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的辛弃疾,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存在?_辛弃疾_义军_叛徒

杀叛徒,闯敌营,人狠话多的辛弃疾堪称“大宋版兰博”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词风耸立,境界阔达,上承苏轼,下启陆游,为后人景仰。而鲜为人知的是,辛弃疾不单是傲立词坛顶峰的文人,还是一位剑胆琴心、仗义豪迈的侠士。

辛弃疾出生于宋高宗时期,这时的南宋偏安一隅,不但时常受到金国的侵扰,朝廷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政见不一,皇帝倒是很坚决,一味只要保住龙椅,管他割地赔款,百姓的死活更是不放在心上。辛弃疾的家乡山东济南早就是金人的地盘,他的祖父虽然在金国任职,但一心想找机会和金人真刀真枪地在战场上厮杀。幼年时,辛弃疾的祖父时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向他讲述北方沦陷土地上百姓的生之多艰。渐渐长大后,他不断看到金人统治下的汉人是如何的屈辱和痛苦,心里种下了恢复汉家山河的种子。

斩杀义端

1161年,金主完颜亮不顾群臣谏阻,大举南侵,一路上横征暴敛,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山东济南人耿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竖起了抗金大旗,一时间山东大地烽火尽燃。辛弃疾也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金大业中去,短短数月,义军已有数十万之众,形势一片大好。

展开全文

耿京出身农民,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刚见到辛弃疾时,见他唇红齿白,一介书生,并没有对他有多重视,将他委任为掌书记,起草文字,掌控帅印。辛弃疾虽然自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可此时并没有想出风头,在他眼里,冲锋陷阵和打理后方一样重要,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务。

与辛弃疾一同率众投军的还有一个名叫义端的花和尚,此人本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不堪忍受疆场之苦,竟趁乱偷走了帅印,逃往金营邀功。耿京迁怒辛弃疾,将要对他问斩,辛弃疾虽然恨自己交友不慎,但并不甘心就死,于是立下军令状,三日内必取义端首级归来,否则任凭处置。耿京见他义愤填膺不似有假,于是允诺。辛弃疾率领几人日夜追赶,终于追上了义端,不由分说一刀砍下他的头颅,拍马赶回,正好三日。

耿京对辛弃疾另眼相看,从此引为知己和心腹,亲如子侄。

勇闯金营

1162年,义军攻下东平,金国进攻两淮,耿京派辛弃疾南下联络南宋朝廷,准备夹击金国。辛弃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立即赶回北方,不想却在路上得到消息,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群龙无首,多有逃亡。

辛弃疾首先安抚了众将士,然后挑选出50名武艺高强的勇士,奔着金营便去。连绵的金营在夜色的映照下气势恢宏,守营的金兵井然有序,恪尽职守,要想凭50多人从几万金兵手中找到张安国并生擒他,还要安然逃出重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辛弃疾凭着清醒的头脑和超人的武艺,率领这50人一路冲进金营,专奔大帐而去,金兵没想到有人胆敢半夜闯入军营,一时间都懵掉了,就这么让辛弃疾等进入大帐。大帐之中,叛徒张安国正和几个金将喝酒,见辛弃疾等人从天而降,吓得夺路而逃。辛弃疾早就防备他有此一招,把刀一横将他堵住,一把抓起扔到地上,命令军士将他绑了起来。一同喝酒的金将哪里见过这样天神般的人物,竟想不起来阻拦,任由他们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大帐外早已布满了回过神来的金兵,辛弃疾大喝三声,二话不说,挥舞着大刀朝人最多的地方砍去。金兵吓破了胆,纷纷躲避,经过一番浴血拼杀,辛弃疾等人杀出一条血路,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平安返回义军。

义军本来已经溃散,听到辛弃疾生擒叛徒归来的消息,群情激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当辛弃疾的身影出现时,义军中突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地呐喊声。

辛弃疾一战成名!

英雄寂寞

辛弃疾率众投往南宋,因为他的惊人壮举早就传遍天下,因此得到高宗、孝宗两代帝王的欣赏,从此二十五岁的辛弃疾踏入了步步惊心的官场。辛弃疾的梦想是沙场点兵,虽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然而南宋朝廷安逸惯了,江南烟雨无过,人在烟雨中却迷失了自己,从皇帝到大臣再到百姓,人人皆以得过且过为生存根本,主战派虽有,却声势弱小掀不起波澜,虽有几次北伐,却往往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就在这反反复复之间,辛弃疾的心情也浮浮沉沉,渐渐地蹉跎到了六十多岁,眼见得此生再也见不到北地山河,便把一腔热血通通泼洒到了词坛,因此我们看到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看到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看到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看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07年秋天,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可此时,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有心无力。九月初十,辛弃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连呼:“杀贼!杀贼!”可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仍然不过是自己的一个梦想罢了。

英雄,终究还是寂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