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留下近150万遗产,写了9份遗嘱全给2女儿,一分不给儿子_母亲_遗嘱_二姐

歌 德:“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和睦,他便是幸福的。”

一家温馨和睦,哪怕日子不富裕,也能过得热气腾腾;但如果,中矛盾纷争不断,即便是日入斗金,也会把生活折腾得七颠八倒。

一个家更好的相处模式,莫过于:怀感恩心,舒心话,做体贴事。

所有的感情都经不起一次次的消磨,亲情再稳固,也需要爱和宽容来守候。

一家有爱才能孕生和睦,一家和睦才能孕生欢乐和笑容。

弟弟要求分遗产被拒

2016年3月藏先生母亲去世,留下一笔遗产,藏先生找到自己的二姐,问她母亲还剩多少钱?

当时藏先生的意思是,他们3姐弟可以平分这笔钱。二姐不到150万,但这些钱是母亲留给她一个的,还母亲写的有遗嘱。

原来藏先生母亲赵老太,生前在北京西城区有一套2居室的房,赵老太将房子卖了320万后,立刻拿出其中的一半分给了3个子女。

其中大女儿53.3万,二女儿53.3万,儿子藏先生53.3万,剩下的160万就准备留着自己养老,可没想到一年后赵老太就去世了,留下了一笔近150万的遗产。

展开全文

为此,藏先生认为,之前的那一半都是平分,剩下的这一半也应该平分。谁知当藏先生出自己的想法时,二姐却拒绝了。

现在这笔钱是属于她一个的,还直接把母亲写的3张遗嘱拿给了藏先生。藏先生感到很意外,母亲有遗嘱,还写了3份,自己怎么不知道啊!

藏先生特意去咨询了一下律师,律师的法让他着实松了一口气。3份遗嘱,一份没有日期;另一份是后事从简,骨灰不要;还有一份是财产给二女儿,由她给自己养老送终。

因此藏先生觉得,就算二姐拿着3份遗嘱也没用,这笔钱还得平分,但藏先生的2个姐姐都不同意。

她们坚持认为遗嘱是母亲亲手写的,应该按母亲心愿来处理财产,双方为此争执不休。藏先生就把2个姐姐告到了法 院。

藏先生:“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这件事也很容易解决。”

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回他彻 底失算了,二姐还藏了一手。法 院开庭后,她立刻就拿出了母亲的遗嘱,本来藏先生已经想好了对策,二姐却一口气拿出9张遗嘱,母亲把钱留给她了,大姐也认可。

藏先生这才回过神来,二姐把他给耍了,先拿出3份遗嘱给他,开庭又拿6份新的。

较早的一份写于2013年3月3日,内容:把财产的5分之4给二女儿,5分之一给大女儿,儿子没有继承权。后来的一份写于2016年1月17日,内容写在一张病历纸上:自己所有的钱和物由二女儿继承。

母亲的9份遗嘱

3年多时间,赵老太亲手写了9份遗嘱,每一份都不留财产给藏先生,二姐母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问题就出在弟弟身上。

藏家二姐表示,弟弟结婚前她们一家感情还挺好,可自从弟弟结婚后,家里就开始闹矛盾了,而藏先生也承认了这一点。

大姐:“这矛盾也不是别的,其实也就是婆媳之间的矛盾。”

二姐:“会做儿子的两头瞒,不会做儿子的两头传,如果弟弟当初在中间做好调和,双方也不会积怨太深。”

二姐还,在弟弟婚后的第2年,父母所在单位分房子,因为是双职工又是三代同堂,单位就特别照顾,给出2个选择。

选一套3居室的大房子,或者选一套2居室的小房子,然后再解决一套一居室的平房。当时藏母为了照顾已婚的2女儿,就选了2套小房子,想着自己跟儿子住一套,2女儿一套。

谁知道儿媳妇不高兴了,甚至亲家母还找上门,指责藏母:你怎么把房子给扔了。藏母:“你女儿是女儿,我女儿就不是女儿了。”

大姐:“有哪个做母亲的,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呢?”

