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号?留赠?“数字遗产”该如何处理_账号_逝者_遗产

人去世后,除了实体遗产外,也可能会留下“数字遗产”。

虚拟财产已经成为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中华遗嘱库最新发布的2022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458份遗嘱的内容涉及虚拟财产。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将支付宝、微信、QQ、淘宝网店、网络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的处理方式写进遗嘱。除了聊天记录、生活随记等情感类的数据内容,真金白银购买的游戏皮肤、装备等也成为常见的虚拟财产类型,在这些写遗嘱的年轻人观念中,虚拟资产的重要性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银行存款、房产。

你有否想过,去世后自己的社交账号要怎么处理吗?那些只设置给本人可见的悄悄话会被公开吗?那些真金白银“氪金”购买的游戏皮肤怎么办?换言之,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数字遗产”该何去何从?

好尴尬、好幼稚,但后代看到会理解我这个人

在95后程序员宇阳看来,“数字遗产”是与自己人生经历有关的记录,也许并没有价值,但是有意义。他前些日子和大学室友聚会,时隔3年再次见面,小伙伴们来了一拨“回忆杀”,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打开电子相册,如烟往事映入眼帘:团日掠影、植物园游记、毕业照存档……其中一张室友围站在他身边,他一人“发出”冲击波,其他人配合着被“击倒”,画面十分诙谐。

“现在回看这些照片感觉好尴尬、好幼稚,但是又非常怀念。”宇阳表示,翻看这些年的相册,几乎记录下了自己每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也看到了自己怎么从一个“逗比”变得更成熟。如果我的后代看到这些,他们会更理解我这个人。

对于“数字遗产”是否保留,宇阳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更倾向于把它们进行筛选,只保留人生重要节点的内容,然后上传到“云端”进行保存。

这些游戏花了不少钱和时间,当然要留给亲朋

95后何先生曾想当一名职业游戏选手。“很多游戏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小学时玩的梦幻西游,中学时玩的魔兽世界,后来又在steam平台购买了数十款游戏,现在王者荣耀还有上百款皮肤……这些游戏花了我不少钱,更花了我不少时间。”何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自己玩游戏十多年了,通过抽奖、购买等方式得到了很多装备和皮肤,“当然希望自己用不了时留给亲人或朋友”。

考虑到父母不会操作也不感兴趣,何先生打算将所有游戏账号和游戏财产都交由妻子管理。如果我未来有小孩后,某天小孩再“考古”游戏时,发现拥有那么多角色装备和皮肤,他一定会很惊喜很开心。

不过,何先生了解到,如果自己不将账号和密码告知后代,部分游戏是无法通过官方渠道交由后代继承的。“这些游戏装备和皮肤都是我‘真金白银’购买回来的,不能因为我去世就‘一封了之’,我希望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保留下来。”何先生说。

希望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在离世后能永久注销

而90后上班族李苗明确表示,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数字遗产完全保留下来给家人。对她自己而言,只想把财产留给家人,社交平台账号则希望在离世后永久注销。

“我在网上和现实中的形象有着很大差别,现实中大家觉得我是个高冷的人,实际在网上我是又文艺又‘逗比’。如果网上冲浪的这些内容被别人看到,我会觉得有些‘社死’。所以不希望列入遗产,只希望去世后马上销毁。”李苗表示,“有些内容比如自己去酒吧,就不对父母可见,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样不好,我不希望留给他们不好的印象。”

展开全文

那些依旧活跃的逝者纪念账号

胡续冬在豆瓣上的代号是“胡子”,2021年8月因病去世,生前是大学教授兼诗人,十分热爱诗歌。进入豆瓣App上他的主页,你会看到“用户已故,此账号已被锁定保护”的字样。主页头像下面一个鲜花的按钮已经被点击了超过1.4万次,点开“前来悼念的豆友”,就在几分钟前,刚刚有人“放了一束山茶”;往下拉,可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几十束山茶被奉上。

