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串起活力南城_公园_马家堡_嘉园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南城 活力 公园 马家堡 嘉园

本报记者 孙颖

南三环至南四环之间,仅4.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70多个居民小区。如何让老城区焕发活力?依托一条旱河,串起南城新的活力空间。

昨天,记者从丰台区获悉,马家堡活力中心一期建设已经启动,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届时,新建跨河人行桥将“缝合”居民区与公园割裂空间,老公园、老剧场也将焕然一新。一条河串起活力南城。

老城区重塑“向往的生活”

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地处南三环、南四环之间,是北京市较早开展城乡综合整治的区域,以居民区为主,有着70多个居民小区。2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有些“落伍”。

“比如辖区内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街道南北边缘,中心地区几乎没有商业配套。”马家堡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尚志强介绍,再加上旱河从西南向东北横亘在马家堡街道中部,将河南侧的马家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小剧场、嘉囿公园与河北侧的嘉园三里社区、嘉园三里公园割裂。而小剧场和嘉园三里公园建设年代久远,难以满足现在的公共文化演出和市民休闲需求。

如何让老旧城区焕发活力?丰台区通过城市微更新,“缝合”旱河两侧城市空间,在马家堡地区打造人们“向往的生活”。

尚志强介绍,马家堡活力中心将形成“一体两翼一轴”的空间结构。一体即以角门西地铁站、嘉园三里公园、嘉囿公园以及旱河构成休闲景观核心区;两翼即靠近南三环的凯德MALL、马草河构成“北翼”和靠近南四环的城南商业集群构成的“南翼”;一轴是指以马家堡西路为主干线的轴,将一体两翼贯穿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丰”字结构。

两座桥“缝合”南北

如何解决旱河割裂南北的问题?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谷依霖告诉记者,东西两座人行景观跨河桥是盘活区域空间的“点睛之笔”。

马家堡活力中心项目分一期、二期两期实施,一期6月底前完工,从西端嘉园路与旱河交叉处至1号人行景观跨河桥止。

“这座跨河桥宽9米,兼具通行和驻足功能,桥面分为6米宽的通行平台和3米宽的看台区,可供行人坐下休憩观景。”谷依霖介绍,这座桥连接旱河北侧嘉园三里社区与南侧马家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小剧场等公共服务空间。

活力中心二期工程将在旱河靠近马家堡西路处建设“连心桥”,连接嘉园三里公园和嘉囿公园。

“桥面由水泥工业风和原木田园风两道桥面相互交错、连通,形成一个个心形。”谷依霖介绍,还将在桥南侧打造大型亲水平台,形成阶梯花园、观赏林地、景观草坪、休闲台地等区域,通过气盾闸提升水位,实现亲水景观大道浅蓄水,让人们能够真正戏水。

通过两座桥“缝合”南北,并沿旱河两岸铺设彩色沥青跑道,保留区域内高大乔木和行道树,布置LED数字灯海,让旱河两侧成为市民休闲网红打卡地。

两个节点全面升级

随着马家堡活力中心一期工程的启动,旱河南北两个重要节点将全面升级,分别是嘉园三里公园和马家堡小剧场。

嘉园三里公园位于嘉园三里社区东部,是传统的社区公园,有20多年历史,去年启动改造。公园重新梳理了道路系统,设置了慢行步道、塑胶跑道和儿童木栈桥三级园路系统。保留了原有的广场和舞台,更新了膜结构,增加了儿童活动区域,设置了沙坑、攀爬等亲子活动场所。强化了运动区功能,完善了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以及照明灯光。嘉园三里公园预计今年三四月份完工,届时将成为一个全龄友好的社区公园,与嘉囿公园共同营造城市绿色友好的公共空间。

马家堡小剧场位于嘉园路与嘉园南街交会处,茶色玻璃幕墙建筑,是马家堡地区文化地标性建筑,也在一期改造范围内。“将拆除玻璃幕墙,外墙采用层叠的打孔铝板,与周边环境更协调,也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谷依霖介绍,小剧场内部也将进行改造,主场不设固定座椅,可以灵活地根据演出形式布置舞台。外围空间设置小型演出场所、咖啡店等业态,并对小剧场旁的马家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调整,将位于二层的图书馆整合到一层并引入书店业态,丰富区域商业形态。

马家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涛介绍,作为丰台区着力打造的10处活力中心之一,街道将依托现有资源,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构建更具品质的社区生活,以激发居民多种活动意愿、释放区域内优势环境资源的活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