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深入推进“两个打造”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兴隆洼遗址】_兴隆_遗址_文化

考古人眼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系列三十四

兴隆洼遗址

兴隆洼遗址

兴隆洼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3公里,西距敖汉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新惠镇80公里。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1983年至1993年,历经6次大规模性发掘,发掘面积近4万平方米。清理出环壕1处、房址180余座、窖穴400余座、居室墓葬3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及动植物标本等。通过对房址内出土的木炭标本进行14C年代测定,确定该遗址年代为距今8200~7400年。房址面积大多在60平方米左右,其中遗址中央发现了两座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大房址,可能与聚落首领所居或举行公众议事礼制和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这些房址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整齐排列,充分证明聚落布局是经过精心规划,聚落外挖掘的椭圆形环壕,具有一定的防御或界线功能。兴隆洼聚落遗址是迄今经科学考古发掘、完整地揭露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保存最完整、布局最清楚的遗址之一,被称为“华夏第一村”。1996年,兴隆洼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洼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展开全文

兴隆洼遗址出土筒形罐

兴隆洼文化是史前人类文明的曙光,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已到了由氏族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在兴隆洼遗址发现的精制石器,标志着社会大分工的形成。兴隆洼文化是目前内蒙古东南部发现的非常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学术地位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不言而喻。

兴隆洼遗址出土玉玦

兴隆洼文化与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年代大体相当,均属于前仰韶时代。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均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筒形罐,筒形罐上大多饰有篦点之字纹,陶器的底部亦常见压印的编织纹等特点与兴隆洼文化的筒形罐及同类纹饰非常相似。通过这些特征进一步证实早在八千年前的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和中原地区有较为密切的交流、交融。

兴隆洼遗址出土玉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对诸如兴隆洼文化等涉及中国文明起源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对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深远意义。

·END·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附本文链接并标明“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

复审:王佐政 苏志刚

初审: 盖志勇 张煜鹏 连吉林

编辑:李娅楠 王雪雯 王 璐

供稿:格日乐图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网址:wlt.nmg.gov.cn

|联系我们:mail@nmgwlt.cn

【免责声明】

1. 本公众号上部分文章和图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公众号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稿件来源进行了标注和通告,如有漏登或稿件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改或删除。

3.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觉得好看,随手“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