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的驰援徐州?陈瑞章的原型是谁_兵团_师长_国民党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覃道善 兵团 师长 国民党

本文目录

  •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的驰援徐州
  • 陈瑞章的原型是谁
  • 国军的5大王牌师及师长是
  •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是谁
  • 覃道善的人生历程
  •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第一任所长有没有军衔啊
  • 覃道善的介绍
  • 覃道善的个人生平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的驰援徐州

11月23日,黄维为改变孤军深入的不利态势,急于渡过浍河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靠拢,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分三路向南坪集猛攻。中野4纵顽强防守,鏖战了整整一天,天黑后才按计划放弃南坪集,退到徐家桥、朱口、伍家湖一线。这时,中野1纵、2纵、3纵、6纵、11纵、陕南12旅已分别到达郭家集、白沙集、孙町集、曹市集、胡沟集,形成袋状阵地,只等黄维兵团渡浍河时,就发起向心攻击,将其分割于浍河两岸。
而南坪集解放军的后撤,使黄维错误判断解放军已无力继续阻击,下令立即北渡浍河。11月24日,其先头部队已到达忠义集、东平集、杨庄一线,逐渐进入解放军的袋状阵地。但他随即发现两翼有解放军主力集结,知道不妙,遂命令已渡过浍河的部队迅速撤回。当日晚,该兵团又撤回南坪集地区。 11月26日,黄维兵团虽然被围,但毕竟是精锐之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边迅速构筑防御工事,一边与南京联络,顾祝同指示全力向东攻击,击破当面之敌,与李延年兵团会师。根据这一指示,黄维决定于次日集中四个主力师,乘解放军立足未稳,包围圈尚未严密,齐头并进向东南突围。
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报告该师侦察人员已发现当面解放军的薄弱环节,可以乘隙取得突破。同时建议将齐头并进改为梯次行动,由110师为先锋,首先突击,其他三个师随后跟进。黄维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黄维不知道的是,廖运周是中共秘密党员,葬送了黄维的突围计划。当廖运周的110师在85军建制里随黄维兵团被合围在双堆集后,特别是在掌握了黄维的突围计划后,他立即派人设法与当面的解放军中野6纵联系,请求乘突围之际举行起义。刘伯承、邓小平批准了他的请求,规定了起义部队的行进道路和联络信号,并指示6纵做好接应起义和阻击黄维突围的准备。廖运周得到刘、邓批准后,考虑到突围时四个师齐头并进,110师被夹在中间不利于起义,为确保起义成功,这才向黄维提出了110师为先锋首先攻击的建议。
11月27日,廖运周率110师的两个团(另一个团被85军留作预备队)顺利通过解放军的阵地,向指定地点开进。当110师通过后,6纵立即封闭了通道。黄维以为110师突围成功,命令后续三个师沿110师的路线跟进,不料随即遭到解放军预伏火力的迎头痛击,尽管有飞机、坦克的支援,仍未能突围出去。为妥善安置110师的起义官兵,中野对该师的起义保密三天,更使黄维对110师的突围大惑不解。当得知110师的起义后,第12兵团士气大挫,军心动摇。刘峙在回忆录中认为廖运周的叛变,是黄维兵团失败的关键。
廖运周率部起义后,中野不失时机向黄维兵团猛攻,刘、邓一度估计可在两三天里解决战斗,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黄维依靠优势火力,顽强防御。而中野由于前一时期,先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路上为行动迅速,将重武器几乎尽数丢弃;再是为巩固根据地,又抽调了一些部队充实到地方部队。这就导致人员、火力都大为不足。特别是炮兵严重不足,当时中野全军仅有75mm野炮两门,山炮四十二门,炮弹约两百发;迫击炮两百零七门,炮弹约两百五十发,每门炮平均只有一发炮弹。凭借如此少量的炮火根本无法压制住敌军火力,因而攻击难以奏效,无法达到迅速歼灭的目的。而黄维认为,如果就地防御,势必被困死,不如乘解放军包围圈尚未巩固之时,继续组织突围。因此在被围的最初几天,黄维每天以一到三个团不等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下,不断向东南突围。
