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死后,为何她的母亲说了一句:还好,我儿子死得不太冤枉?鲁迅的妈妈是谁_鲁迅_母亲_儿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鲁瑞 冤枉 鲁迅 母亲 儿子

本文目录

  • 鲁迅死后,为何她的母亲说了一句:还好,我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 鲁迅的妈妈是谁
  • 她不仅是妈妈,更是她自己
  • 鲁迅先生母亲姓什么
  • 鲁瑞的人物性格
  • 汉尼斯鲁瑞和朗塞特的区别
  • 鲁迅对鲁瑞怎样的情感先后顺序

鲁迅死后,为何她的母亲说了一句:还好,我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我觉得鲁迅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鲁迅虽然死去了但是依然有那么多人去拜祭他,这是很难得的一点

鲁迅当时有报道说是因为胃病去世的,也有说因为别的原因的。他死去的时候来了很多名人、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拜祭他,当时他的死轰动了整个上海呢!这种待遇不是普通百姓都有的,所以我觉得他母亲的意思就是说他虽死了,有这些人记得他、惦记着他这辈子也值。

第二、鲁迅虽然死得过早,但他学了那么知识,还留过学

鲁迅虽然生活在封建社会,但是他非常幸福。他有一个非常开通的母亲,他母亲非常支持他学习,一直在功他念书、出国留学。从某种角度讲鲁迅后来的成就,和他母亲在学习方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母亲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供他出国留学。

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一般家庭都办不到的事情,被这一个裹脚的妇人办到了,真让人佩服。

第三、鲁迅没有被封建婚姻所束缚

鲁迅婚姻方面有一点遗憾,他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女子做自己的媳妇。这是封建社会遗留的陋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母亲这样做也是为鲁迅好,也是年代限制了他母亲的思想。作为母亲我相信她母亲一心也是为鲁迅好,想要多一个人照顾自己的儿子,她知道自己的儿子一心只为学习,生活总需要人照料。

后期鲁迅跳出封建婚姻的束缚,最终他娶了自己的学生许广平。估计母亲也是觉得鲁迅在爱情方面这辈子也没白活,只是苦了鲁迅的原配妻子。

鲁迅的妈妈是谁

鲁迅的母亲鲁瑞可以说也是出生名门。她的父亲曾经在户部做过主事,后来因病辞职回家。鲁瑞生于1857年,在八十七岁高龄的时候即1943年在北京辞世。她的一生也可以说比较坎坷。先是经历了鲁家的家道中落,后又经历了周家的家道中落。在她年轻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而人到晚年之时,又痛失爱子。她在六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随子北上,一直没有能够再回家乡。晚年又独居北京,只与朱安女士为伴,直到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对于自己的母亲,鲁迅有着难以言说的心情。一方面,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对自己的母亲既敬且爱。另一方面,在思想深处,他与自己的母亲又有许多难以认同的地方,因而常生苦恼。不过,从表面的日常生活来看,鲁迅对自己的母亲确实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责任和关爱。即使是在对待老人,赡养双亲的方面,鲁迅亦是一般人的表率。

她不仅是妈妈,更是她自己

鲁迅母亲鲁瑞是个乡下姑娘,她的父亲发愤努力考中举人,有了点身份,鲁瑞嫁到城里的大户人家周氏新台门。

那时的周家,已是强弩之末,很多周氏子弟,考功名考不中,做工经商,抹不开面子,也不肯受那个累,整天抽大烟,坐吃山空,一个个灰头土脑,瘦骨嶙峋,无精打采。

鲁迅的一位族叔跟鲁迅弟弟周建人说:“我们周家的气数尽了,你看,台门里出来的人,一个个像败蓬时的钩头黄瓜。”这个比喻真是贴切得触目惊心。

周瑞的到来给周家带来久违的新鲜气息,她在一个濒海的村庄长大,村庄里水道纵横,民风质朴。在这里长大的鲁瑞,既有书香门第女儿的教养,又有农家女儿的健康活泼。

周瑞婚后不久,她的丈夫周伯宜考中秀才,再不久,她头胎生了个儿子,这是周家智兴房的长子长孙。消息传到京城里,在京城里做官的鲁迅祖父十分高兴,给孩子取名为周樟寿,希望长孙像樟树一样长大成材,寿高百年。

