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河泊所遗址上榜!_考古_遗址_封泥

12月24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

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

上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

展开全文

接下来

跟着小编

一起来了解更多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上榜理由为,考古清理出道路、河道、墓葬等遗迹遗物,包含带字简牍800余枚,官印封泥与私印封泥共800枚,体现了汉代中央政府在云南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据悉,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于今年9月28日,上榜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滇池东南岸,东北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该遗址于上世纪50年代发现,一直被当作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通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初步确认了滇文化的核心区域——河泊所遗址群的大致分布范围,即梁王山、左卫山、金砂山、龙潭山一线以西,滇池以东的区域,其核心分布区约4平方千米。其中重要发现一是封泥,二是道路,三是建筑遗迹,四是简牍。

河泊所遗址发掘出土了包括“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等在内的益州郡和所辖属县的官员的封泥,其中包含益州郡24县中的属县达18个。大量简牍的发现,是中国南方继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发现的行政、司法简牍,内容丰富,与已经发现的封泥相互印证,是汉代中央在云南行使治权的有力证据。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获得的重大突破,是云南跨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实证,证实从西汉中期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开始,云南就开启了跨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结合以往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滇王金印及“滇国相印”封泥,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让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滇王”治理和郡守长官治理两套体系均有了实物证据,让石寨山大遗址考古也取得了重大的新突破。

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