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2023年一号工程:地图的开放和反哺_出行_打车_平台

20年以来,地图的定义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显示到导航,从纯粹的交通辅助到生活服务。当下高德正在做的事远远超过了传统地图的定义,但也都没有离开“一张地图”。

作者|杨知潮

编辑|原 野

在打车领域走得越来越顺的高德,想把路径复制到整个大出行服务中。

2月21日,高德发布了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该平台希望通过聚合的方式,连接所有常用的出行方式,无论是坐飞机还是骑共享单车,让用户仅在高德一个App内就解决全部出行服务。

高德聚合模式最经典的成功案例无疑是聚合打车,自2017年推出后,高德整合了多家打车平台的资源,在2021年用户打车难的时期里提供了响应率高的优质服务,并凭此迅速崛起。

相比于直接下场做业务,这种聚合思维显得更加共赢。各个区域性、中小型的服务提供商也能从聚合平台的发展中受益。有数据显示,高德的聚合模式下,提供打车服务的生态伙伴近三年单量复合增速超过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月峰值单量超10万。

01聚合

20年前,出行必须要带一张地图,而20年后,出行或许只需要带一张地图。

2月21日,高德集团发布了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该平台接入了城市出行和城际出行的全品类服务,包括打车、公交、地图、单车、步行等所有常用的出行方式。简而言之,从扫共享单车到买长途机票,用户都能在高德地图一个App内解决。

高德实现一体化的方式是聚合,即与各类出行服务商合作。比如在城际出行上,高德与飞猪、携程、去哪儿网等平台合作,用户可以直接在高德地图内购买这些平台的机票。公共交通层面,高德与来自全国的公交和地铁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满载率、到点时间等实时的信息查询。

高德掌门人俞永福做了一个比喻,高德这类数字化企业是出行领域的“新技能”,而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这类出行企业则是“老师傅”。在俞永福看来,无论是传统公司做数字化平台,还是数字化企业直接运营出行服务,都比不上二者合作,“老师傅搭档新技能伙伴,数实融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展开全文

高德对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极为看重,俞永福称其为“集团2023年的一号工程”。

它也是高德一直以来“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理念的继续和延伸。而聚合,是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聚合可以认为是本地生活层面的“B2B2C”,它是高德多年坚持的战略。一方面,高德地图承担整个阿里集团“到目的地”业务的使命,需要装进更多的交易行为。但任何平台都无法自己吃下太多种类的业务,因此需要与服务商合作,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流量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聚合的思维因此诞生。

高德聚合模式的上一个经典成功案例是打车。

2017年,高德上线聚合打车平台,并与滴滴、首汽、神州等各大出行平台合作,上线以后订单数维持着成倍数的增长。不过聚合打车真正大显身手,还要等到4年以后。2021年,打车领域的龙头滴滴遭遇审查危机,大量需求流出。一时间,曹操打车、嘀嗒打车、美团打车等数十家打车平台悉数入场,打车大战再次在中国互联网上演。

虽然司机的数量没变,但一下子从滴滴分散到各个平台,运力分散造成了平台响应率降低,用户很容易打不到车。在这种情况下,聚合打车平台的优势显露无疑。

高德打车平台虽然自己不提供网约车服务,但在这里,通过聚合,用户能打到上百家打车平台的车。高德聚合打车服务的生态伙伴近三年单量复合增速超过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网约车平台月峰值单量超10万,可见市场对聚合模式的欢迎。

在打车领域取得成功后,高德很快瞄准了更多与出行有关的服务。

2019年,高德将触手伸到了公共交通领域。高德地图与北京市交通委合作,建立了北京MaaS平台,平台整合了当地公共交通的资源。合作之后,用户在高德地图上就能看到公交、地铁的实时运行情况,如车是否到站,座位是否拥挤。

高德副总裁董振宁表示,如今的一体化出行平台可以看做是MaaS的延伸,把包括自驾、城际出行、共享出行等更多服务方式容纳进来。

事实上,高德的聚合不局限于交通这一个行业,只要是基于目的地的服务,都是聚合模式的对象。2020年,高德发布了“高德指南”,为用户提供餐饮、酒旅、团购服务。近两年来,高德密集地与中石油、易加油、一汽等石油和充电企业合作。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高德的边界在哪里——毕竟只要一出门,一切消费行为都与位置有关。

02趋势

一直以来,一体化都是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趋势,它承载着产品进化的野心,也暗藏着技术迭代的路径。

智能手机的诞生本身便是一体化的过程,曾经的MP3、电视、钱包、自行车卡、公交卡、地铁卡,都被装进了一块屏幕当中。

屏幕载体之下的互联网也是如此。

以微信和QQ两个平台为例。在web 1的时代,QQ主要功能就是社交,无法提供太多其他服务,即使有关联的服务如QQ播客、拍拍网、QQ微博,也多由腾讯自己来做。但最终效果不佳,大部分业务如今早已难觅踪迹,那些用户花大力气点亮的图标也最终熄灭。

到了web 2时代,微信开始把更多的交易过程搬进这款社交软件里。而微信没有再自己“大包大揽”,而是把实际业务分给了合作伙伴:微信里的火车票机票给了同程旅行,购物给了京东,出行服务给了滴滴,外卖给了美团,电影给了猫眼.....

