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到农民工、打工仔,并非只是称呼的改变_农民工_农民_打工仔

以前的农民和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人们会尊重农民,称农民为农民伯伯,这种称呼里含有人们对农民辛苦种地的一种感谢。

而对于以前的工人,那更是又尊重又羡慕,以前,一个人要是能够进入工厂打工,那是一种光荣,有一种为国家做奉献的感觉,那时候人们也称工人为工人叔叔,人们并不会觉得当工人是什么羞耻的事,反而是向往成为工人。

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后来不知怎么了,农民和工人不再受人尊重了,反而是成为了被人鄙视的对象,人们逐渐把农民称为农民工,把工人称为打工仔,这两个称呼都带有鄙视的意味。

农民进城打工,是实属无奈,因为时代变了,在农村务农会越来越难以赚钱,一斤大米都买不到一瓶水的时候,种田就会是返贫的通行证了,所以很多农民就开始进城打工,城里的工作虽然很苦很累,比如说建筑工地,但是工资待遇还可以,比种田赚得多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农村人口减少了16436万人,与之相应的是农民工的数量在增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9251万人,其中进城农民工就达到了13309万人。

展开全文

这些农民进城当工人,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们很难留住城市里,因为他们亲手建立的房子,售价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如果只是这样那也罢了,毕竟很多城市人也买不起房,但是,他们身上的农民身份,却让他们在城市遭受了很多的鄙视、谩骂,他们不再是农民伯伯,而是人们厌恶的农民工。

在城市里,农民工一旦离开了工地,那就会经常碰到被人嫌弃的情况,比如说农民工去坐地铁时,有些人都不允许农民工坐在椅子上,让农民工只能坐在地上,还比如说坐公交车时,一旦农民工上车了,乘客就会迅速躲开,唯恐避之不及。

在很多人看来,农民工是脏的,是不能接近的,但是,这只是他们身上的衣服脏,并不代表他们的品格脏,他们也是迫于无奈进城打工而已。如果务农能够赚钱的话,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当一个辛辛苦苦的农民工,还要受人白眼呢?

除了农民之外,以前备受尊崇的工人叔叔们,如今的地位也不是很好,被统一称呼为打工仔。在这个时代,打工已经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了,因为打工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和金钱上的自由,他们从国营工厂里离开,走进了私营工厂,成为了社会上的底层。

这是一种无奈,毕竟他们也是要谋生的,他们一年到头估计也只有春节放假的时候可以和家人团圆,而每年赚的钱也难以在城市安家。

从以前的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到如今的农民工、打工仔,这种称呼的改变,仅仅只是称呼上的改变吗?不是的,这是一种社会阶层的改变,这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们思想的改变。

说白了,现在人们惟金钱论英雄,只要你有钱,你就是有社会地位的,钱越多,社会地位越高,笑贫不笑娼,全社会都在向钱看。而农民工和打工仔恰恰是没有钱的群体,以前特殊时代所赋予的光环,在当今的金钱夹击下,已经消散了。

老话说职业不分贵贱,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职业有金钱多寡之分,如果当农民工、打工仔也能有很多钱赚,比那些白领上班族赚得还多,那么人们就不会嫌弃这两个群体了,而是争相投身于此。

工资的多寡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农民工和打工仔的工资低,所以在社会上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人们嫌弃、逃避这两个群体,害怕自己成为这两个群体当中的一员。

其实说到底,这样的锅是时代的锅,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了,但是有些群体并没有被照顾到,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果实,甚至还被边缘化了,所以社会的主流里,农民工和打工仔就只能当个垫底的底层了。

如果你遇到农民工、打工仔,还请对他们抱有一定的尊重,因为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他们的贡献很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