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历史是什么?在建筑史上有什么地位?如今长城指什么部分?_长城_固原_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我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雄伟壮观,工程十分艰巨,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各诸侯国的步兵或骑兵,都无法阻止袭击和掳掠。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最早出现的是楚国的方城,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地区。至战国时期,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因此不难想象古人为建造长城所付出的艰辛与智慧。

展开全文

根据历史记载及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古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秦末汉初,强大的匈奴乘中原战乱,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直至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长城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