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女儿无怨无悔,照顾瘫痪父亲24年,带着父亲出嫁感动无数人!_父亲_家庭_家人

她的父亲因意外导致瘫痪,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她就一力担起家庭的重担,成年后甚至带着瘫痪的父亲出嫁。

她的生活没有灯红酒绿,只有灶台烟火;她的日子没有安逸享乐,只有粗茶淡饭;她的世界没有万事如意,只有波折坎坷。

她是王春芳,是用柔弱身躯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孝顺女儿,是用坚韧毅力对抗命运险阻的无畏勇士。

说百姓故事,品百味人生,本期子牙童趣咱们老百姓,就讲讲她“带父嫁人”的故事。

1994年,王春芳出生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蔡村镇碾槽沟村。

她出生时家庭条件在当地是比较好的,父亲是有名的吹鼓手,方圆数十里的宴席,村民们都会邀请父亲所在的鼓匠班前往演出,收入还算不错。

随着两个女儿相继出生,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裕,也和和美美有声有色。

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王春芳快满两岁时,常年在外为生计奔波的父亲在坐车回家的路上,因司机酒后驾驶车速过快导致侧翻,引发了一场车祸,父亲颈椎受伤严重。

展开全文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后,被宣告受损程度太深无法治愈,导致全身瘫痪,从此卧床不起。

家里的顶梁柱就此倒下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积蓄全部花光,甚至欠债累累,原本生活美满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看着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看着年幼的两个孩子,生活的压力彻底压垮了母亲,在咬着牙撑了两年之后,母亲再也无法忍受,提着行李离家出走,至今了无音信。

母亲离开的那一年,王春芳不过四岁,妹妹也仅仅两岁,孩子们刚刚开始记事的年纪,记忆里便没有了母亲的身影。

只有躺在床上的父亲,爷爷奶奶行动不便但依旧照料着他,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爷爷奶奶的照顾,和叔叔们的接济帮助才得以维持生活。

年纪尚小的王春芳却异常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如何,体谅爷爷奶奶已经年迈,便帮着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菜,学着做饭,虽然日子困苦,但撑着也能过下去。

由于照顾父亲,耽误了王春芳的读书学习,直到她十岁的时候才走进校园的大门。

等到了王春芳十二岁的时候,爷爷患病住院,身边离不开人,奶奶只好医院家里两头跑。

为了替奶奶分担,让奶奶轻松些,王春芳接过了照顾父亲和妹妹的责任,开始全身心地照顾家人。

然而命运不肯善待这个几经波折的家庭,在一个很寻常的冬天夜晚,取暖的炉子不慎倒烟,正在熟睡中的一家人被煤烟熏得晕了过去,好在早晨大伯前来查看,才及时救回这苦命的一家。

不幸的是,妹妹因为这场意外留下了后遗症——痉挛性神经脑壳,导致一条腿残疾,这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当时只有十二岁的王春芳只好做起了“当家人”,一家好几口人的重担全部由她一个人肩负。

她一声不吭的守护着这个家庭,每天要围着锅炉转,为家人们准备好一日三餐,父亲行动不便,她就亲力亲为地一口一口喂着。

担心父亲久卧会产生褥疮,害怕父亲长时间没有活动会让病情加重,她每天为父亲按摩擦身,隔几个小时就帮父亲翻身,有时候甚至会整晚睡不了一个好觉。

妹妹腿脚残疾,她便照顾妹妹的大小起居事宜,除此之外,她扛起了农具,上山下田,开始学着乡亲们的动作,打理着家里的五亩田地。

2008年的秋天,14岁的王春芳正值小学四年级,村里的学校撤销合并到五公里外的蔡家村,爷爷病重需要奶奶贴身照顾,父亲和妹妹就无人看管,家庭和学业的抉择摆在她的面前。

无奈之下,她忍痛放弃自己的读书梦,辍学在家。

在开学的那一天,村口只有王春芳孤零零的一个人,原来和她一起上学的小伙伴,都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到新学校报到上课,只有她自己要沿原路返回,因为家里还有人在等她,她的家人们需要她。

大哭一场后,她擦干了眼泪,强迫自己要坚强,告诉自己眼泪没有用,从那天起,她全身心投入到照料父亲妹妹的生活里,成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唯一的顶梁柱。

为了节省煤炭,王春芳安顿好父亲,并叮嘱好所有事宜让妹妹在家守着,自己便和奶奶一起去村边农田里,收捡别人丢弃不要的玉米秸秆。

奶奶负责将秸秆收集在一起,她用绳子将秸秆用绳子捆好,奶奶年迈,身体不好,她便一趟趟地将秸秆背回家,用来生火做饭。

数不清一天要背多少次,数不清从秋天到冬天经历了多少天,只知道院子里的秸秆堆成了小山。

她的肩膀被绳子勒得红肿,可是她从来不说累,也没有流过泪哭诉过,一声不吭地捆着背着走着跑着,汗水打湿了衣服,脸被晒得通红,她也丝毫没有察觉。

2009年,王春芳一家人居住的三间土窑洞由于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一大家子就快要流离失所没有住处的时候,四叔将自己盖好的新房腾出了一间,留给王春芳一家居住生活,这让她感激不已。

为了将小家经营得更好,每一年春天来临之际,她会把四叔家院子里的空地种满各式各样的蔬菜,养了好几只母鸡,好每天有鸡蛋给家人们补充营养。

王春芳满身心都想着如何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却从不曾考虑自己,收获的鸡蛋舍不得吃,大家爱吃的菜不会动筷去夹。

时间无声地流逝,王春芳始终如一地精心照料着父亲,从来不曾出过远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多年吃过的苦,她也没有产生过一丝后悔。

她无法选择出生,无法主宰命运,但是她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她出生在这个家里,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再苦再累都是她的责任。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在王春芳的精心料理之下,一家五口的生活逐渐不那么难熬。

到了2017年,别的同龄人都已结婚生子,而聪慧持家的王春芳却迟迟没有结婚的动静,这都是因为她提出的“娶她,就要让她带着父亲一起嫁”的结婚条件,使得不少小伙子都纷纷望而却步,知难而退。

经人介绍之下,王春芳认识了自己的丈夫,是个耿直实在的小伙子,丈夫在听说了王春芳的家庭遭遇后,对王春芳的孝顺和大义佩服不已,痛快接受了王春芳要“带父出嫁”的结婚条件。

二人感情迅速升温,在2017年冬天便领了结婚证,并在次年举办了婚礼。

婚后,王春芳依旧留在家中侍奉父亲,操持家务,丈夫外出打工,在夫妻二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日子越过越好,苦难逐渐减少,生活的希望像星星之火,燎燃了整片原野。

在王春芳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她可以接受自己多干点活,但无法忍受家人吃一点苦;她可以接受自己受点命运的委屈,但无法忍受家人身体有一点状况。

她用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孝与爱,坚守着这个家庭,变故只会让她更坚强,坎坷只会让她更勇敢,她将自己化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驱走寒意和黑暗。

听完王春芳的事迹,你有什么感想?在以后的生活里,你是否也能像她一样做一个孝顺坚韧的人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