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武侠剧多了,那“义结金兰”、“结拜”这些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结拜也称“拜把子”,用来形容虽说不是同胞兄弟姐妹,却情同手足的朋友结为异姓兄弟姐妹。
这种结拜一直延续到今天,久而久之,这种结拜遂演变成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
说起结拜,那就离不开“八拜之交”这个词,这里的“八拜”又是指什么?接下来我们逐一来了解何为八拜之交。
故事出自《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生活很拮据。鲍叔牙想帮着管仲,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而做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管仲这个人真奇怪,本钱拿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要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从军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展开全文
鲍叔牙又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
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
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返回去,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看见管仲走了,他抄小路回国,公子小白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
公子小白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
公子小白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要把管仲处以极刑。
鲍叔牙却对公子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
公子小白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我是您的辅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免于饥寒,就算您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则非我所能胜任的,那只有管仲才行。”
公子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长期交往中,管仲和鲍叔牙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善于将所观所见所想融入自己的琴音,特别是是大自然中的鸟叫虫鸣,能把大自然的美妙都融进琴声,但是让伯牙苦恼的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因此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出游,面对清风明月,清澈湖水,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仿佛能听懂他的琴音,遂即请樵夫上船。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伯牙又弹奏出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啊。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知道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伯牙子期的故事流传千古,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故事出自《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大夫。
后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觉得自己英勇善战,军功赫赫,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而蔺相如仅凭着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颇很是不服气,并放出风来一定要好好羞辱蔺相如一番。蔺相如听到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碰面,即使到了上朝的日子,蔺相如也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想尽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蔺相如为避免冲突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纷纷不解,询问蔺相如为何要怕廉颇。
蔺相如说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廉颇和蔺相如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
战国时,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西羌贤士左伯桃学的是安民之道,听到楚元王招贤的消息,便径直奔楚国而来 。
路上遇阴雨天气,便借宿到羊角哀的家中。羊角哀也是读书之人,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问,足足聊了一个通宵。
左伯桃见羊角哀也是满腹经纶之才,便邀请羊角哀同往楚国求见楚元王,一展抱负。
羊角哀便收拾行李,带上干粮,和左伯桃一块上路。
哪知道路上遇见了大雪天气,大雪纷飞,辨不出东西南北,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雪越下越大,伯桃冻得受不了,就告诉羊角哀说:“我思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然不冻死,亦必饿死于途中,我将身上衣服脱与贤弟穿了,贤弟可独赘此粮,于途强挣而去。我委的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持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未迟。”
角哀曰:“那怎么可以?我二人虽非一父母所生,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而求进身耶?”羊角哀不同意,扶着伯桃慢慢走。
没走多远,遇见一棵枯老的桑树,能暂时避下风雪,角哀遂扶伯桃坐下。角哀又出去寻枯枝准备生火御寒
哪知道等到角哀寻了柴火回来,却看到伯桃把自己的衣服都脱了下来放在一边。
伯桃说道:“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大哭着不肯答应。
伯桃又说道:“若是饿死,白骨谁理?我身体多病,贤弟少壮,比我甚强;更兼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必登显宦。”
话说完,就要跳溪水中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服包裹着伯桃,再扶至桑树下。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伯桃已经四肢僵硬,口不能言了,挥着手让角哀快离去。
角哀心想:“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
于是雪中对伯桃拜了又拜说:“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角哀便取了衣粮,哭着离去。
角哀后来得到楚元王重用,角哀便将左伯桃脱衣并粮之事奏知楚元王。楚元王听到后也为之感伤,赐了很多东西准备厚葬伯桃。
角哀辞别楚元王,寻到原来的那棵桑树下,找到了伯桃的尸体,选了一块风水极好之地,葬了伯桃。
角哀为伯桃守墓,梦中再见伯桃,伯桃却告诉角哀希望将他的墓迁往别处。
原因竟然是此墓紧邻着荆轲墓,荆轲斥伯桃夺了他的风水,每日来骚扰伯桃,让伯桃的亡魂也不得安宁。
角哀气愤不已,角哀曰:“此人安敢如此欺凌吾兄!弟当力助以战之。”
角哀修一道表章,上谢楚王,言:“昔日伯并粮与臣,因此得活,以遇圣主。重蒙厚爵,乎生足矣,容臣后世尽心图报。”
然后角哀到伯桃墓侧,大哭了一场说:“吾兄被荆轲强魂所逼,去往无门,吾所不忍。欲焚庙掘坟,又恐拂土人之意。宁死为泉下之鬼,力助吾兄,战此强魂。汝等可将吾尸葬于此墓上右,生死共处。”
说完,角哀取出自己的佩剑,自杀而死,化作亡魂帮助伯桃一起战荆轲。
陈重和雷义两人为至交密友,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举荐他为孝廉。
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太守张云都没有批准。等到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债主天天上门索讨,陈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还债,小吏感恩登门拜谢,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雷义初时任郡府功曹,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义坚辞不受。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辞职一同还乡。
两人的感情也让很多人为之感动,后人称赞两人如胶似漆,肝胆相照。
范式,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范式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两人同时在太学学习。
后来范式回乡,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你的孩子。”
两人约定下日子,后来约定的日子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届时准备好酒菜款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却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子,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定范式一定会来呢?”
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
到了约定的日子范式果然来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许久,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张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这天范式忽然就梦见了张劭,张劭仓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记得来见我最后一面”
范式急忙收拾东西,骑着马赶去。
范式还没有赶到,张劭那边已经发丧了,到了坟穴,灵柩始终放不进去。
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难道你还有愿望?”
没一会,就看见张劭白车白马,哭着赶来。范式到了之后,吊唁说:“走了元伯,死生异路,从此永别。”
范式亲自牵引灵柩的绳子,送了张劭最后一程。范式住在坟墓旁便,为他种植了坟树,然后才离开。
故事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孔融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孔子后人,喜欢为学,博览群书。
建安年间,孔融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孔融就总写奏章讽刺他。
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敢无缘无故的迁怒。但是手底下想讨好曹操的人多呀,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罢免孔融的官。
曹操就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
祢衡也很有文采,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
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
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
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
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把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生死之交说的就是桃园三结义了。
刘焉出榜招募士兵,刘备、张飞和关羽因此结识,桃园一块喝了一顿大酒,相谈甚欢、惺惺相惜。
于桃园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