向及极限偏差可按国际GB/T15055-94圆角半径等的极限偏差分为f(fine精密级)、m(medium 中等级)、c(coarse 粗糙级)、v(very coarse 最粗级)四个公差等级。一般可选用c级。表1、表2、表3级表4分别列出了GB/T15055-94中的有关内容,供设计者参考。 3.其它模板上型孔的配制标注 在进行凹模洞口的刃口尺寸计算时如何处理半径尺寸R?实践中视对R的测量手段以及使用要求而定,如有能精确测定R值的量具,则需对R值进行刃口尺寸的计算;如仅有靠尺等常规测量工具,则对R进行刃口尺寸计算并在凹模图上标注计算结果就无必要,可在凹模图山标注原注R值。 由于凸模外形、凹模洞口及其它模板上相应的型孔都是在同一台线切割机床上用同一加工程序,根据线切割机床的“间隙自动补偿”功能使起在线切割机床的割制过程中自动配制一定的间隙而成。因此其它模板上型孔可按上述配制加工的特点进行标注,即简单明晰、又符合模具制作的实际。以图13为例,凸模固定模板按配制法特点进行标注时,仅需在模板内标注型孔的位置尺寸,而型孔的形状尺寸则在图纸的适当位置加注:“型孔尺寸按凸模的实际尺寸成0.02mm的过盈配合”即可。 表1 未注公差冲裁尺寸的极限偏差 注:对于0.5及0.5mm以下的尺寸应标注公差。表2 未注公差冲裁模角度的极限偏差 表3 未注公差成形尺寸的极限偏差 注:对于0.5及0.5mm以下的尺寸应标注公差。表4 未注公差冲裁圆角半径的极限偏差 注:图片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看: http://www.bokee.net/companymodule/weblog_viewEntry.do?id=46667

机械图纸中对称公差和极限偏差怎么给定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第一:孔、轴的偏差都不一样

第二:根据基本尺寸

第三:根据加工精度 如:1-12级

第四:根据配合情况  如:过渡、过盈、间隙

第五:根据经验值。

给你一个建议:弄懂机械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可以参考《机械设计手册》

什么是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其极限偏差如何确定

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车间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因此,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在该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由公差”,如Φ32。“自由公差”并非没有公差,其极限偏差如何确定——GB/T1804—2000作了规定,见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