周樟寿就是周树人,后来的鲁迅,他是周家智兴房的长孙。

后来,鲁瑞又生三子一女,智兴房成为新台门最兴旺的一房。

1893年,鲁迅祖父周福清试图行贿浙江乡试主考官,事败入狱,判了斩监候,等待秋后处决。鲁迅父亲周伯宜受到牵连,被革去秀才功名。

周家新台门人心惶惶,鲁瑞心里也害怕,但她表面上仍然神色平静,她把大儿子二儿子送到乡下亲戚家避难,把丈夫考试用的考篮和考试复习资料收起来,以免丈夫看到,触景生情,心中悲伤。

屋漏偏逢连阴雨,鲁迅父亲在双重打击之下,像台门里那些不肖子弟一样,染上大烟瘾。这既增加了一笔不小开支,又让他的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他病倒了,开始吐血。

在鲁迅父亲生病的几年间,鲁迅母亲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人们说藕汁补血,她就每天早上起来给丈夫榨鲜藕汁喝,饭前总是给丈夫烫上一壶酒,给他买新鲜的水果和新鲜的鱼虾补身子,在窗下给他设了一张桌子,让他独自饮酒吃饭。

鲁迅父亲由于精神苦闷,经常莫名其妙发怒,无缘无故地把饭碗和酒杯从窗子里扔出去,摔得粉碎。

鲁迅母亲静静地站在一边,不恼怒,也不劝阻,她知道丈夫的怒火不发泄出来,对身体更不利。她总是等丈夫发泄完了,拿着扫帚把地上的饭菜碎片收拾了,柔声细语地问丈夫:“你还没有吃东西呢,肚饥了吧!你看吃点什么?是给你放一碗面,还是到东昌坊买一碗馄饨?”

鲁迅父亲心情平静了些,就说:“有冷饭,就烧口咸泡饭吧。”鲁迅母亲连忙去厨房,烧一碗热腾腾的菜泡饭给丈夫端来。

鲁迅父亲的病越来越重,鲁迅家里为了营救祖父,已经把田产卖了不少,房屋是祖宅,不能卖。鲁瑞只好拿出不大穿的衣服首饰,让长子鲁迅抱着到当铺里去典当,当出钱来,给丈夫请医抓药。

生活的窘迫,鲁瑞默默承受,从不向丈夫流露,更不向他抱怨。鲁瑞没日没夜细心地照顾丈夫,仍然回天乏术,九月的一个夜晚,鲁迅的父亲永远走了。年迈的婆婆、坐牢的公公、四个年幼的儿子、公公的小妾幼子,这一大群人的生活,就要鲁瑞一人承担了。

鲁瑞的儿子们已经没有条件像祖上那样走科举之路。长子鲁迅通过一位族叔的关系,到南京路矿学堂去读书。次子周作人到杭州陪伴坐牢的爷爷,后来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鲁瑞在丧夫不久,又承受丧子之痛。幼子周椿寿患小儿肺炎去世。热闹的一家人七零八落,只有三子周建人陪在她身边。

鲁迅就读的南京路矿学堂和周作人就读的水师学堂都是新式学堂,不收学费,还有生活补助。这种学堂是技校性质,毕业以后在路矿当工程师,在轮船上当管轮,台门子弟瞧不上这样的职业。鲁迅每次穿着学堂的制服回家,台门里的人总耻笑一番。

鲁瑞每天生活在台门里,人们的议论不会对她没压力。如果她死要面子,把儿子留在家里。鲁迅很可能像别的台门子弟那样染上烟瘾,一辈子颓废下去

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很争气,考上了去日本留学的官费留学生。鲁迅回国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剪了辫子,台门里炸了锅,人们纷纷指责鲁迅是周家的逆子,让鲁瑞管教管教儿子。