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2021年在甘肃白银马拉松越野赛中不幸遇难。他的抖音有9.4万粉丝,发布的711个作品几乎都是自己的比赛和训练日常。目前,梁晶的抖音个人主页已出现缅怀标志:“我们在此为梁晶设立逝者纪念账号。时光匆匆,惟愿记忆永恒。”——2021年,抖音为30位用户设立逝者纪念账号,这就是其中之一。

就“数字遗产”归属,国内外有用户向平台“开战”

有报道称,2004年,美军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Jusin Ellsworth)在执行任务期间意外身亡。他的父亲向雅虎请求,让其继承儿子雅虎邮箱的密码,以获取其子留下的文字、照片、电子邮件,保存有关逝者生前的部分回忆,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但这个请求遭到了雅虎的拒绝,理由是这样做会侵犯逝者的隐私。无奈之下,埃尔斯沃思的父亲只能将雅虎告上法院。最后,法院作出了一个非常折中的判决:雅虎方面可以继续坚持不让埃尔斯沃思的父亲继承其账号,但需要将邮箱内的信息刻录光盘交给后者。

在国内,2009年,一名男子意外身亡,他在网络游戏中留下了价值5万元的顶级游戏装备。其现实中的妻子与网游中的妻子对游戏装备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争夺,协商未果诉至法院,2011年法院判决其现实妻子与网游妻子各继承游戏装备50%的份额。

2015年,德国一名15岁女孩在柏林地铁站被列车撞死。她母亲想弄清楚女儿的死究竟是意外还是自杀,因此要求登录女儿的脸书账号。但脸书根据数据保护原则拒绝了她的请求。于是,这位母亲将脸书告上法庭。德国的法院认为,账号是一种网络合同,网络合同也是合同,它可以被继承。由于用户是未成年人,而其母亲是其监护人,因而监护人当然可以继承这笔遗产。据此,法院要求脸书必须对女孩的母亲开放其账号。

互联网企业各有不同解决方案

微信、QQ:账号使用人过世后不支持继承或找回,提取资金需提供证明

根据微信、QQ等产品的注册协议,用户的账号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所有,初始申请注册人可获得该账号的使用权,但严禁用户进行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网公示了一项由腾讯公司申请的专利——“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该专利主要包括确定用户的生命周期结束、获取用户的遗嘱等内容。

究竟父母能否将自己的微信和QQ账号传给子女呢?新快报记者向腾讯客服进行了咨询,其回应,账号使用人过世后,不支持继承或找回,仅支持近亲属基于自身合法利益获取逝者相关资料副本。若需要提取账号内资金,除了需要在腾讯客服公众号提供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明或销户证明之一外;还需要提供直系亲属证明。“我司在收到资料后会尽快核实处理。”

尽管如此,新快报记者发现,如果是亲属,要想登录逝者的微信号和QQ 号,实际操作中只需要持有手机号,就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码来登录。

B站: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

诸如微博、B站、豆瓣、抖音等平台在具体处理上采取了相同的思路,对逝者账号加以标注并进行保护。

B站是设置纪念账号的先驱。在2020年12月24日其宣布,针对不幸离世的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B站在公告中写道。

B站这一最新举措也引发了用户“记录死亡”的热情。例如UP主“卡夫卡松饼君”。她是一名患有肺癌的海外留学生,在25岁不幸去世。在B站上,她拥有17万粉丝,为了传播对自己疾病的认识,她在离世之际分享了自己肺癌晚期的经历,吸引众多网友前来留言鼓励。

关于账号的继承问题,B站方在回应中表示,“平台目前仅支持继承的是贝壳、红包、电池、金仓鼠、课程现金收入和纪念账号生效之日起过去一年内的B币订单余额,其他我们将会根据纪念账号相关规则进行继承处理。如果账号实际拥有者在生前已完成继承设置,我们将以实际拥有者设置为准。”

微博:逝者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新浪微博起初对于去世用户的账号并没有什么特别规定。但随着部分逝者账户被盗,一些不法之徒利用逝者账户(尤其是一些去世的大V账户)招摇撞骗,散布虚假消息等事件的频发,新浪微博调整了关于去世用户账号管理的规则。根据新规,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其账号被盗,站方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即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

