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彦、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访谈录_老年人_养老_服务

乐享2022年养老新观察:《上新的养老政策》——魏彦彦、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访谈录

乐享2022年养老新观察:

《上新的养老政策》

——魏彦彦、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访谈录

在送走2022年、开启2023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栏目责任编辑孙涛、主持人沙滨洋,邀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彦彦、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凌先有,一起盘点2022年上新的养老政策、展望和期盼2023年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政策出台。限于篇幅,这里仅仅整理了对凌先有的访谈内容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刚才魏老师梳理了2022年国家出台的重量级养老政策,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国家卫健委印的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2022年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等等。我们再来问问凌叔叔,这些养老政策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呢?

凌先有:2022年国家出台的这些重量级养老政策,给我及众多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5个方面的实惠和便利。

一是重点疾病早期筛查,让自己更加重视健康管理。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提出要加强老年期重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这一项提示我在每年一次体检中,增加额外的健康筛查。比如今年体检,我就特别重视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在常规体检中的心电图检查外,加入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计算机体层(CT)扫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更准确地检查心脑疾病,解除了疑虑和后顾之忧。

二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挂号看病检查方便快捷。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挂号检查方便快捷。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之前,核酸检测点分布还不充分,核酸检测大多由医院来承担。因此,每次做核酸检测,都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预约。开始不习惯,掌握方法之后,感觉特别方便。在核酸检测前两小时,医院会发短信来,提醒预约的具体时分,让人合理安排自己去医院检测的时间,减少了去医院不必要的等待,实现快捷和方便。

展开全文

三是防止电信诈骗软件,让自己远离诈骗电话烦恼。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全国老龄办关于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中,提出重点围绕运用智能手机查询交通信息、防止电信诈骗等环节,切实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今年6月份,我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帮助我在手机上安装了防诈骗软件,诈骗电话来时,屏幕及时进行提示,帮助人准确识别来电中哪些是诈骗电话、哪些是快递或朋友的电话,既远离了诈骗电话的烦恼,又不会耽误接听必要的联系电话。

四是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实现了就近就地健身锻炼。《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中指出,要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市政管道和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更新改造、排水防涝、公共服务、体育健身、无障碍等设施建设统筹实施。随着这项政策的实施,各个社区都安装了跷跷板、腰背按摩器、二位坐蹬训练器、双人漫步机、骑马机等健身器材。这样一来,不用去健身房,可以就地就近随时健身锻炼,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的健康生活。

五是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提升了出行便利化水平。《2022年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提出,要持续提升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水平,完善网约车“一键叫车”、电话叫车功能和服务响应。现在网约打车非常方便,打车几分钟就到了,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还有,这项《工作方案》还提出,推动城市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地铁上下车无障碍渡板全配备,方便老年人上下车,提升老年人交通出行便利化水平,也提升了老年人上下车的安全系数。以上这些政策的实施,切实增强我及众多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持人:我们先来说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凌叔叔,您觉得这项政策贴合您的健康养老需求吗?都能满足您的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强化老年预防保健。二是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水平。三是提升医养结合发展水平。四是完善养老托育等相关用品标准体系,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五是推进健康相关业态融合发展。六是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

凌先有:“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有不少涉老方面的政策,可以满足以下方面的健康和养老需求:

一是慢性病综合防控和伤害预防干预,提升了老年人健康和安全保障。我现在虽然还没有什么慢性疾病,但老年群体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以及“三高”的高发人群。《规划》提出要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强化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按规定纳入诊疗常规,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这些都可以满足慢性病预防和治疗需求。在加强伤害预防干预方面,规划提出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倒。这一点抓住了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关键。因为老年人最怕跌倒、也最容易跌倒,老人往往因为一次跌倒,而成为健康的转折点。我在上次访谈中踢倒提到那对恩爱夫妻,女方就因为摔倒,从此坐上了轮椅。老年人意外跌倒的预防干预,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安全需求。

二是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需求。睡眠障碍、老年痴呆是老年人最为关心和担心的问题。《规划》提出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援助热线的建设与宣传,加强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老年痴呆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些都将缓解老年人对睡眠障碍、老年痴呆等老年病发病的焦虑,提升对老年生活的信心和幸福感。

