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本质是什么_时间_都是_自己的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小说的本质是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是不可逆转的损失。小说和电影,之所以有种动人的感伤,是因为随着故事的一秒秒推进,那损失的分量也就变得越来越重。无法倒转的人生,无法重做的决定,无法增补的陪伴,无法弥补的伤害,它们如同一个个浪头,把我们拍离要奋力游向的岸边。

蒋方舟

看小说和看电影都是在某段时间内把自己放空交出去,以获得更新的精神体验来荡涤俗世尘埃。

有闲暇时间回去图书馆看书,去电影院看电影,特别是看电影,沉浸的音效体验及故事情节会把自己带入一个特别的时空,等电影结束坐在空荡荡的影院听片尾曲,回味细节,看《深海》的时候被丰富细腻的色彩和参宿的挣扎所感动,特别是参宿躺在病床上,梦里依旧竭力撑破梦魇的样子,瞬间好像内心深处隐藏的东西被激活,那一刻眼泪从眼眶就出来,就像自己梦醒一般获得新生。

更多的时候,在手机上看小说,几页几页的看,有时候会不听回放电影,如《爱情神话》里徐峥和马伊琍之间感情互相试探互相刺痛互相温暖,都会打动我。

看书也好,看电影也罢,除了消磨时间,更多的是培养了自己共情能力及自我疗愈的屠龙之技。

对于时间的认知,我也是一直在改变的。

幼儿时,觉得世界就是乡村的一草一木,田间地头的庄稼和各种虫子及飞来飞去的蝴蝶,那时候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各种游戏,都是成群结队那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刷手机度日,即便是玩游戏也是和虚拟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比如跳绳、捉迷藏等等许多游戏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就像是纸牌也需要几个人围坐才能完成,这些人都是你的熟人玩伴,假以时日,就会培养出深厚的友谊,一辈子不会被时间稀释的友谊,而如今在社交软件上认识的人,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况且还有许多防不胜防的各种诈骗。

上学时间比较漫长,从小学算起,求学将近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

展开全文

自小学起到大学毕业,也许是目睹农村人务农各种艰辛,而自己有没有其他捷径可循,就认定读书一条出人头的路,所以才会一年又一年的复读,只为考一个好大学,能让自己走出农村,去看更远的风景,过上向往的生活,初中高中九年的时间十分枯燥,但因为有梦想的照耀而乐此不疲,从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开始背书一直到深夜十点左右还在灯光下奋战,那时候眼中的世界就是书山文海,因为那里有通往未来的路,那时候的时间过得飞快,稍有分神,就会错过老师很多干活的输出,特别是毕业班的老师似乎时刻都是上满发条不知疲倦,讲课的语速都是极快,我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充分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点。

每天看着天边的星星去教师,每天晚上伴着路灯的光线回宿舍,虽然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但是从来都觉得精力充沛,有用不完的勇气,仿佛每一分钟都要被自己分成无数个更细微的时刻,在每一个细微的时刻里,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以便自己可以冲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毕业后的时光更加迷离,时间似乎再也不是求学时光匀速前进,有时天地悄无声息万物都静止不动,似乎只有自己呼吸的细微声音,有时天崩地裂,那种摧枯拉朽的力量似乎要把自己的骨骼撕碎扔在时光前进的步伐之下,有时就像儿时坐在田埂上吹晚风,自己一动不动,而时间就像晚风一般吹拂自己的皮囊和灵魂,它带走了自己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于未来的憧憬,也带走了自己的哭泣和开怀大笑,然而带不走的是自己对于梦想的些许偏执。

记得初中时候,有一段时间自己一个人躺在家里吱呀作响的床上,总会莫名其妙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亡?既然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如今才明白,这个问题对于彼时的自己来说太多沉重,那时候父母不在家,自己经常与收音机为伴,同龄人大多出去打工挣钱,只有自己在求学的路上孤独的前行着。

一直以为死亡离我是遥不可及的,直到母亲去世那一年,一个生命的离去的无力感沉重的打击了我的身心,直到现在那种猝然而至的恐惧仍蛰伏在心底深处,是挥之不去的噩梦。

时间以自己固定的方式不急不慢的前进,看似不声不响却有着自己的固有的冷漠,它对于生死十分漠然,甚至冷酷,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千万人消逝而停留稍许,对于个人来说,时间的本质可能没有改变,但是对于时间的感知却从来都在更新着,从最开始的无忧无虑到挥斥方遒到诚惶诚恐,时间像一个不离不弃的故人,它冷眼旁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人和事,却又是一个最长情的陪伴者,陪你走过那些暗无天日的深渊,陪你走过那些哭笑交错的人生荒原,也会陪着你从望不到头的漫漫长路上一路前行,不问四季交替,就安静的陪着你去经历人间百味,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是衡量生命长短的尺度,是无色无味不可捉摸的概念,是触手可及的一日三餐四季更替人生百味,更是一个从出生走向死亡的孤独的人最长情的陪伴者,是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光阴及山河故人。

2023年2月24日星期五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