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设计的速写怎么画
-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会成员
- 谁知道华中科技大学室内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初试专业课考什么急
-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研究生有没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类的
-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科建设
- 湖北工业大学订单培养培训班怎么样
- 大连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考试都考什么,环境艺术设计都有几个方向
- 要考华科2009研究生要准备什么书补加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设计的速写怎么画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均
l.考试方式:艺术设计(6小时快题)
2.答题时间:6小时(含午餐时间)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50分)
⑴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①构思立意与设计定位:15%;
②功能安排与空间布置:20%;
③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30%;
④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25%;
⑤尺寸、标高、材料与作法的标注及色标、灯具的确立:10%;
⑵数码艺术设计方向
①构思立意与设计定位:20%;
②角色或造型准确优美:30%;
③动态脚本逻辑通畅合理:10%;
④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40%;
4.题型比例:现场快题设计:100%。
5.主要参考书目:
⑴《室内设计》黄建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⑵《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与入门方法》辛艺峰,机械工业出版社
⑶《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⑷《数字艺术设计》方兴 蔡新元,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会成员
第一届理事会(1989-1992)
成立时间1989年12月9日
成立地点:北京
挂靠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名誉理事长:戴念慈
名誉副理事长:奚小朋
理事长:曾坚
副理事长:张世礼 刘振宏 饶良修
秘 书 长:饶良修(兼)
常务理事:曾坚 张世礼 刘振宏 饶良修 邵华郁
理 事:曾坚 张世礼 刘振宏 饶良修 邵华郁 来增祥 王世慰 安志峰 陈永昌 赵兴斌 吴涤荣
第二届理事会(1992-1996)
成立时间1992年9月19日
成立地点:北京
挂靠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名誉理事长:戴念慈
名誉副理事长:奚小朋
理事长:曾坚
副理事长:张世礼 劳智权 刘振宏 来增祥
秘 书 长:劳智权
常务理事:曾坚 张世礼 刘振宏 饶良修 邵华郁
理 事:曾坚 张世礼 劳智权 饶良修 刘振宏 李书德 郑曙旸 张文忠 王世慰 来增祥 张皆正 吴涤荣赵兴斌 霍维国 周长积 陈永昌 张文聪 史庆堂
第三届理事会(1996-1999)
成立时间:1995年
成立地点:北京
挂靠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名誉理事长:戴念慈
名誉副理事长:奚小朋
理事长:曾坚
副理事长:张世礼 劳智权 来增祥 张文忠 吴涤荣 史庆堂
秘 书 长:饶良修
副秘书长:李书才 杨文嘉 孟建国 周家斌