鲁瑞神色平静地说:他还来信让我剪发放足呢。人们一听鲁瑞要剪发放足更惊骇了。鲁瑞真的放了足。她把已经定型的脚泡在热水和醋中,泡软了,在脚趾间塞上棉花,把已经弯曲变形的脚趾尽量矫正过来。

鲁瑞的做法,在台门里引起惊涛骇浪,人们给她的脚起绰号“南池大扫帚”,说她要嫁外国鬼子。鲁瑞故意怄他们说:“这倒真是难说的呀。”注意时间,这时还不是民国,而是清朝末年!一个小城的家庭妇女放足,把两个儿子送到国外,是很有勇气与牺牲精神的。

鲁瑞唯一没舍得把三子周建人放走。周建人一边在县学堂读书,一边自学生物学,后来,他在家乡当上了小学校长,第一个月,他领了八块大洋薪水。当时,两三块大洋可以买150斤米,八块大洋买米够养活一家人。

周建人欣喜地把自己挣的第一份工资送给母亲。

鲁瑞没收,她歉疚地跟周建人说:“家里俭省一点,吃饭的米还有,你没读过什么书,你买点书,自修自修吧。”

她勉励儿子要多读书,她说她也在自修。鲁瑞跟那个时候的大部分女性一样没有上过学,在长子、次子去日本留学、三子到绍兴学堂读书以后,四十多岁的鲁瑞拿起书本,在家中自学。

周建人告诉母亲,他买书花不了这么多钱,鲁瑞仍然没收,而是让周建人给继祖母蒋氏两块钱当零花钱。

1919年,鲁瑞跟着儿子来到北京居住。
她很快适应了环境,她穿上旗袍,戴上眼镜,出门打着洋伞,成为一位时尚的老太太。通过十几年自学,六十岁的鲁瑞已经达到能够轻松自如看小说、看报纸的程度,她经常让儿子鲁迅给她买小说看,还喜欢看报纸,每天的报纸总是鲁迅还没看,她就抢过来看。看完她就发表意见,比她的儿子还激进,有时鲁迅都笑她,

鲁瑞对新鲜事物保持着浓厚兴趣。

七十多岁的时候,见年轻女性剪发,她也跟着剪发,见年轻女性织毛线,她也买来毛线,学着织毛线,每天从早到晚,拆了织,织了拆,终于能把很复杂的花样也织了出来。

鲁瑞晚年的烦心事不少,她的长子鲁迅与次子周作人闹翻,两兄弟老死不相往来。鲁瑞毅然站在大儿子鲁迅一边,她跟着鲁迅搬出八道湾11号大宅,住到西三条一座小四合院中。

鲁迅南下上海,与许广平组成家庭,周瑞就与鲁迅原配朱安生活在一起,两人名为婆媳,实同母女。

1936年,鲁迅在上海病逝,这对年迈的鲁瑞来说是致命打击,她坚强地挺住了,没怎么流泪,但是,她的腿痛得走不了路了。后来,她见人们都在悼念鲁迅,欣慰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也不太冤枉。”

鲁迅去世以后,鲁瑞与朱安的生活全靠许广平接济,赶上物质飞涨,时局不安,她不肯向近在身边的儿子周作人要钱,而是写信向许广平索要。有人说她偏心,其实这可能是她刻意与亲近日本人的次子保持距离。直到与许广平断了音讯,她才不得不向次子周作人伸手求援。

鲁瑞去世时86岁,直到生命临终,她仍然清醒,她让周作人保证在她死后,仍然给朱安提供生活费,她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朱安的歉疚。

鲁迅先生母亲姓什么

鲁迅先生母亲姓鲁。鲁瑞1858~1943,浙江绍兴乡下安桥头人。鲁迅的母亲。周家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出了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她不愧值得后人敬佩和纪念。她没有正式上过学,幼小时,塾师给她的兄弟上课,她只能站在门外偷听。

不久,连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她就自己找些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问问别人,终于以自修获得看书的能力。她最初读的是弹词之类,随后看的是小说,鲁瑞书看得很多也很快。

人物特点

鲁瑞也是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鲁瑞是一个慈祥、乐观、开明和坚强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影响了鲁迅兄弟三人。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和他的母亲在性格上有着相似的一面。在鲁瑞的培养和影响下。