11月28日,黄维以18军的三个主力团,在十二辆坦克掩护下,向马小店强攻。在攻击前的火力准备中,发射的炮弹多达数千发,将村内的房屋和解放军的防御工事几乎尽数摧毁。但6纵17旅拼死抵抗,付出很大代价终将敌击退。当天顾祝同乘飞机飞临双堆集上空,命令黄维就地固守,站稳脚跟,并尽量扩大占领地区。蒋介石认为黄维兵团完全可以顶得住解放军的攻击,所以命令黄维死守待援。第12兵团的军、师长听到这一命令,想到黄百韬兵团覆没的下场,无不相顾失色。 12月1日,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乘飞机在双堆集的临时机场降落,胡琏原任12兵团前身整编第18军军长,在整编军恢复兵团番号时,由于蒋介石、白崇禧、陈诚之间的派系矛盾,他没有顺理成章的成为兵团司令,而是由黄维出任司令,他只是担任副司令,失望之下,便称病告假。当12兵团陷入重围后,胡琏抛下名利之争,赶到双堆集,与旧日的部属同赴危难。由于胡琏精明干练,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他指挥下打仗总是胜多负少,所以在12兵团,有着较高的威望。他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部队的士气。
12月7日,黄维命胡琏乘飞机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汇报12兵团的近况,请求增加空投粮弹。临行前,黄维知道大势已去叮嘱胡琏不必再回双堆集。胡琏面见蒋介石后,表示12兵团许多军官战斗经验丰富,对党国忠心耿耿,如果被解放军围歼,即便使解放军付出数倍代价,也损失了一大批精华干部,所以建议下令突围。将介石接受这一建议,命令黄维毅然突围。胡琏在汇报结束后,又飞回双堆集协助指挥。 第18军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百战之师,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而其118师33团更以凶狠著称,号称“老虎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罕遇对手,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大王庄位于双堆集的南侧,屏护着黄维兵团的核心阵地。黄维把“老虎团”放在大王庄,希望这支“恶虎”能守住双堆集的南大门。
为歼灭“老虎团”、打开南大门,中野6纵46团和华野7纵57团两个主力团进攻大王庄,对这个极具战术价值的小村庄志在必得。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我第一攻击梯队的3个营勇猛冲杀,迅速突入大王庄,和“老虎团”杀在了一起。近战夜战本是我军的拿手好戏,但对于屡经恶战的“老虎团”来说,面对面的厮杀他们也毫不含糊。在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的大王庄内,“老虎团”和我军展开了逐街逐屋的争夺战。机枪、冲锋枪、手榴弹、枪榴弹、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以及六○迫击炮等近战武器全用上了。双方的重炮炮弹雨点般地落在这个小村庄里。人的断肢残体连同泥沙石块—起飞上了天空,空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和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焦糊味。整个大王庄就像狂风恶浪上的一叶小舟,在炮火中颤抖、呻吟。
