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冰面开化,候鸟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迁徙。这两天已经有不少春候鸟陆续回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卧龙岗水库、塔桥湾水库等几处湿地,不乏很多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鸟类,白鹡鸰,针尾鸭,大天鹅等也在其中。随着米东区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充盈完善,“动物邻居”也越来越多。
“春日里回归的夏候鸟——白鹡鸰。”近日,米东区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王锡军发布了一条关于候鸟回归的朋友圈,小小身影轻巧地站在河边的石头上,全身黑白灰的色调搭配颇有“职场白领”的风范。
米东区回归的候鸟(央广网发 王锡军 摄)
“白鹡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农田、道路、水域周边等地区都能生活,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周边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了。”王锡军告诉记者,随着气温上升,冰面融化,湿地的水面大部分已经融化,给鸟儿觅食提供了方便,米东区作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候鸟们也正式拉开了它们“迁徙之旅”的序幕。
据了解,白鹡鸰身型小巧,一般在16厘米至19厘米,全身配色为黑白灰,前额和脸颊白色,头顶和后颈黑色。它们主要以蝗虫、蝉、金龟子、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
“你看,它们的尾巴中央有两根特别长的尾羽,呈绒黑色,泛铜绿色的光,并且翘翘地指向天空,像燕子的尾巴,因此被叫作针尾鸭。”王锡军告诉记者,针尾鸭也是他相机里的“常驻嘉宾”。
米东区回归的候鸟(央广网发 王锡军 摄)
近年来,随着米东区生态环境改善,鸟类摄影爱好者拍摄到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数量和种类也在不停地增长,其中新疆鸟群种类就上升至500多种。
王锡军说,温暖的阳光、充足的食物、安全的栖息环境,是吸引针尾鸭连续多年来喜欢这里的重要原因。它们性喜成群,胆怯而机警,常与其他野鸭混群。特别是在迁徙季节,它们通常集成几十只到数百只的鸭群,一同长途跋涉或在水岸边休息。觅食时,它们会将头插入水中,水面上只能看到立起来的尾部,稍有动静,它们便会立即飞离。
据了解,3月中旬是春季候鸟迁徙高峰,大量候鸟在这里栖息停歇。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候鸟经过长途飞行抵达湿地后会比较疲惫,需要休息恢复体力,市民应文明观鸟,不要追赶候鸟,不要乱扔垃圾或在湿地内吸烟,给候鸟创造一个安静的栖息环境。(姜海涛王锡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