聚合的效果是显著的,今天的微信变现能力十分强悍,每个入口都有创造上亿收入的能力,9成流量来自微信的同程甚至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

随着互联网巨头规模的扩大,每一家平台都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演进。

比如在今天,即时零售已经成为天猫的重点发力方向,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也能买菜,点外卖。而O2O平台美团则在外卖之外扩大自己的品类,让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也能够买到衣服和手机。最早的支付宝只是淘宝平台的附属,如今已经聚合进了外卖、打车、电影等无数业务,数据显示,支付宝生活类小程序每天服务近7亿人次。

理论上,今天的消费者只下载一个APP,就能得到买衣服、买菜、点外卖、买电影票的一站式服务。

回到出行层面。高德是最早践行聚合理念的平台之一;百度地图、美团打车、微信,甚至是华为、抖音也先后开始以聚合的方式加入打车市场,只是远不及高德有先发优势。

在自营网约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后,滴滴也进军了共享单车领域,滴滴还与公共交通机构合作,将用户的消费行为导进自己的打车软件里。

除了互联网平台,地方的出行企业也都在整合自身的交通资源,将地铁、公交、城际交通甚至是共享单车的服务整合进行一体化,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今天各大城市的公交和地铁卡早就成了一张。

地铁卡只是一体化出行的冰山一角,各种出行服务正在以不同的角度融合。

正在建设的北京福寿岭站,将公交站和地铁站修到了一起,乘客可以在一个站点里切换交通工具。在赫尔辛基当地的MaaS产品Whim划定,行程的票价只与行程有关,而与采用的交通方式无关,乘客可以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换乘,且全程不需要多刷一次卡。

有的地方干脆将地铁和公交合成了一家。不久前的2月1日,河南省就发布了公共交通一体化政策,干脆在股权层面将公交集团和轨道集团合并,成为一家公司。此外,河南省还支持合并后的公司成立共享单车业务,涉足更多的出行方式。

目前,一体化出行在业内还没有公开标准,只要是打破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壁垒,为用户省时省力的举措,都可以看做一体化出行。

对消费者而言,一个平台解决所有出行需求最省时省力。消费者在用脚投票, 数据显示,今年1月,聚合打车平台整体增长强势,高德打车、美团打车、携程用车三家聚合平台都增长迅猛,且增长率普遍高于自营打车平台。

更重要的是,聚合的逻辑是共赢,无论是高德这样的平台,还是区域性的服务商,都有钱赚。

03反哺

2018年春天,南京的一个停车场停满了出租车,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黄色海洋。

他们都来自出租车司机的退车,网约车的冲击下,打出租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已无力支持昂贵的份子钱。有数据显示,短短一年内,南京四分之一的出租车都被退租。

上面的“南京”可以换成许多城市的名字,部分城市的出租车产业几乎全军覆没。平台的日子也没好过多少,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有61家网友车平台半年未上传数据。赢家通吃的逻辑下,许多区域性的平台都被打得节节败退。

但聚合的逻辑,可以让更多人赚到钱。

高德的流量属于所有合作伙伴,在高德打车崛起的过程中,无数中小企业也随之崛起。飞马出行是一家成都本土诞生的区域性出行服务品牌。在打车大战的年代,这样的区域性平台根本没有竞争力,飞马出行总经理曾表示,C端上亿元的流量费用是他们无法承担的。

2021年,飞马出行接入高德打车,借助聚合平台的加持,区域型打车品牌也能够拥有流量能力和平台能力,仅一年时间,飞马出行就实现了订单同比增长300%。这样的案例在全国还有很多,武汉的打车平台风韵出行自2019年就和高德合作,几年来订单增长了5倍。

曾经被网约车冲击的出租车,也在聚合平台上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

北京第一家接入聚合平台的出租车公司金银建,目前50%的订单都来自线上。高德与北京出租车协会合作的“北京的士”平台在上线半年后帮助驾驶员增收了20%。

高德自身不参与游戏,在流量的分配上更加普惠,通过这种方式,聚合模式创造了海量的就业岗位。据高德副总裁王桂馨预估,高德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带来的就业岗位,一定是几十万以上甚至上百万的量级。

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高德地图也不仅仅是“老师傅”们的流量平台,更是帮助他们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提供商。

中交出行是一家传统的客运企业,道路客运大环境的不景气使得中交出行业绩出现下滑。2020年,中交出行在流量运营、地图技术等方面与高德合作。在高德的帮助下,中交出行顺利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还反哺了中交出行传统的城际客运和定制班线等业务,通过新业务顺利度过危机。去年8月,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中交出行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40%

高德地图正在将这种数字化能力带给交通大产业的各个环节。

2020年,高德推出好的出租,计划完成100万辆出租车巡网融合改造,用数字化能力帮助出租车空驶率降低20%。不久前,高德还推出了数字物流服务,利用自身在LBS的积累帮助物流行业提高效率。

在当下的风口碳中和领域,高德地图也在发光发热。高德与北京市交通委合作的碳普惠项目已经吸引了230万用户参与,2022年,北京MaaS高德平台出行碳减排总量超过20万吨,相当于10万辆燃油车一年的排放量。

在2014年刚刚接手高德时,俞永福定下的目标是“就是做好一张地图”。当下高德正在做的事远远超过了传统地图的定义,但也都没有离开“一张地图”。20年以来,地图的定义在不断变化,从单纯的显示到导航,从纯粹的交通辅助到生活服务,而当下,高德和俞永福还在持续为地图书写新的定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