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与“钢军”联合攻打武昌城,战况竟然这么惨烈?_宾阳_武昌_东门

宾阳门城下,牺牲了300多个叶挺独立团的战士;“铁军”与“钢军”联合攻打武昌城,结局如何?一座孤城,为何能够据守40多天?让我们来听——宾阳门的故事。

宾阳门是哪个门?提起宾阳门,对武汉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太熟悉的名字。但要说起大东门,武汉人估计大都知道了。

没错,宾阳门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东门,就在今天的大东门立交附近,古时位于武昌古城的正东方位。

宾阳门就是大东门

1“宾阳门”是个好名字,可老百姓不爱用?

为什么叫宾阳门呢?是因为明朝大才子顾璘巡视湖广时,从《尚书·舜典》中找到了“寅宾出日、平秩东作”8个字,定名为“宾阳门”,意思是“迎接日出的大门”。

“宾阳门”这个名字非常雅致,但不太接地气。所以老百姓还是习惯于通俗的叫法,也就是“大东门”。

宾阳门是第一个把火车开进武昌城的城门。

展开全文

宾阳门城内铁轨有,城外有瓮城

张之洞创办的武昌造币厂,就选址在宾阳门附近,这个造币厂,规模非常大,一直用到1938年,武汉会战后。当时为了运输铸币材料,张之洞修了一条窄轨铁路,沿武珞路出宾阳门,然后通往积玉桥附近“铁路栈码头”。

随着武昌古城墙的拆除,“宾阳门”也成了人们记忆中的浮云。只有“大东门”这个名字,还一直沿用至今。

3一路高歌猛进的叶挺独立团,为何在宾阳门前受阻呢?

宾阳门靠近蛇山,地势险要,有主城和瓮城两层城门,蛇山上还有炮台照应,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北伐军攻到武昌城下,首次强攻失败后,独立团组织了敢死队,由营长曹渊带领。敢死队知道此行有去无回,但全都视死如归,纷纷给家人留下了诀别书。

模范的革命军人——曹渊

当时人称赞说:古有抬棺上阵的决心,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

这场战役中,独立团牺牲了300多人,模范的革命军人曹渊也战死在这,人们在洪山南麓为他们修建了阵亡官兵公墓。

后来,在由陈毅元帅所写的《新四军军歌》中,开篇就有“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的歌词,就是在纪念这场战役。

北伐军阵亡官兵公墓

在战后会议上,负责宣传的郭沫若提出了“拆除武昌城墙”的建议,获得了通过,随后宾阳门被拆除,门外的护城河也被填平,今天的中山路,就是当年的护城河。

3既然宾阳门易守难攻,当年为何要强攻硬冲呢?

这确实一直是一个疑问,萦绕在脑子里,于是就找了些资料看看。

果然,连我们这些外行都能想到的问题,当时的官兵不可能想不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官大一级压死人。

李宗仁与蒋介石

其实,不止是叶挺不同意强攻武昌城,当初的攻城司令李宗仁也不同意强攻硬冲,他认为应该围而不打,等待城内弹尽粮绝的时候自动投降。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对的。因为上次我们已经讲过了,最后还是由于李俊卿投降,北伐军才从保安门入城的。

但是当时的北伐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没有这个耐性,他立功心切,要快速破城,下令“武昌限于48小时内攻下”。李宗仁问他破城之法,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自有办法。

北伐军在为攻城作准备

他的办法就是组织敢死队,并且由叶挺组织敢死队主攻宾阳门。叶挺组织了三支队伍,第一支是奋勇队,其实就是敢死队,由共产党人曹渊带领,结果当天战死87人,受伤63人。战斗开始后,蒋介石和李宗仁曾亲自己视察战场,看到伤亡如此之大,蒋介石最后改变了策略。

第二天,北伐军同时攻占汉口和汉阳,吴佩孚退居孝感,武昌城彻底断了外援,成为一座孤城。

大东门外景及城外的护城河

40天后,城内弹尽粮绝,一个叫李俊卿的师长打开保安门投降,武昌城全面告破。

破城这天,正是武昌首义的15周年纪念日,武汉三镇随即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关注我,我会为您继续讲述更多有趣的小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