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市值逼近茅台”乌龙:股票软件编织2万亿元“绮梦”
华夏时报()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中国移动A股股价触及102.72元之后未能再上一步,市场对“市值超2万亿元有望赶超贵州茅台”的期待降温。
不但如此,“中国移动市值比肩茅台”的说法,近日还被一些投资者认为是“错误”的。
3月30日,一位投资者联系到《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一些股票软件中显示的中国移动总市值数据“不准确”,计算方法“有误”,其“准确”的市值从未突破过2万亿元,且距离茅台的市值还有将近1万亿元的距离。
但也有观点认为,所谓“计算方法有误”一说言过其实,至多是“哪一种算法更合理”的争议问题,一种算法更接近“表面正确”,另一个更接近“深层合理”。
事实上,上述算法之争,并不是只涉及到中国移动一只股票,而是涉及了全部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
2万亿元算乌龙?
中国移动A股股价自2023年2月底上行突然加速,几个交易日里,就从80元左右成功突破90元。
3月13日的A股交易中,该股又以涨停收盘,报98.34元。3月16日,盘中触及102.72元,创下新高纪录。
在上述几个交易日期间,“中国移动市值逼近贵州茅台”的消息逐渐发酵。
即在这种算法下,3月13日以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中国移动的市值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
在前述投资者看来,“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用H股股价乘以H股股本,A股股价乘以A股股本,之后两部分再相加,才是“正确”的中国移动市值。
展开全文
而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即使用中国移动港股年内盘中最高价(3月20日66.1港元)和A股年内盘中最高价(3月16日102.72元)分别计算两地市值以错位累加,中国移动年内最高市值也仅达到约1.3万亿元。
“优先展示位”不同
前述计算方法的争议,并非第一次被投资者提出来。比中国移动更早实现A股、港股两地上市的中芯国际,其在科创板上市之初,市值规模也受到市场关注,彼时市场也发生过类似的争议。
在前述投资者看来,对“错误”计算方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市场上的一批股票软件,当“中国移动市值超2万亿元有望赶超贵州茅台”的消息于市场上传播时,多只股票软件上的确显示了中国移动“总市值超2万亿元”这样的数据。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了几家热门股票软件的工作人员。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回应称,软件只是优先展示了1.8万亿元,若用户将界面展开会发现,还展示了另外一种计算方法下的1.2万亿元数据,且两种方法都分别附带了说明。
该说明称,计算方法1(1.8万亿元)是按照总股本乘以最新价计算上市公司在该市场的估值,该总市值数据为计算PE、PB等估值指标的基础指标;计算方法2(1.2万亿元)是对一家多地上市公司,综合统计其不同类型的股份价格和股份数量计算市值,然后进行加总(如下图所示)。
(图注:左为优先展示1.8万亿元的软件,右为优先展示1.2万亿元的软件)
与之相似,另外一家股票软件也采取了界面展开后出现两个市值数据的方法(如上图所示),不同的是,其界面未展开时,优先显示的是1.2万亿元的数据。该软件附带的相关说明为,总市值1(1.2万亿元)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公平市场价值,其对于一家多地上市公司,区分不同类型的股份价格和股份数量分别计算类别市值,然后加总;总市值2(1.8万亿元)是按指定证券价格乘指定日总股本计算上市公司在该市场的估值,该总市值为计算PE、PB等估值指标的基础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所有企业,上述两家软件均展示了两种市值数据。
另有一家热门股票软件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对于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业,目前手机端软件上只展示了一种数据,比如,对于中国移动,只展示了1.8万亿元的市值。
利好PK利空
对于哪一种更被认可,《华夏时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了中国移动证券事务部,接听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她看来,分开算(1.2万亿元)可能更严谨,但合起来算(1.8万亿元)可能在业内更通用一些。
还有观点认为,非要区别谁更被认可的话,两种方法可能都有一些缺陷。分开计算着眼的是“表面正确”。合起来算属于“深层合理”,这背后还有A股和港股的估值谁更合理、贵州茅台若有一部分股本在港股上市其总市值是否也会大打折扣等问题。
另外,两种计算方法背后,还有“中国移动市值逼近茅台”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空消息的看法之争。
据记者了解,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中国移动市值逼近茅台”属于利空,因为它意味着中国移动估值当下可能已见顶,很快会下行回撤,而若当下市值较茅台还有很大差距,意味着股价还有上行空间。
中国移动A股股价在3月16日触及新高后出现了回撤,截至3月31日14点,仍未回到90元上方,相比之下,其港股股价变化较小,仍在60港元上方。
而另外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移动市值逼近茅台”对于A股市场算利好消息。在其股价持续上行期间,市场对于“中字头”股票领涨A股十分关注,背后是打造“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概念曾出现在证监会主席易会满2022年11月的讲话中。当时,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上述讲话还指出:“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要在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
去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表达了对提高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质量的高度关注。国金证券分析师赵伟、杨飞在研报中表示,2023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国资委会议等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密集发声,市场也对国企改革产生热议。
在资本市场上,“中字头”股票一度在市场低迷时领涨A股,“中国移动市值直逼茅台”的消息因此也被赋予了不只局限于单只股票市值得失的意义。
对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自己一直推广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结合A股市场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概念,这与“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理念是一致的。从长期来看,随着全面实施注册制以及A股市场投资者越来越成熟,资金会更加偏向于业绩优良的龙头企业,好公司会有更大的投资价值;据测算,市场发展越成熟,市场的成交量越集中于大市值的蓝筹股。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