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里的女生,墙上贴着一张美国地图,她目标是留学美国】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于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诞生于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当时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的主张。1896年6月初,刑部侍郎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折》,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光绪皇帝同意了,“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
【北大食堂,那时餐具自备】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严复出任首任校长。在严复任命书上由大总统袁世凯盖印,内阁总理唐绍仪和教育总长蔡元培署名,但是严复仅担任了5个月校长就辞职了。(这是一组反映30年前北大学生日常生活真实情况的照片,可以说他们是真正的天子骄子,照片拍摄者为杰克奎·兰格威)
【北大女生宿舍,女生在一起交流学习】尽管严复只担任5个月的校长,但对北大的发展意义深远。据北大校史的介绍,严复对北大有三个方面贡献,“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了科目;规定在校教员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开设外语和西学课程。二是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开启蔡元培办学思想之先河。三是顶住了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北大存在。”
展开全文
【乒乓球世界冠军访问北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80年代的大学已经通过“新三届”积累了教学经验,校园硬件设施也有较大改善,而此时的大学新生也接受了完整的高中教育,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开始步入正轨。作为当时的顶级大学,北京大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老师在开导学生】笔者查阅了数字,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834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从1980到1989年十年高考合计招生人数只有483万,平均下来每年不到50万人。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北大的更是货真价实的天之骄子。举个例子,笔者老家所在的集镇,总人口约10万人,可当年只有一个人考入了北大,当时轰动了整个集镇。所以说,现在的大学生跟30年前是无法比拟的
【北大校门外的报刊亭(兼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鲜为人知的是,1983年以前,全国高中是二年制,即高二毕业就参加高考。1983年后,高中开始改为三年制,从此有了“高三”一词。因此,83届的高中生非常幸运,因为他有两次高考的机会(高二毕业、高三毕业)。
【男生宿舍,躺在床上的这名男生在憧憬未来】30多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校园还没有受到商品经济影响,加上娱乐活动较少。因此学生思想也非常单纯,大家之间的交往也无比真诚。另外,大学生毕业后是国家分配工作,不用为找工作发愁,学生们能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学习,因此涌现出很多卓越人才。
【北大试卷印刷室,当时以油墨试卷为主,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印刷的,考完试手肘都是黑的】30多年前的大学校园里充满着理想浪漫主义,这直接导致朦胧诗在校园里非常流行,比如舒婷、顾城等朦胧诗人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正因此,当海子横空出世时,他所受到疯狂追捧就不难理解了。(大家能发现如今大学生日常跟30年前的区别吗?)
【除了学习,还是诗和远方】校园歌曲、霹雳舞、弹吉它、交谊舞、摇滚乐等,都曾是30年代大学校园里最时尚的风景。当时的大学教授堪称凤毛麟角的存在,若能在50岁以前评上正教授职称,还算得上是“青年才俊”。当时的博士生导师堪称“教授中的教授”,全国不到2000人。因此,对于当时的学子来说,北大是真正象牙塔的存在。
【午饭时间,乒乓球台热闹非凡】最后说一下北大最出名的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北大第十四任校长(任职时期为1916年12月—1927年8月),被誉为“北大之父”。蔡元培做了四件大事,一是理清了北大发展方向,“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二是制定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办学方针。三是奠定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校格。四是开创了教授治校体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