周家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出了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她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值得后人敬佩和纪念。

鲁瑞的人物性格

鲁瑞性格坚韧刚强。她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等一个个的巨大打击,但她仍能泰然处之,沉着应付。自丈夫周伯宜死后,她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虽家庭破落,生活贫困,但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一心要把三个儿子培养成才。所以,当鲁迅提出求学要求时,她顶住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变卖首饰,送鲁迅去南京的洋务学堂读书,以后又让鲁迅东渡日本去留学,接着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也一一走出了家门。
1936年,她接到同乡宋紫佩送去的鲁迅病逝的电报,虽悲痛万分,但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只是颜色阴沉,待送走宋紫佩后便嚎啕大哭,说:“我不能累宋先生难受。”事后,她广集儿子死后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方面人士对于儿子普遍的悼念,真诚的爱戴,她自慰自解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汉尼斯鲁瑞和朗塞特的区别

汉尼斯鲁瑞和朗塞特的区别分别是:
鲁瑞床架:17根桦木胶合板板条,分散体重压力,帮助床垫提供有力承托。50%(重量)以上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制成。胶合板板条::山毛榉木贴面, 桦木贴面, 树脂黏胶涂层;系带::100%聚酯纤维, 100%聚丙烯纤维;保养:用布块沾中性清洁剂充分擦洗。用干净布块擦干。
朗塞特床架:28根桦木胶合板板条,分散体重压力,帮助床垫提供有力承托。 舒适区域可根据您的体型进行调整。50%(重量)以上采用天然植物纤维制成。床架板条::山毛榉木贴面, 桦木贴面, 贴膜, 树脂黏胶涂层;系带:100%聚丙烯纤维;板条托:合成橡胶;床架:山毛榉木复合板, 桦木胶合板, 实心山毛榉木, 实心桦木。

鲁迅对鲁瑞怎样的情感先后顺序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名字叫鲁瑞,一个善良而聪慧的家庭主妇。鲁瑞在日常生活中称鲁迅为“老大”,老大鲁迅对母亲鲁瑞自始自终是毕恭毕敬、有求必应的,俩人关系和睦可敬,而且十分有趣,充满温暖,一点儿没有鲁迅笔下杂文那么冷峻的色彩。鲁迅笔名共有180多个,为什么最终定格在“鲁迅”上!这应该与他的母亲有关,是吗?
鲁瑞(1858-1943),浙江绍兴乡下安桥头人。她与周伯宜结婚,共养育了三个儿子,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响当当的著名人物,即周家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丈夫周伯宜36岁便因病去世,她挑起已经破落的周家大梁,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为周家培养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培养出了被史学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鲁瑞是一位慈祥、乐观、开明和坚强的母亲,一个令人尊敬而膜拜的母亲。
鲁迅对母亲的爱是平和恭顺的。
对于母亲鲁瑞来说,三个儿子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和周建人里面,她最喜欢的莫过于老大鲁迅。
在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失和以后,母亲果断选择站在儿子鲁迅这边。
但是再好的母子关系也免不了一些小摩擦和小误解。
有一回鲁迅回老家探望母亲,却意外弟弟周作人的孩子们照片高高挂在墙上,而唯一的儿子海婴的照片只是放在母亲床头。
爱子如命的鲁迅对此耿耿于怀,他向妻子许广平抱怨:“颇不平。”
但是后来鲁迅又发现每当有客人来,母亲便高兴的拿出儿子海婴的照片极尽炫耀,而挂在墙上的侄子们却从不被提起。
至此他也释然:“这是她的一种外交手段!”
是的,毕竟自己漂泊在外,而母亲和弟弟们在一处,老人也有老人的权衡考量。
鲁迅常年漂泊在外,家书中很大一部分信件,是写给母亲的。对比写给许广平的信,写给母亲的信件中,就显得语言正式许多。
即便是一代伟大的学者也践行着孝的大道至简。
所谓孝顺,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顺了才能谈孝。
所以鲁迅理解母亲的难处,成全母亲的爱好。
这是对母亲最深的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