一场血战,“老虎团”终于被我攻击部队逐出了大王庄。“老虎团”团长恼羞成怒,一边呼叫炮群封锁我后续部队的投入,一边组织力量进行反扑。一般的部队三五次冲锋攻不上去,腿可能就软了,可这“老虎团”确是名不虚传。他们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我军进行搏杀,竟连续发动了15次冲锋。打到最后,“老虎团”伤亡殆尽,我攻击大王庄的3个营也所剩无几。最后,“老虎团”团长组织起汽车兵、勤务兵、伙夫、马夫等全团所余全部有生力量,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关键时刻,我华野7纵首长派出了最后一支预备队———纵队警卫连。又一场恶战过后,敌人的最后一击终于被粉碎,而我150多人的警卫连也只剩下17人。大王庄争夺战从早上8点打到晚上8点,整个村庄除了几堵断墙,几乎被夷为平地。 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布《促黄维立即投降书》,要求其不要再作绝望的抵抗,应爱惜部属的生命,放下武器。但黄维拒不投降,拼死顽抗。
当天黄昏,华野7纵攻击双堆集东南制高点尖谷堆,尖谷堆虽只有25米高,但在一马平川的双堆集地区,却是关键的制高点,对于观察战况和步炮协同极为有利,12兵团的炮兵观测所就设在上面,是个兵家必争之地,由战斗力最强的18军防守。由于解放军攻势很猛,18军军长杨伯涛担心守不住,就命令发射空投下的催泪毒气弹,解放军没有准备,部队产生了混乱,被迫停止了进攻。直到了解到作用不大,部队才安定下来。此后解放军进行了防毒教育和防护准备,以后12兵团再使用,作用就不大了。
12月14日,陈士渠指挥华野3纵、中野6纵攻击双堆集东北的集团工事,他以华野攻坚能力最强的3纵8师为主攻,将3纵炮兵团的三个炮兵连和8师炮兵营组成炮群,直接支援8师的攻击;将3纵炮兵团主力和华野特种兵纵队的重炮组成炮群,由第3纵队指挥负责压制双堆集敌军炮火。经严密准备,于黄昏时分发起攻击。守备集团工事的是10军114师54团,该团原是18军的起家部队,后在部队整编中调配给第10军,是12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团,人称“威武团”。解放军攻击部队是华野3纵23团1营(即洛阳营)和中野6纵49团1营(即襄阳营),攻守双方都是精锐之师,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硬仗恶仗。经过一小时强大火力准备,解放军冲入阵内,双方白刃肉搏,血战三个多小时,解放军终于攻占这一集团工事,威武团大部被歼,仅存百余人逃回双堆集。与此同时,华野7纵21师和中野6纵16师47团在炮兵支援下,经激战攻占制高点尖谷堆,杨伯涛随即将18军特务营、工兵营,甚至给打完了炮弹的炮兵营官兵配备步兵武器,可以说是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投入反击,几经反复仍未夺回尖谷堆。另外中野第4、9纵队也攻占了杨老五庄、杨自全庄。这样一来,黄维的兵团司令部、炮兵阵地、临时机场等都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形势已极其危急。黄维将兵团警卫营调给18军,还将14军的千余零散人员组织起来,也编入18军,所有能拿起枪的人都用上了。对于失去阵地擅自后退的营长、团长,不问理由,一律枪决。但仍挡不住解放军的攻势,解放军的炮火已经能覆盖整个双堆集,炮弹就在黄维的隐蔽部旁不断爆炸,由于地区狭小,人员猬集,所以每一发炮弹落下,就是死伤一片。 12月15日九时,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飞临双堆集上空,通知黄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按计划实施。黄维表示既然不能按计划掩护突围,只好由他断然处置。于是召来10军军长覃道善和18军军长杨伯涛,命令破坏重武器和电台,于黄昏分路向蚌埠以南凤台县突围。
十六时,解放军发起总攻,攻势如潮,黄维见难以支持下去,只得提前突围,他和胡琏、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分乘三辆坦克,在11师和战车营的掩护下从双堆集西面打开缺口,突围而出。但在半路,黄维乘坐的坦克发生故障,只好下车步行,被解放军追上俘虏。吴绍周的坦克在过一条小河时因为黄维、胡琏的坦克在前,压坏了浮桥而无法通过,吴绍周索性下车在路边等着解放军就俘。杨伯涛率部没能冲出去,眼看解放军围了上来,他跳入旁边的河里自杀,却因河水很浅,又是冬天河水冷得刺骨,只好爬上岸,被解放军俘虏。覃道善也在乱军中被俘。
