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奇不有”的泉州老街巷,你走过几条?_泉州_街巷_巷子

行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里,你会发现这里的街巷名称很有意思。

“狗屎巷”“肚脐巷”“土虱巷”“阿弥陀佛巷”“相公巷”“米粉巷”......每个名称后面,都藏匿着一段故事,也许是历史往事,也许是民俗趣闻。

“泉州古怪巷名”第二波,带你探寻熟悉而又陌生的泉州老街巷。这些“无奇不有”的古街巷,你走过几条?

△阿弥陀佛巷

“杀鸡巷”

“台魁”与“杀鸡”的闽南语谐音,因此“台魁巷”变成了老泉州人口中的“杀鸡巷”,事实上这个巷子中并没有与鸡有关的渊源,是一个因为闽南方言造成的美丽误会。

据官方资料记载,明代泉州状元庄际昌为这条巷子的一处庙宇题写“雁塔钟灵”的匾额,希望泉州出更多的“台”(宰相)和“魁”(状元),于是这条巷子被称为“台魁巷”。

展开全文

△台魁巷中的墙绘

△台魁巷中的粘氏古民居

走在西街上,只要一转头看到一颗歪脖子的树,那就找到它啦!

“夫人巷”

前有“相公巷”,后有敷仁巷(夫人巷)。

关于小巷来历,坊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说此巷曾是镇抚巷黄宗汉家族的夫人居住地,巷名“夫人巷”,谐音化成了“敷仁巷”。其二,旧时曾有一座敷人宫,巷因此得名。

小巷长200米左右,东边是繁华的南俊路,西边与镇抚巷交接,南面是承天巷,北面是新府口。

古着店、茶馆、咖啡馆等新业态的入驻,让巷子被时光打磨和沉淀的“生活感”精致了许多。

“ 菩萨巷 ”

在“泉南佛国”之称的泉州,“菩萨”就像是闽南人身边的“贴心”老朋友。

在西街紧邻象峰巷的一条支巷巷口,可看到“大哥公”三个字的标识。这条宽仅1米左右的小巷,门牌上仍写着西街,但坊间称其为“菩萨巷”,或者“土刹钻”。

菩萨巷有一座泉州民间有名的“大哥公庙”。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哥公敬奉在紫云境境主公“吴大帝”旁边,后1958年开元寺建围墙,大哥公神位便被请到菩萨巷黄氏祖业上,几代人守护至今。

金刚巷

在中山南路,有许多小巷。在南路的西侧,便有一条金刚巷。上世纪二十年代辟建中山南路时,把惠存巷口的金刚宫拆迁,故本地人把这条小巷称为金刚巷。

在巷中,最闻名的是建于清末的基督教堂,直至新中国成立,巷内还有一家教会办的私人诊所叫陈国珍医院,主要开设小儿科、妇产科内科门诊及住院业务。上世纪五十年代,该院被兼并,改名为海滨卫生院。

胭脂巷

燕支巷,谐音为胭脂巷。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

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而在巷子里的一隅,有1997年建起的布料市场,是让人恋恋不舍的旧时光。

菜巷

因北宋宰相蔡确曾在此巷修建相国府,因此取名“蔡巷”,因“蔡”与“菜”谐音,民国时期被讹称为“菜巷”。

菜巷35号万仙妃宫,祀万仙妃娘娘(俗称万氏妈)。 据《泉州府志》记载,宋宰相梁克家未出仕时,母亲曾往东湖万仙妃宫祈求儿子仕途坦荡。

梁克家功成名就后,母亲因患眼疾未能还愿,管家到万仙妃宫求药后治愈。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梁克家在菜巷建造万仙妃宫,已有800多年。

菜巷巷尾是释雅山公园的西门,作为施琅将军私家园林中的秋、冬园,如今是市民散心休闲的好去处。

豆生巷

豆生巷,东起中山南路,西接厚德巷。旧时,巷中陈姓人家数代从事“洗豆生”(即豆芽)行当,因洗出的豆生可口好吃,半城的人慕名而来,久而久之,巷因豆生而得名。

豆生巷2号陈家宅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曾摆满上百个陶缸,一缸缸排到巷口,缸里是一颗颗正萌芽的绿豆。这里闷洗出的豆芽爽脆可口,被销往泉州城内千家万户。

院中角落处的一株朴树下,便是坊间有名的豆生井,也叫紫泉井。“这口井水好啊,洗出来的豆生又白又嫩,而且出水多,以前伍堡附近的居民常来这里打水。”陈家老人介绍。

岁月流转,巷口的陶缸消失不见,不少人家逐渐搬离小巷。“洗豆生”的故事,如今也成为了回忆。

当然,古城有趣的街巷名,还有鞋巷、帽巷、金钗巷、打铁巷、上帝宫巷、观音巷等,有些在地图上搜索不到,有些则需要“指路人”指点迷津。穿梭在古城街巷里,是探索泉州这座城市的生动入口。

一起来解锁,古城老街巷的N幅面孔吧!

*资料参考:泉州古城文化丛书之老街巷

相关链接:

泉州这些“古怪”的巷子,光听名字就很有趣!

文末留言

你还知道那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巷子名?

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分享~

编辑 | 小张

摄影丨小杨

审核 | 柠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