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乌海|【3.15专栏】扫码注册得红包 个人信息慎填写_信息_金融_泄露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

金融知识教育宣传

共筑诚信消费环境 提振金融消费信心

案例介绍

张女士(化名)与先生逛街时,遇到路边有扫码领礼品的活动,扫码后发现“只需要”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信息进行注册就可以领到礼品,当张女士正要填写,她的先生马上制止了她。张女士的先生提醒道:“这都是常见的消费者金融信息,要是被盗用,损失可就大了。”他及时的提醒,才让张女士避免了个人金融信息的泄露。

案例分析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以及其他信息。个人金融信息是金融机构日常业务工作中积累的一项重要基础数据,也是金融机构客户个人隐私的重要内容,与个人的资产、信用状况高度相关。一旦泄露可能会对个人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风险提示

在大数据透明化时代,我们要注意保障个人金融信息安全,首先要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学习信息安全知识。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随便点击不清楚的二维码、链接、验证码,以及不正规的网站、邮件等。在公共场合不要随意连接来路不明的WiFi,极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如上面案例中的一些包装成推广活动的获取信息的套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和识破。消费者金融信息的泄露,不仅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甚至还会出现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所以防止个人金融信息泄露对于保护自身财产安全十分重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