三是从预防保健到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健康织牢了防护网。《规划》提出加强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实施老年人失能预防与干预、老年人心理关爱、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和老年痴呆防治等行动,延缓功能衰退;提升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水平,完善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提升医养结合发展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这些预防保健、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全方位、全周期政策举措,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主持人:我们再来说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2022年“智慧助老”行动的通知,这些通知都有哪些主要内容呢,来一起了解一下:

【记者:这项通知主要是为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增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方面,针对老年人在生活消费、出行、就医、办事等场景中遇到的智能技术运用困难,重点围绕运用智能手机采购生活物资、预约挂号、查询交通信息、紧急求助等内容展开,通过组织开展面对面讲座、手把手教学、老年人之间“传帮带”、家庭成员帮助以及线上课堂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推动解决老年人在疫情防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此外,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智慧助老”公益行动,将行动范围扩大至石家庄、太原、哈尔滨、福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兰州、厦门、大连、青岛、温州14个城市,通过招募老年骨干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比如说,在全国老龄办指导下的“蓝马甲公益行动”,就开展了2000场“智慧助老”课堂和20000场(次)志愿驻点服务,帮助老年人提高智能手机操作技能。】

主持人:我们先来问问凌叔叔,您能够便利的使用手机进行采购生活物资、预约挂号、查询交通信息等活动吗?您身边的老年朋友还有没有不能便利使用手机进行这些活动的?

凌先有:我利用手机采购,主要是生活物资和图书。一是网上购物。主要是通过抖音、京东、淘宝、拼多多等,采购水果蔬菜、特色食品、日用物品等。二是网上购书。主要是通过孔网、中国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缺书网、当当网等途径,购买最新出版物、经典图书、既往旧书、文献资料等。三是医院挂号。利用手机在所选择的医院进行预约挂号。这两年比较多的是预约医院的核酸检测。四是查阅交通信息。这方面运用最多,过去出行都是按照交通地图去查找要去的地方及交通线路,到达目的地后再去打听具体地址,往往是许多人就在附近,也常常不知道我打听的办公楼或饭店。自从手机有了交通信息查询功能,出行一下子方便好多。查找到达的目的地,我主要运用高德地图。经常是让朋友将地址位置发我,我利用高德地图选择公交地铁、打车或步行。特别是下车之后,利用高德地图进行导航,它会用语音指导你步行的方向,走多少米向什么方向拐弯,非常准确地带到目的地。四是手机付款。在商场、菜市场购物,在饭店咖啡厅吃喝,用手机点菜结账,非常方便。这些我都没有问题。

现在年龄大一些的老年人还不会使用手机购物。据我了解,不能很好利用手机进行自我服务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是一些老同志与数字时代存在距离。年龄较大的老同志有一部分到现在还没有使用过手机,比如我的岳母,从来没有使用过手机,给她买的手机放在那里从来不用。一部分有手机的老同志使用的是多年前子女淘汰的老款手机,不愿意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仅仅限于打电话。因此,他们与数字时代存在天然的鸿沟。

二是一些老同志对手机购物有抵触情绪。有些岁数较大的老年人上街买东西,购物喜欢用纸币付款,简单快捷。因老年人对于智能手机操作原理不甚了解,手机内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功能搞不懂,支付方式与流程弄不清楚。总觉得使用手机支付过于繁琐复杂,支付时小心谨慎,生怕按错了键,给对方多付款,又担心被别人骗了,让人把钱转走了,造成钱财损失。因而对使用手机购物有抵触情绪。一些老年人对于早已普及的银行卡接受不了,认为存款折安全,不肯使用银行卡,更别说使用手机支付了。

三是有智能手机的老同志存在使用障碍。老年人岁数大了,大脑记忆力下降,往往子女教会父母用手机付款,可是当面学会后面就忘记了。我在担任老干部局长时,曾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老干部活动站和老同志家中,手把手教老同志使用手机的各种功能。我们的志愿者都很耐心,不像有的子女给自己父母教手机使用时起急,因此深得老同志欢迎。有深厚知识底蕴的老同志掌握比较好,即使已经八、九十岁,依然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发微信、语音视频等。我现在每天都能收到六、七十位老干部给我发的微信早安问候,其中包括九十多岁的老干部。对他们的问候,我再忙也要回复他们。但仍然有不少老年人对手机使用存在障碍,还仅仅停留在打电话这一功能上。

主持人:在信息化社会,将手机教学和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重点培训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帮助他们逐步缩小“数字鸿沟”,以便更好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这项政策主要内容有哪些,来一起了解一下:

【记者: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主要是为建设农村地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包括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提升农村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

主持人: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养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凌叔叔,您现在还有亲戚朋友或者同龄人在农村生活吗?相对于您在城市中可以享受到的养老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现在都可以享受到哪些方面的养老服务呢?

