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当前疫情形势下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校结合属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一区一策”“一校一案”制定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方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觉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稳妥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当前形势下
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开展?
在健康监测、体育教学、
赛事组织、体育考试等方面
学校应注意哪些事项?
小布丁带你看
加强学生体能和身体健康状况摸排 确保安全参加体育活动
《通知》要求,学校应坚持安全第一原则,通过主观疲劳感知评估、健康监测等方式,加强学生体能和身体健康状况摸排,建立健康档案。特别要加强近3个月内因新冠病毒感染有住院史、重症史、心肌炎病史、肺炎病史等学生的备案与监测,确保安全参加体育活动。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学生经过体质健康摸排筛查无异常者,综合健康评估达标者,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适应程度,适时开展分层教学和体育锻炼,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通知》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机能特点和运动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科学设置运动强度和密度,渐进式增加运动负荷。制定方案前,开展必要的健康检查和运动能力测试,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确保体育锻炼方案更具个性特征。
恢复锻炼方面,《通知》强调,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状况,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安排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并根据学生身体和体能的恢复情况逐步提高学习强度和难度。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户外场地或者室内场馆进行训练,避开早、晚等气温较低时段和不良天气。
做好全员健康监测 学生可通过专业评估量表自测疲劳感知
在切实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措施方面,《通知》特别提到了夯实全员健康监测。即三个方面:
01
建立健康档案
摸清学生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基础疾病、身体健康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动态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严格制定恢复锻炼内容和运动量。
02
自测疲劳感知
展开全文
指导学生运用世卫组织《新冠病毒相关疾病康复指导手册》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详见附件1),根据心率、RPE等进行心肺功能和运动强度监测,监控自身健康状况。
03
监测体能状况
加强学生体能监测,如果运动中出现气短、心悸、胸闷、心跳不规则等症状的学生,应立即停止体育活动并进行相关医学处理,及时送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注重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
在体育教学方面,《通知》要求,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针对当前形势下学生抑郁情绪、疑病状态、恐阳心理等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积极配合心理教师、班主任、家长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引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加强过程管理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
过程管理方面,《通知》要求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活动;课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表现和情绪变化,合理安排并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课后要提醒学生及时休整,必要的情况下反馈身体状况。
强化赛事组织 确保赛事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体育赛事组织方面。《通知》要求学校应综合考量赛事类别、赛事规模、赛事项目等因素,坚持差异化原则,科学确定赛事时间。承办单位应制定体育赛事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确保赛事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同时,赛事承办单位应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赛场配备具有资质的医生。参赛单位加强参赛学生健康监测和保障服务,确保参赛学生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参赛。
安全组织体育考试 中招体考如何安排?
在体育考试安排方面,该《通知》也作出相应介绍:
01
分类实施
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体育考试(简称:中招体考) ,4月30日前完成,具体考试时间由各区县(自治县)教委(教育局、公共服务局)统筹安排。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及中学生艺术团招生考试,按照通知要求完成。
02
科学组考
中招体考项目为 立定跳远、掷实心球、1分钟跳绳。考试分值50分,其中立定跳远15分、掷实心球15分、1分钟跳绳20分。考试规则,按教育部2014年颁布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相应的规定执行。
03
安全备考
体育教师要根据中招体考项目特点,结合学生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机能原理、科学运动流程和运动安全等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提高练习效率。
点击文末 “ 阅读原文”
查看《通知》全文
和世卫组织《新冠病毒相关疾病康复指导手册》
主观疲劳感知评估量表
大家都在看
晚安重庆·童声|听,她唤醒了春姑娘
发布会丨关于川渝民营经济,这个双圈峰会来了!
新航季!重庆往返这些国内国际航线有调整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编辑:邹雨璠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