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韩信用两句话总结,不如郭嘉一字道破_刘邦_项羽_的人

导言: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贵族帝王。因为在秦朝之前都是贵族统治天下,而贵族则分别是一些有名望的家族或者古代有功劳的大臣。例如黄帝、炎帝等家族。

而西周建立后分封的七十一个国家中有30多给是周文王家族自己的直系血亲。剩下的则是前朝的遗民六个包括炎帝、玄帝、殷商等后裔分封的国家,还有几个因为灭商功劳的大臣分封了地盘,如姜子牙的齐国,也就是所谓王天下。后面的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其先祖也曾经是帮助周文王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同样算在贵族之列。

项羽为何会输给刘邦?韩信总结了8个字,郭嘉用1个字点明

而汉高祖刘邦则是第一个非贵族而上位的帝王,也是“将相王侯另有种乎”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很少再有贵族出生的了。关于刘邦大家对他的印象似乎都不太好,说他是个混混出生。为啥大名鼎鼎的西汉开国皇帝会被后人如此诟病呢?主要还是源于他登上帝位之前的民间经历。

刘邦前半生都是一个市井混混,靠着一身力气在一个小镇上混了个公务员差事“亭长”,也就是村派出所所长。当时秦末天下大乱不堪,但是还没有波及到“泗水”这个五线城市。所以刘邦算是每天上班摸鱼的典型代表!而刘邦的发家,一个人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吕雉或者是她的父亲我们叫吕父吧(名字不考)。

据说吕雉的父亲和人有过节怕被人追杀,便搬家到自己还配有做县令的沛县生活。很多市井名绅知道他和县令关系不错,每天都有人登门拜访他,希望能通过他结交县令。刘邦此时也是浑浑噩噩的一个市井小民,虽然是公务员但是也毫无作为。也想通过一些关系结交县令大人。

吕父每天接待不厌其烦,于是让一个叫萧何的人负责接待宾客。萧何也算是一个油头滑脸的人,干脆按送礼多寡来安排什么时候见吕父。后来还定了个规矩。但凡送贺礼一千钱以上的人才可以安排见吕父。

展开全文

刘邦是一个很聪明的人,随口就说了句我送贺礼一万请求拜见吕大人。这一下子镇住了萧何,而坐后面的吕父也听得清清楚楚。吕父于是急忙出来想见见是谁有如此大的手笔。吕父善于看相觉得刘邦一表人才、人高马大,走步如虎而坐如钟。

觉得他今后必成大器,在交谈之后吕父对刘邦越发的喜欢,并且当时刘邦毕竟是派出所所长,也算是公务员职级。于是吕父便把自己的吕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这真实一万钱贺礼没收到还倒贴了个女儿。

此时的刘邦已经年竟四十岁了,在中国出道的英雄中算是高龄了。而吕父也是家境殷实,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刘邦有吕家的支持为日后结交豪侠打下了经济基础。

所以说刘邦在四十岁之前都是游手好闲也不为过,毕竟沛县是个小县城。但是自古时势造英雄,秦二世荒淫无道很快便断送了大秦江山。天下由此大乱,而刘邦也趁机起义最后一手打造了大汉帝国!

刘邦则整个发展阶段都只有一个对手,就是项羽两人就是天生死对头。刘邦前半生被仇人债主追杀,而后半生则被项羽追杀。项羽算是楚国贵族遗民,和楚王算是亲戚。项羽出生贵族兵多将广,并且有很深厚的群众舆论基础(毕竟秦末贵族制度虽然已经崩塌,但是毕竟大部分百姓思想尚未开化,对贵族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

相对来说刘邦是个混混也是法名副其实,但是最终的结局是项羽乌江自刎,而刘邦得天下成为大汉天子。这是怎么回事?

总结:韩信: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郭嘉:势。上面是两位大佬对项羽的评价!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但最初确实项羽系列的人(项羽的叔叔项梁手下干事)。但是因为项羽人格高傲,虽然武力了得,但是却很自傲。

不与其他将领交流,于是刚愎自用。但是最致命的确实韩信说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鸿门宴后有几次机会杀了刘邦但是都因为刘邦花言巧语示弱,并且项羽自认为自己无敌所以都没有下手。于是韩信离开了项羽转头刘邦门下。而郭嘉的一个“势”则是指,项羽刚愎自用虽然贵为皇族,但是不得人心。

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传统,而项羽却忽视这个传统。但是说到最后,人都是凡人。谁能做到十全十美的人格?刘邦前半生还是一个市井小人,靠忽悠骗了个媳妇,其人格比项羽好不了多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