至12月16日,黄维第12兵团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共十一个师十万余人除18军49师及骑兵团,以及部分突围人员逃脱外,近乎全歼。 当胡琏突围到第6兵团防线内的包家庄时,第12兵团已经覆没了。包括胡琏一手训练的第18军在内的10万人,如今只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逃了出来,连跟在身边的士兵,都是战车第3团的人。好在,固镇还有第18军骑兵团800多人,可以作为重建部队的依托。几天之内,第12兵团残余的官兵陆续集中到了蚌埠。从双堆集突围最大的一支部队是第18师第53团副团长张灥带领的本团官兵和第114师工兵营一部分数百人,途中和第18师师长尹俊率领的小部队汇合到一起,又收容恶劣一些零散官兵,抵达固镇时,已经有一千二百余人了。
原本在固镇附近,还有第18军所属的第49师5000余人,但这个师属于老整3师的余部,是整18师重建整3师时候,实施插花改编置换过来的,和土木系没有历史关系。名列第18军序列之下,却根本不是胡琏的依靠。果然,没有几天,这个师就被下令拨入第88军序列了。
随第6兵团从蚌埠撤退的时候,胡琏已经收容了两千余人,勉强可以作为恢复部队的基础,但是中高级军官的欠缺是最致命的。原第18军、第10军的师长、团长,突围出来的没有几个人。然而这一切,都要等到南京面见陈诚之后,才有办法。 胡琏向蒋介石面献“重整旧部,续为国用”之策。蒋介石当即任命胡琏为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于新到美援武器中,为其拨足三个军的装备。胡琏不负倚重,即日起程,前往江西,收拢残部游勇,并独出心裁,提出“一甲一兵,一县一团,三县成师,九县成军”的特殊征兵构想,仅数月,得新兵四万。举着在双堆集彻底覆亡的十二兵团的灵幡,又出现在国军的序列之中。
解放军高级军事机构,很快于敌营垒中重新发现十二兵团番号。战场上,此类被全歼又再度恢复之敌,即便延用“王牌”标签,一般均不堪一击,战斗力与其“前身”,不可同日而语。故对敌重新组建之十二兵团,未予足够重视。 叶飞的三野十兵团在千里入闽先下福州又向厦门发起猛攻之时,胡琏的新建十二兵团也从江西退至广东的潮汕一带。胡琏的任务原本是保卫广州,眼看四野攻势犀锐,为保存实力,乃从汕头悉数登船,其回撤方向无非是海南、台湾、金门三地。十兵团情报部门已侦知胡琏正在海上,不排除去驰援金门,但最后判断敌去台湾的可能性为大。此时,金门岛上只有敌李良荣二十二兵团二万余惊弓之卒,十兵团遂下决心,挟大破厦门之余威,一鼓作气再攻金门。
胡琏开始确是要回撤台湾的,航至半途,接获台北电令,“去金门与李良荣换防”,方掉转船头,向金门进发。胡琏船队刚刚驶抵料罗湾,解放军在古宁头的抢滩登陆也已打响,守方一个未走又来一个、平添数万新锐,而攻方仍在按原计划实施操作,势大利于守而不利于攻。交战之初,胡琏对胜负之数并无把握,双堆集的教训太深刻,他不敢再冒空降敌前的风险,坚持蹲在船上指挥,以防不测。后来,发现解放军船只被焚,后援不继,已而降军,才下决心充船登岸,实施更大规模的反包围反冲击。金岛三天大血战,胡琏以伤亡几乎相等的代价,吞咽了解放军登陆部队三个加强团近万人。无可否认,这是国民党军于三年内战中被整师、整军、整兵团地消灭了八百万人马之后,唯一一次歼灭性的胜仗,古宁头名副其实地“大捷”了,“大捷”于蒋氏政权风雨飘摇危如垒卵之际。胡琏,很像一个在最后一分钟乘乱破门的球员,使败方未被剃光头,为惨败挽回了一点面子。 1949年5月13日由原十二兵团残部在上饶成立
司令官:胡琏
副司令官:胡素
参谋长:杨维翰
第十八军 军长:高魁元 副军长:王靖之
第11师 师长:刘鼎汉 副师长:翟连运 参谋长:王文明
第14师 师长:罗锡畴 副师长:夏超
第118师师长:李树兰
第六十七军 军长:刘廉一
第18师 师长:尹俊 副师长:孟述美
第7师 师长:何世统 副师长:刘思镇
第75师 师长:萧圭田 副师长:汪光尧 参谋长:文立征
第114师 师长:王文
1949年9月到达潮汕地区整训时序列,10月移防金门,12月26日改为金门防卫司令部
司令官:胡 琏
副司令官:胡素
参谋长:杨维翰
副参谋长:王文
第十八军 军长:高魁元 副军长:王靖之 尹俊
第11师 师长:刘鼎汉 副师长:翟连运 参谋长:王文明
第43师 师长:鲍步超
第118师师长:李树兰
第十九军 军长:刘云瀚 副军长:唐三才 参谋长:林丰炳
第13师 师长:吴垂昆
第14师 师长:罗锡畴 副师长:夏超
第18师 师长:孟述美
第六十七军 军长:刘廉一 副军长:袁九鹏 参谋长:张莫京
第56师 师长:沈庄宇 副师长:游牧民
第67师 师长:何世统 副师长:刘思镇
第75师 师长:汪光尧

