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酒桌文化和相互恭维,个人极其排斥考公,怎么办?_公务员_恭维_公务

今天看到一位读者的提问,感觉还是有点感慨的。分享给大家。

这位读者的提问大意是:

公务员的应酬和酒桌文化都是极其让我反感的存在,那种相互恭维的敬酒方式让我极其不适,说白了我认为公务员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因此非常排斥。

读者问题

我的回答:

相互恭维的敬酒方式?难道在其他行业没有吗?

你说在你眼里,极其反感公务员们的应酬和酒桌文化,相互恭维的敬酒方式让你极其不适,然后得出了公务员的工作主要内容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

虽然我不知道你怎么接触或者眼观目睹的这个场景,但大概率感觉可能是家里亲戚那有从事公务员这个行业的,或者是参加过一次这样的宴会?

先说,只要是酒桌上,基本都是相互恭维的敬酒吧?难不成你以后参加宴会,你给人家敬酒,你的态度像《喋血街头》里的国外黑老大让梁朝伟喝酒吗……

就算是同龄人之间,也要带点谦词敬语和互相恭维吧。毕竟彼此不是很熟络的情况下,互相恭维反而是人之常情。

另外,你说公务员都是这种酒桌文化,恰恰你这个认知是错的。实际上,公务员的酒桌饭局要比之前少很多了。首先是时间范围上,一开始是工作日禁止饮酒,后来升级为公务接待活动禁止饮酒,很多地方有明文规定,不再赘述。其次在人员上,过去和同事下班小酌两杯,如今也基本上很少参加了。反观很多企业的员工,却经常要参加商务宴请和宴席。

展开全文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地方公务员面临的是禁酒,又何谈什么酒桌文化呢?

从历史的对比来看,公务宴请的规格和要求也被大大地限定。比如这是民国时期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的一场公务接待菜单,比照今天来说,恐怕很多公务接待的规格也无法与之媲美。更值得关注的一点,这个公务接待备了4种名酒,花雕、黄酒、香槟、汾酒。如今的很多公务接待,很多地方出于规定,都很难见到酒,更别说什么酒桌文化了。

其实问题的评论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这里摘出来一下。

公务员不做你说的这些人情世故,好好工作,也会得到提升。反而在企业里面,你不去应酬,不讨好领导,你才会困难频频。

可以说,这才是现在的很多现实。由于公务员编制的稳定性,以及机制的保障,因此个人的发展,在一些地方或者层次的部门是可以按部就班来的。但是,企业呢?对于个人的要求更多一些,在一些人与人的事情上,则面临更多的困难。

另外也说一个其他的事情。很多人喜欢抛开现实,拿着“何不食肉糜”的心态来看问题。以公务员体系里的一个工作场景为例,现在很多公务员被单位派驻到基层驻村。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曾经对在县政府办工作的科员林志为有过一个场景刻画,林志为被安排到长岭村接替已经牺牲的县2023年派驻干部肖俊学,担任新的第一领导。里面有不少喝酒的刻画,村支书梁三宝为他接风请他喝酒,他不喝,支书没有被迫他。他有求于乡供电所所长曹建林,曹要他喝酒,他不喝,曹翻脸了。脱贫户刘喜好喝酒,肖俊学在离任之前,还跟刘喜喝了一点,吐了一些心声,侧面也为刘喜的改变铺垫好了基础。

这里面有点意思的是,梁三宝跟林志为的第一场。林志为说自己酒精过敏,梁三宝说“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还整个过敏,也没人逼你。”这一点就很能体现。

实际上在现在的很多农村,淳朴的庄稼汉子没有别的心思,我请你喝酒,你来,是看得起我,很多工作我配合你。那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喝不喝?

总不能你先批评一下农村落后的酒桌文化,再贬低一些这些文化程度不如你的庄稼汉子,最后愤然走人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