从此后,婆媳就越来越紧张,孩子不让老看,也不让孩子叫奶奶。就这样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几年后,藏先生夫妻俩决定搬出去住。

但也没搬得太远,而是搬到了父母斜对面的一栋楼里,本以为不在一块生活矛盾就会有所缓和,结果恰恰相反,双方矛盾更大了。

大姐:“弟弟一家搬走后,还有东西在母亲那儿放着,母亲有时会去那间屋开窗关窗,开开灯,只要那屋灯一亮,弟弟就会立即跑过去,后来弟弟还以此为由将房间锁了起来,不让母亲进去。”

因为这事母亲还跟弟弟闹到了法 院,母亲房子本来就是我的,为什么要上锁?那份调解书到现在还留着。

结果完这事藏先生却非常激动,大家都误会了,其实是母亲要求他锁起来的,因为那时母亲在居委会工作,经常有带着小孩上门来找她。

藏先生还,他们搬到母亲斜对面,中间隔着一个绿化带,相互根本看不见,不可能跑过去跟母亲闹。

不过藏先生也承认,母亲生前和妻子确实有些过节,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后来82岁的母亲无法继续一个生活,就到谁来照顾的问题。藏先生作为父母独生的儿子,却根本不管。

大姐的丈夫半身不遂,身边离不开,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就只好跟着二女儿生活,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但好景不长,老太太搬到二女儿家没多久,二女儿视力严重下降,连东西都看不清了,与此同时,二女婿也瘫痪了,没照顾,赵老太就搬到养老院去了。

但为了照顾母亲,老2作了一个姐姐和弟弟都没做到的决定,她特意搬到了母亲的养老院,跟母亲一起生活去了。

大姐:“妹妹搬到养老院并不容易,虽然需要的东西都能在院里买到,但养老院太大,还是有很多不便。”

听了2个姐姐的话,藏先生觉得十分委屈,谁家没有矛盾。他认为大姐不仅夸大了自己和母亲的矛盾,也夸大了二姐对母亲的照顾。

二姐看不见,老公又是半身不遂,她根本没办法照顾,她能照顾的只有我妈那钱。在藏先生看来,自己和姐姐们一样一直对母亲很照顾,妻子是没去过养老院,但他和儿子至少也去看过2、3次。

这时姐姐们又爆出一件事,母亲分那一半房款也是不得已的。

原来赵老太卖掉的房子是她和老伴的共同财产,而老伴去世时没留下遗嘱,3个孩子都有继承权。

所以老太太把房子卖了之后,就把房款一分为二,将老伴那部分平分给3个子女,而自己那一半自始至终都没想过要分给儿子。

二姐,母亲曾跟她提过这事,父亲那一半已经分了,剩下自己这一半她现在行动不方便,也花不了多少钱,之后余下的就给你了,后事也由你作主。

为了避免纠 纷,母亲才陆陆续续写下了9份遗嘱,怕的就是弟弟来争遗产。

弟弟质疑9份遗嘱的真伪

可到9份遗嘱,藏先生也火了,他那遗嘱多半都是假的,母亲文化不高,很多字压根就不认识,更别写字了,而且还写了9份,他认为这背后一定有在捣鬼。

一听这话,二姐立马激动起来,藏先生纯属胡八道,母亲虽识字不多,但她是个好强的,平常看书看报纸哪个字不会写就会记下来问别,直到学会为止。

而大姐也认可了这一点,母亲有不会的字都会电话问她,如果自己也不认识就帮她查字典。

藏先生始终不相信遗嘱是母亲亲手所写,为证实母亲当时的状态是清醒的,二姐还从养老院找来了2位证。

证1:赵老太太头脑一直比较清醒,目的也比较明确。

证2:我是照顾了老5个月的护工,老太太一直不糊涂,话非常有条理。

这样看来赵老太写遗嘱时头脑是比较清楚的,而且从字迹上也能判断出的确是老亲笔所写。

2016年8月3日,北京昌平区法 院作出判决:老太太留下的遗产按照遗嘱执行,由藏家二姐全部继承。

判决结果下来了,藏家大姐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她:“虽然赢了这场官司,但却输了亲情。”

结语:

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矛盾终于画上了句号,的确,矛盾大部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积攒起来的。

遇到问题,作为子女的,若能主动向老服个软,好好话,作为兄弟姐妹,从中帮着道道,父母未必都会那么狠心。

很可惜,藏家母亲和自己的3个子女,在面对问题时都只是看到对方的毛病,不对,而没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更没有主动着手去解决问题。

亲情本该是一处遮风避雨的港湾,但家之间一旦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后,原本其乐融融的亲情也可能变成伤的利器。

法 院的一纸判决虽能定夺财产的归属,但亲情的修补却需要双方心与心的沟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