陈瑞章的原型是谁

陈瑞章是电视剧《特赦1959》里的虚构人物,现实中没有原型。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总导演,张铎、奚望领衔主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的年代剧。

该剧讲述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该剧于2019年7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腾讯视频和央视网同步播出。

扩展资料

《特赦1959》主要人物:

1、王英光

北京功德林管理所所长。文武双全,屡立战功。抗战结束后调往华北,从事敌工工作。开国之后,中央政府决定在各地设立关押战犯的管理所,王英接到命令担任北京功德林管理所所长,他带领一批官兵和战犯级国民党高级军官,入驻北京功德林,从此开始了长期在管理所工作的生涯。

2、梁冬芳

功德林管理所医务室护士。父亲是解放军高级干部,后成为王英光女友。善良,单纯,活泼。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代表了新生政权温暖如春的一面。她的言行建立了最直观的形象,产生了最良好的影响。

国军的5大王牌师及师长是

1新一军:孙立人

2新六军:廖耀湘

3第五军:邱清泉

4第七十四军:张灵甫

5第十八军: 黄维

国军五大主力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 国民革命军内作战力最为坚强,装备最为精良的五支部队,分别为: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 五大主力的称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军事整编会议”上被提出,各军基本上全为美式装备部队。其中: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第74军是打出来,第5军是练出来的,第18军是宠出来的,新6军是孪生出来的。抗战结束后,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国民党军队从1946年初对 陆军作战部队进行整编,集团军机构改为绥靖区和整编军,军缩编为整编师,师缩编为整编旅。这五支部队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先后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是谁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是刘峙。

刘峙是江西吉安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

素有北伐战争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中的“长腿将军”和国共内战中的“猪将军”之称。

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全线击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1年病逝。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覃道善的人生历程

抗日战争後,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组建的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简称新一军、新六军,下同〕、第五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前为七十四军〕、整编第十一师〔整编前为第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也是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五支英雄部队。这五支部队,在同日寇作战中战功赫赫,屡创强敌,为中国人打出了威风,誉满中外。抗战硝烟中诞生的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一九三六年三月,蒋介石接受徐庭瑶考察欧美军队现代化装备後所提出的建议,在南京成立陆军交辎学校。
一九三七年,在交辎学校基础上又扩编建成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後,杜聿明率装甲兵团的两个连参加淞沪会战。一九三八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后扩编为第二○○师。同年冬该师又扩编为新编第十一军。一九三九年一月,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下辖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五军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军。在杜聿明统率下,该军注意训练,士气旺盛,号称新军,一时蜚声全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奋勇搏杀,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歼敌六千余人,取得重大胜利。此役後郑洞国调升,带走荣誉一师,第五军由广西移驻云南,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调归其建制。
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据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及英方请求,国民政府令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开赴缅甸对日作战。三月上旬,第二○○师到达同古,接着便在此与日军发生第一次恶战,歼敌五千余人,在中国远征军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由于孤军深入,日军凶悍,第二○○师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师继而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师又在平满纳抗击日军两个师团的猛烈攻击,虽伤亡甚重,但阵地始终未被敌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战略上的矛盾及指挥上的混乱,导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并于4月底开始撤退。第五军的第二○○师、九十六师历尽磨难,撤回国内;而第五军军部、新二十二师及第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则撤退至印度。这次撤退损失惨重,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指挥部队撤退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恸,蒋介石亲自为其举行葬礼,中共头目毛、周、朱、彭等均打电报表示哀悼。
第五军在出国作战前共有四万两千人,战斗中死伤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伤竟达一万四千七百人,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在穿越缅北野人山中丢掉性命的,当时的情景实在是惨不忍睹。许多将士后来回忆谈起那段遭遇时,仍不免为之动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在汉口组建第七十四军,俞济时任军长,下辖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五十八师。该军成立後不久就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一战便名震淞沪,真乃“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参加完南京保卫战後,第七十四军被调至湖北沙市休整,补充乒员。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军又先后参加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十一月,该军开赴湘阴、长沙一带整训,并扩充为三个师,分别为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第五十八师〔师长冯圣法〕、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一九三九年,俞济时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一九四○年,俞济时升职,由王耀武任七十四军军长,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师师长一职。王耀武对蒋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将第七十四军训练成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服从指挥的军队。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上高会战,大败日军。军政部长何应钦曾在国民参政会上说,这次作战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第七十四军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特颁军中最高奖旗——飞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军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抗日铁军”。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第一任所长有没有军衔啊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第一任所长的形象是电视剧《特赦1959》虚构的,现在只能找到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冯基平先生的相关资料,当时冯基平先生主持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相关修缮工作。