针对长久未登录导致被盗号的问题,微博客服在回应中提到,“过去几年中,我们曾多次帮助去世博主的亲属找回账号,微博工作人员也在主动寻找类似事件帮助配合解决。而亲属则需要提供博主的死亡证明和户口本有效内容,电子图片或复印件,微博核实后会将账号移交到新的账号持有人。”

苹果:生前可指定5个“遗产联系人”在身后查看、传递数据

除了软件平台,一些手机服务商也推出了数字遗产服务。

2021年6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在iPhone操作系统中增加“数字遗产”功能。用户将遗产联系人添加到账户后,如果用户本人离世,其遗产联系人就能请求访问该用户的iCloud账号,并传输用户储存的数据。

新快报记者实测,在这里,你可以指定5个人成为你的“遗产联系人”,即便用户不在家庭计划中也可以接受,即数字遗产继承人除了亲人,还可以选择朋友等。并在设置完毕后向他们发送短信:“我已将你添加为我的遗产联系人。在我去世后,你可以访问我账户中的数据。我已和你共享访问密钥,它会自动存储在你的 ‘账户’设置中。我若不在了,你可以使用此密钥访问我的 iCloud 数据。”

正如这条短信所说,在你去世后,他们只要出示你的死亡证明和访问密钥,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便可以查看你手机里的iCloud数据,包括可传递的信息资料包括照片、备忘录、文件、联系人、日历日程、已下载的 app 和设备备份等,而 iCloud 钥匙串等受许可证保护的内容是不可以访问的。

声音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以逝者名义继续发声或涉及侵权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认为,虚拟遗产中涉及到财产的,比如数字货币、账户余额、游戏装备,就算无遗嘱也可以继承。不涉及财产的(如邮箱、微信等等),一定要有遗嘱才能继承。因为逝者不愿意公开的话,亲友强行继承会侵犯其隐私权。

“近期,我有一个朋友去世,但他的朋友圈还在照常发布内容。我觉得有点奇怪。”彭澎分析,也许是他的亲人“继承”了他的账号。“用逝者的名义发声合适不合适,合法不合法。这是继承还是侵权?我拿不准,但我们要考虑这种情况。”彭澎认为,即使继承了相关账号,怎么用也是一个问题,“可以对逝者以往发布的信息进行整理,因为是遗产。但继续使用账号,可能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彭澎还提到一个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互联网公司规定,账号长时间不用就会被收回销号。如果实行了,怎么解决时限问题也需要考虑。彭澎建议,加强立法,作全面的调研,充分征求大众意见,仔细论证新规是否会与上位法有冲突。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万隆:法律不明确,建议设专门继承平台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万隆认为,目前法律层面对数字遗产的规定并不明确。大多社交平台的网络协议都规定,账号的所有权归平台方所有,用户拥有使用权,同时规定用户不得赠与、转让账号,数字遗产的继承会和网络协议的规定发生冲突。

张万隆建议,在立法层面上需要构建系统的法律体系,明确数字遗产的范畴、继承人隐私保护等问题,为数字化生活提供法律保障。“平台作为运营商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平台管理中增设对数字遗产继承行为的引导。对于继承人而言,也要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对相关信息做好隐私保护。”张万隆建议,建立专门的数字遗产继承平台,提供数字遗产信托、公证等服务,为逝者保存相关的数字化信息。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可提前订立遗嘱避免后续争议

“尽管社交账号的所有权属于平台,但基于账户产生的财产权益归用户所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社交账号的私密性较高,即使是家人也未必知道逝者的社交账号或游戏账号的密码,这也增加了继承的难度。”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说。

如何更好地将数字财产遗留给在世的亲人?廖建勋建议要提前将社交账号密码提前告知亲人,并将相关的数字财产进行公证,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明确继承人,避免在后续的继承中产生争议。

新快报记者 梁贤安 王彤 杨喜茵

编辑:赵静明

校对:冯卓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