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新车上路 货运司机满载向前_货车_疫情_成都

驾新车上路 货运司机满载向前

赵志国和他满载货物的新货车。

工人正在卸货。

3月清晨的朝阳,洒进成都市新都区的传化燕塘加油站。

8日一大早,一辆辆“饥肠辘辘”的大货车陆续进站加油。作为我国最大的单体加油站,该站最高日接待能力超2000台。之前因疫情影响,这里一度遇冷。

如今,热闹劲又回来了。

“3月以来,每天进站加油的大货车越来越多。”加油站营业员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货运大动脉畅通起来后,物流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

货车司机赵志国

一天忙过一天他为自己买了新车

展开全文

中午的成都传化公路港一片繁忙景象,来往的小车、货车、大货车不断穿行,忙碌的背后是行业复苏的脉动。

对于赵志国而言,今年很特别。来自山东的他,做货车司机已经20年。今年2月,他购置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货车。对于大多数货车司机而言,拥有一辆自己的货车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之一。有了属于自己的崭新货车,加上行业回暖,赵志国对今年充满了期待。

下午2点,吃过午饭的赵志国正在检查车上货物装载情况,拉拉绳索,摇摇货箱。他这一车装满了小柴胡颗粒、银杏蜜环口服溶液、黄花榨菜等物品。晚上8点,他便要踏上前往山东临沂的路程。这是他新车的首次出行,这条路即便已跑过数不清多少次,但这一次他仍十分兴奋。

“我感觉一二月份的货量比疫情的时候是有上升的,但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赵志国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行业未来的看好,买了新车后他希望能跑更多单,挣更多的钱。

“把活儿干好就行。”这个山东司机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下午4点,货车司机王乐海正在清洗自己煮面条的锅,他的货车拉着一车轮胎刚刚从山东潍坊到达成都,收拾完碗筷之后,他准备去睡一会儿。他于前一天凌晨1点出发,仅在车上睡了几个小时。

对于干了30多年货运的王乐海而言,这样的经历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物流行业遇冷,但他也没想过换一个行业。已经熬过三年寒冬,他认为未来有盼头。

物流老板常亮

快消品需求日渐增多货运业务回暖

“嗒嗒嗒嗒嗒……”随着票单打印机的声音响起,一张张货运单被吐出。

中午1点,成都衡湘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两位工作人员仍在忙碌地敲击键盘、接听电话,生意的火热肉眼可见。

公司老板李雪初是湖南人,已经在成都做了10多年的运输生意,甚至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现在他的公司可以承接济南、临沂、上海、太原等10余个城市的物流运输。“现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交通顺畅,实体制造业需求大,物流生意也在好转,而且现在营商环境也好了。”开年的行情复苏,让他对一整年都有了信心。

与此同时,传化物流港的另一端,成都中坤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亮顾不上吃午饭,一直在打电话与客户商谈业务。“我们公司有50多个货车司机,算是比较多的。”常亮告诉记者,公司主要在云南、四川、重庆之间运输烟酒等商品。

常亮直言,疫情对公司影响很大,很多车都停了,使用率很低。但今年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酒类商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运输的货量和次数变多。“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之后,大家对酒水的消费能力提高,所以说快消品的需求增多的话,对咱这边的业务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比疫情这几年,现在车辆的使用率提高了,成本相对较低。”常亮告诉记者,之前服务的客户,他的货源、货量也有所增加,市场的消费环境改善了,消费者需求增加,物流行业在慢慢回暖。

2023年的春天,“复苏”成为新的旋律。对于赵志国、王乐海他们来说,畅通的道路和忙碌的行程就是“复苏”。如今,物流行业的烟火气升腾在每一辆奔驰的货车上,焕发的“生机”如此清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实习生 百雅婷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