冯基平(1911—1983),辽宁法库人,六岁在县立小学读书,十三岁到高级班学习,同年考入私立中学读书。十六岁考入省城平治中学读书,十九岁进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

1931年,冯基平加入共青团,同年成为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基平参加东北抗日救国会,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四军司令部秘书长、辽阳县委书记。1932年回北平出任北平东北军旅委书记。

1936年负责山西方面的领导工作。1940年率领部队参加百团大战,战斗中受伤回到延安休养身体。1941年在八路军出任职位。

1945年出任山西地区调查局科长,1946年开始先后继任绥蒙保安副处长,晋绥公安局工作站长。1947年任中央直属工作站长,1948年底回北平任公安局二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冯基平担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最后升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此后又历任北京政法委员副主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委书记。

文革爆发后,遭到康生、江青等人的残酷迫害。文革结束后得到平反,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北京市委书记等。1983年因病逝世,终年72岁。

扩展资料:

功德林原是北京城德胜门外的一座庙宇,清朝末年,朝廷在此创设“京师习艺所”,是中国第一个劳改机关。

1915年更名为“京师第二监狱”。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期间,司法总长罗文干最终完成了这座监狱的全部改造,后来成为国民党北平“第二模范监狱”。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在这里被敌人杀害的。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监狱被公安部接管,成为关押和改造战犯的一座监狱。功德林一号关押的这些国民党战犯情况比较复杂,改造的难度很大。

这些人长期为蒋介石国民党效劳,甚至直接参与了蒋介石集团的诸多重大决策,是蒋介石最可靠也最有实力的人物,反动思想根深蒂固。

他们中不少人自命为蒋介石的信徒,认为蒋介石才是中国的“正统”,是“为国为民”的。他们对于战败不服气,不认输,认为今天所以成为战犯,是因为打了败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们认为既然为蒋介石国民党效劳,就不应在共产党面前低头,“君子不事二主”思想长时间转不过弯来。

被关押国民党战犯:

杜聿明: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

王耀武: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

宋希濂:国民党中将,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邱行湘:国民党青年军二零六师少将师长

陈长捷:国民党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

杨伯涛:国民党第十八军少将军长

郑庭笈: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中将军长

曾扩情: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中将主任委员

周振强:国民党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曾任蒋介石侍从副官

卢浚泉:国民党第六兵团中将司令

廖耀湘:国民党第九兵团中将司令

黄维: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

张淦:国民党第三兵团中将司令

文强: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参谋长

沈醉:国民党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中将游击司令

韩浚:国民党第七十三军中将军长

康泽: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

范汉杰: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李仙洲: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

庞镜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山东省党部中将主任

杨文瑔: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中将师长

刘嘉树:国民党第十七兵团中将司令

罗历戎:国民党第三军中将军长

杨光钰:国民党第三军中将副军长

覃道善:国民党第十军少将军长

刘镇湘:国民党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

陈林达:国民党新编第五军中将军长

王陵基: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四川省主席、第七绥靖区上将司令

徐远举:国民党军统局西南特区少将处长

董益三:国民党军统第十五绥靖区二处少将处长

陈士章: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少将军长

宋瑞珂:国民党整编第六十六师中将师长

杜建时:国民党中将,任北宁线护路司令兼天津市市长(1982年战犯身份被撤销)

林伟俦: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副司令、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后经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于1986年撤销战犯身份)

百度百科—冯基平

百度百科—功德林

覃道善的介绍

覃道善(1903~?)别名:仲明;籍贯:湖南石门;黄埔四期,著有《第十军被围歼记》、《我在岳阳接受日军投降的回忆》等。

覃道善的个人生平

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十一师排、连、营、团长。抗日戗争爆发后,任第十八师五十二旅旅长,第七十六师副师长。
1943年至1961年
1943年冬任第十八军十八师师长。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诸役。
1946年起任整编第七十一师十八旅旅长,整编第十一师副师长。整编第三师师长。
1948年初任第十二兵团第十军军长。同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1961年12月特赦释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