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谁,最终结局又如何_建安_七子_瘟疫

建安七子

汉建安年间,涌现出7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史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今河南安阳),亦称“邺中七子”。是当时除了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文学成就最高获得者。建安七子在诗、赋、散文等方面都非常的精通,并以五言诗为主,促进了五言诗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小赋的发展,七子的创作各有特点,但以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他们七人也被后人称为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学奠基人。

我就是让梨的那个孔融

这七人中,属孔融的年辈较高,我们打小就听过的"孔融让梨"就出自他手。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他生性好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是七子中最早离世的。

展开全文

陈琳在七子之中与孔融年龄相差无几,东汉末年文学家。汉灵帝末年,陈琳担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召集四位将军进入洛阳惩罚宦官,陈琳劝谏,何进不听,事败被杀。后董卓肆乱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去世后,陈琳跟随袁尚。邺城失守,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惜其大才,不咎过往,对其极为欣赏。据说在陈琳的文章写完之后,曹操看完之后一个字也不能增删,可见他的文章造诣很高。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瘟疫,夺去了七子中的四子,陈琳就是其中一位。

王粲 建安七子 居住襄阳十六年

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善写文章,其作品情调悲凉,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比较突出,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起初依附刘表,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于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被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为何他两次拒绝曹操后又主动应仕

徐干,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徐干一生,以"清玄体道"著称。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着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其少年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而徐干却专志于学,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委以重任,他却以病辞官,虽“并日而食”,过着极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后来曹操平定北方,统一有望,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后因瘟疫染病而卒。后来曹丕论及徐干时说:“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东汉末年文学家 阮瑀

阮瑀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蔡邕称他为“奇才”。后徙为丞相仓曹掾属。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字德琏,应玚初为魏国王曹操所任丞相,后转为平原虞姬。当曹丕是五感司令的时候,应玚是将军府的文学员。建安二十二年,应玚死于疫病。擅长写赋,有几十部文学作品。诗歌也很擅长,和他的弟弟钱莹同名。

“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真的因在曹丕酒宴中平视甄姬而被免官吗

刘桢博学多才,被选为宰相,217年因病去世。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尤其是五言律诗的创作,在当时很有名,被称为“曹刘”与曹植齐名”。有15首诗,风格强烈,语言朴实,享誉世界。其中,的代表作是《赠从弟》《简意明》平实通俗,善于比喻。

建安七子,孔融最早被杀,其余六人依附于曹氏。阮瑀在212年去逝,只活了47岁,他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都位列后来的“竹林七贤”,算是非常不错了。陈琳、王粲、徐干、应玚、刘桢五人,都死于史上著名的一场瘟疫——丁酉大疫,即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这场瘟疫蔓延很广,王粲是在随曹操南征孙权北还途中因病去世的,一般都猜测他首先死于了瘟疫。

建安七子,各有才华,或文,或诗,或赋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因这样的意外英年早逝,实在是太可惜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