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一般人很难想象!_袁绍_谋士_投奔

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骁勇善战张飞关羽不在话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更是为后人称赞。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同样是一位料事如神才高八斗的谋士——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谥曰贞侯。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多恐怖?

郭嘉最早开始先投靠了袁绍,认为袁绍并不是可以成大事者,他就离开了袁绍赋闲在家,后经过苟彧介绍投奔曹操,给曹操视为上宾,这个时候曹操很看重郭嘉。郭嘉在成为曹操的谋士后,很快就为曹操出谋划策,并且在官渡之战,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曹操抗击袁绍之心,并稳定军心,并且在其他战役中鼓励曹操,不断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按照郭嘉的计策不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曹操可以统一北方,有郭嘉的功劳。

郭嘉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后便隐居。他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初出山投奔袁绍,可惜袁绍多疑猜忌,没有雄才大略。建安元年投奔曹操,被曹操奉为上宾,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曹操对郭嘉非常信任,许多军国大事,曹操总是让郭嘉最后做定论。而郭嘉的诀策则也十拿十稳。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的料事如神,对敌方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为曹操获胜的关键。

展开全文

郭嘉能够准确的把握人心,做出判断,从而帮助曹操取胜,但是又会发现一个问题,基本上郭嘉为曹操的出谋献策,都在于应该打谁,先打谁后打谁,为什么谁能打,谁不能打,都是在战略决策层面,而在战争中的策略却很少,史书记载很少,说明这方面并不是郭嘉所擅长的,所以说郭嘉长于谋略,而短于计谋。

郭嘉年仅37岁病死于征战途中,当时曹操北方已定,势力已成,统一全国,如果郭嘉不死,曹操统一全国在即,但是历史终究是演变成了现在这样,郭嘉英年早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