凌先有:我的家乡丹凤县,是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的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我家乡的同龄人、包括初中高中同学,因为当年高考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因而没有考出来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我的家乡虽然不算富裕,但对养老服务高度重视。

一是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丹凤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等政策,免费办理敬老优待证,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护理补贴、高龄生活保健补贴等。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为老年人开放;银行等服务窗口设立老年人服务绿色通道、出台为老年人服务承诺;旅游景点免收门票,并提供爱心服务;司法部门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并建成县、镇、村三级老年协会168个,实现了养老事务的全覆盖。

二是建立健康服务体系。每年为全县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一次,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形式,对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医院免收持证老人挂号费,设立老年门诊、老年病床、老年人休息室等;引进了社会资本建设商山康复医院,面向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全面普及并实施城乡医疗保险政策,解决了广大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完善敬老服务设施。投资上亿元,采取新建、扩建、改造模式,全县建设了9个敬老院、4个“日间照料中心”和75个基层农村互助幸福院,解决了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的生活起居困难。竹林关移民新村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叫张志福,儿子、儿媳外出务工挣钱,她和老伴在家接送孙子上学。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他就和老伴来社区里的“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里面有棋牌室、图书室、亲情连线室、老年活动室等,他们可以在这里和同龄人聊天,和其他老人下象棋、打扑克,或做一些健身运动。到了饭点,不想回家做饭时,就和老伴、孙子一起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大灶吃一顿饭。棣花镇许家塬村为了解决移民留守老人做饭、疾患老人照顾等问题,投资15万元建起占地1260平方米的互助幸福院,每天有不少老人来互助幸福院进行健身、娱乐等活动。县上还制定了《丹凤县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确保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我的家乡铁峪铺镇的敬老院,有一位40多岁的职工叫孙秀萍,已经在养老院工作11年了。她把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长辈,既当好保姆、老师、家长,又当矛盾调解员,对每一位老人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有的老人是聋哑人,她就试着跟老人们做手势交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就端饭送水、擦身洗澡,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由于她对老人贴心服务,今年获得“商洛好人”的荣誉称号。

主持人:是,近些年,随着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不断投入,我国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农村老年人也已经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我们再来说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2022年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这两项政策都有哪些主要内容呢,来一起了解一下:

【记者:为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惠民生扩内需,又推动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主要是为了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改造中有针对性地配建居民最需要的养老、托育、助餐、停车、体育健身等各类设施,加强适老及适儿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解决“一老一小”方面难题。交通运输部印发的《2022年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工作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在城市交通出行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和最迫切需求,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等领域适老化服务提升、车辆更新、设施改造,进一步提高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水平。】

主持人:我们先来问问凌叔叔,您长期生活在城市中,肯定也去过很多的小区,在您看来,社区的适老化改造重要吗?您在小区生活的时候,遇到过哪些方面的难题呢?另外,您在出行中,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身边的很多同龄人在出行时又遇到过哪些难题呢?

凌先有:小区适老化改造非常重要。我以为老年人在小区生活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安装电梯要求迫切。老人居住的房子大多属于老旧住房。我所居住的小区住房房龄全部在20年以上。我家住房在小区算是最新的,也已经23年了。我家住在9楼,站在我家房子窗户向南看,一大片楼房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六层楼房,当初在住区设计等方面都没有电梯。老房子虽有不便,但相比搬家所需要的成本和新环境的挑战,老年人更愿意选择惯性依赖,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居住楼房三层以上的老年人,上了楼愁下楼、下了楼愁上楼,对电梯要求迫切。

二是对室内外安全有需求。不少老年人认为室内居住空间缺少必要扶手、地面光滑易摔、厕所或浴室不便,室内未安装呼叫或报警装置。这些都是他们感到的安全隐患。部分老年人感到室内日照通风不好、居住空间狭窄,居住空间舒适性不足。比如我们楼上东西两个转角的房子,每天采光只有两、三小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活动能力与活动范围受限,尤其是户外锻炼、坐着聊天,对于社区内部和周边的环境、配套设施的安全需求更加突出。营造良好的老年友好居住氛围,需要构建覆盖住宅、室外环境、社区配套等层面的软性、硬性环境建设。他们希望社区在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应对社区现有资源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建成社区养老驿站,不断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三是对专业养老服务要求高。现在城市大部分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比例逐渐下降,被称为“空巢”老人。近年来,老年人对社区老龄服务项目需求较大,紧急呼叫、走失定位、陪同出行服务占比最高。然而,当前社区老龄服务体制尚不完善,各项服务项目配置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目前社区没有走失定位的服务,没有陪同出行的服务。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需求也比较为强烈,老年群体希望社区医疗服务能够配置健康监测、能够送医拿药和家庭医生,使他们能够及时、就近就地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高龄和失能老人希望在家中得到专业化的服务与照料。

在出行方面,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网约打车问题。虽然交通部针对老年人打车难问题专门下发了通知,但因为不少老同志的“数字鸿沟”问题没有解决,无法网约,站在路边打车,因为网约车大多有约在身,不能为老年人而停下来,常常使老年人望车兴叹,遭遇尴尬。我在没学会网约车之前,就是这个样子。

二是乘坐地铁问题。地铁上上下下,大多有扶梯,但还是有不少地段没有扶梯,需要爬行几十甚至上百台阶,这对老年人是天然的障碍。虽然地铁另有直梯,但老年人大多找不到路。加上不少地铁换乘距离过长,也不利于老年人地铁出行。据我了解,老年人出行大多选择乘坐公交车,更多的考虑是地铁上下有台阶难以攀登的问题。

三是乘坐飞机问题。一些飞机场指示路线不明确,常常将人搞得晕头转向,无论进出,大多是随大流,跟着感觉走,走不少冤枉路,耽误不少时间。一些老人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很难独自乘机。

四是出行安全问题。据我调查,现在老年人的出行频率一般为一天一次或一天多次,大多数老年群体是在社区及附近散步或户外锻炼;一部分是休闲娱乐活动,近一半为生活物料采买活动,特别是买菜。由于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经常看到不少老年人拉着购物车上公交车去郊外买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多样化,老年人的出行方式更加多样,从传统的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到驾驶电动自行车、电动三四轮车、小型轿车等,除了生活购物,还有接送孙辈上下学。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观察、判断和反应能力下降,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一些十字路口绿灯时间太短,行人过个马路尚且连跑带颠,同时躲避转弯车辆。一些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常常是望而却步。

主持人: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我想问凌叔叔一个问题:您还需要国家出台哪些方面的政策,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您的养老需求呢?

凌先有: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建议2023年国家能够出台以下4个方面的政策,来满足和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制定鼓励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据我了解,现在95%以上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应发展“普惠型”的居家养老基本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扩大和深化大众型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府服务购买,拓展菜单式、组合式的养老服务内容,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代办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生活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集约化、专业化运作,或与物业结合,提升大众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内容和品质。

二是制定支持健康护理服务的政策。重点发展以生活护理为主要功能的养老机构,特别是发展失智(痴呆)老年人护理机构,满足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包括饮食、排泄、个人卫生、穿衣、居室环境、活动与休息等方面的护理。鼓励家庭和社区为瘫痪、失智等老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建立以需求照顾为中心、家庭为主、社区为基础的长期护照服务体系。

三是制定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增加和完善社区医疗护理、老年助餐、文体活动、精神关爱等需求较高的养老服务项目,以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护理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增设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增强老人生活便利性,例如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针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安装居室通道扶手等;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设立社区开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力争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

四是制定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12月24日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组织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最大程度维护好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点,形成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要加强对刚刚脱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养老的支持力度,适度提高养老金和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

【收听提示】

2023年1月2日(周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栏目主持人沙滨洋,邀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彦彦、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凌先有,一起盘点2022年上新的养老政策、展望和期盼2023年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政策出台。欢迎您关注收听!

播出时间:7:00-8:00首播,17:00-18:00重播

收听方式:

1.广播收听,北京地区FM104.4,AM1053。

2.网络收听,央广网——老年之声,或者“学习强国”中搜索“老年之声”在线收听;还可以下载云听、喜马拉雅、蜻蜓fm等手机应用收听。

3.手机微信关注“老年之声”微信公众号,在菜单中选择“直播”,即可在线收听;节目首播后,还可通过“点播”回听节目。

图文来源 央广网——老年之声 助老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