理 事:曾坚 张世礼 劳智权 来增祥 张文忠 吴涤荣 史庆堂 饶良修 李书才 杨文嘉 孟建国 周家斌 邵华郁 李书德 郑曙旸 朱忆琳 王世慰 张皆正 李平年 陈永昌 张文聪 周长积 安志峰 霍维国 赵兴斌 史春珊 马建民 钱江帆 朱良文
第四届理事会(1999-2003)
成立时间:1999年11月
成立地点:北京
挂靠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名誉理事长:曾坚
理 事 长:张世礼
副理事长:劳智权 饶良修 张文忠 吴涤荣 来增祥 史庆堂 史春珊 安志峰 李书才
秘 书 长:周家斌
常务理事:张世礼 饶良修 劳智权 李书才 周家斌 孟建国 奚聘白 郑曙旸 邹瑚莹
理 事:张世礼 劳智权 饶良修 李书德 李书才 周家斌 孟建国 郑曙旸 奚聘白 邹瑚莹 陈静勇 张文忠 李炳训 李沙 来增祥 王世慰 张皆正 张伟 吴涤荣 杨文嘉 周浩明 李宁 史春珊 赵兴斌 吕勤志 董赤 陈耀光 王炜民 王国梁 史庆堂 黄维钢 叶军 焦山 薛光弼 陈孝生 周长积 韩勇 赵一凡 陈永昌 张文聪 刘有达 安志峰 霍维国 余平 马克新 任文东 马建民 辛艺峰 罗果志 石克辉
(2002年增选:)
马怡西 王铁 徐金川 谢剑洪 苏丹 沈立东 王传顺 左琰 叶铮 王琼 宋微健 王兆明齐伟民 孙建华 叶斌 温少安 黄文宪 刘伟 安勇 吴昊 刘年新 牟江 张晓莹 沈渝德孙华峰 陈顺安 林学明 赵毓玲 王明道 张强 阚曙彬 赵建国
第五届理事会(2003-2006)
理事长:张世礼
副理事长:劳智权 饶良修 李书才 张文忠 来增祥 吴涤荣 史春珊 安志峰 李宁 郑曙旸 赵兴斌 薛光弼 霍维国 刘有达 吴家骅 沈立东
秘 书 长:周家斌
理 事:张世礼 劳智权 饶良修 李书才 周家斌 郑曙旸 邹瑚莹 孟建国 陈静勇 王铁 谢剑洪 谢江 李劲 吴晞 马怡西 苏丹 奚聘白 李存东 朱希斌 徐金川 张文忠 李炳训 朱小平 阚曙彬 张强 李沙尚金凯 王小荣 来增祥 王世慰 张皆正 沈立东 王传顺 张伟 叶铮 左琰 陈永昌 沈渝德 周勃 史庆堂 霍维国 黄维钢 赵健 林学明 成涛 潘向东 曾秋荣 温少安 区家 梁宇曦 陈新华 王平 吴家骅 刘年新 刘力平 焦山 姜峰 何文祥 张航 杨邦胜 李益中 蓝继晓 刘卫军 刘有达 张文聪牟江 张晓莹 安志峰 余平 吴昊 周长积 丁宁 郭去尘 荆雷 张伟 韩勇 陈耀光 王炜民 王国梁 钱江帆 金捷 陈坚 王明道 陈爱明 林嗣宏 薛光弼 陈孝生 叶斌 康延补 史家声 苗壮刘琦 毛文正 孙建华 张道正 史春珊 赵兴斌 王兆明 吕勤智 魏光 董赤 齐伟民 马建民 孙华锋 曹瑞林 徐永革 刘伟 安勇 王湘苏 吴涤荣 李宁 赵毓玲 仲星明 黎志涛 韩巍 吴祖林 张青萍王琼 宋微健 周浩明 张新荣 朱翔 黄文宪 吴昆 谷守刚 刘昆 崔宝琳 苏谦 马克辛 田宁辉 任文东 张长江 陈顺安 罗果志 辛艺峰 石克辉 赵建国 李孝义
第六届理事会(2006-2011)
名誉理事长:曾坚 张世礼
理事长:邹瑚莹
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家斌
副理事长:郑曙旸 李宁(女)刘有达 沈立东 姜峰 吴昊 王兆明 陈耀光 林学明
执行秘书长:叶红
理 事:邹瑚莹 何镜堂 周家斌 郑曙旸 李宁 刘有达 沈立东 姜峰 吴昊 王兆明 陈耀光 林学明 叶红 陈静勇 周浩明 苏丹 赵虎 李存东 马怡西 李沙 王铁 张伟 高超一 孙天文 沈渝德 李舟 赖旭东 段晓丹 曹海涛 吴宗敏 潘向东 曾秋荣 丁武 赵健 王河 崔华峰 郭胜 杨邦胜 焦山 刘卫军 李中卓 卢涛 肖毅秦 岳明 麦德斌 袁鹏 钱际宏 符军 高祥生 赵毓玲 吴祖林 朱飞 徐敏 裴晓军 张乘风 徐雷 陈卫新 王厚然 赵军 张新荣 吕邵苍 王琼 宋微建 沈启浩 朱翔 胡伟 矫苏平 赵兴武 吕勤智 魏光 曹艳红 董赤 齐伟民 张书鸿 田宁辉 张虎 张津墚 任文东 唐建 刘伟 魏春雨 戴向东 王湘苏 安勇 汪晖 刘灿 赵益平 陈志斌 陈顺安 辛艺峰 张代莹 余平 习晋 张伏虎 王寒冰 高兴玺 霍小强 岳少华 周长积 丁宁 荆雷 韩勇 郑斯绘 李志野 高锐 郭端本 陈新生 苏谦 唐可 李肃 王利民 李孝义 康拥军 孟建国 谢江 谢剑洪 石克辉 冯颖玫 吴晞 朱爱霞 高立平 何山 朱小平 李炳训 张强 阚曙彬 尚金凯 鞠国强 范涛 刘杰 王传顺 叶铮 徐纺 左琰 李益中 陈俊伊 蔡强 张梁 崔亚曼 梁景泉 陈岩 彭晓 史家声 康延补 洪斌 郑杨辉 林民 陈孝生 叶斌 刘琦 温少安 区家锐 梁宇曦 严军 谢智明 卢迅 张友谋 王炜民 金捷 钱江帆 陈坚 王国梁 夏克梁 陈冀峻 王明道 陈爱明 林嗣宏 陆明难 岑行耀 孙建华 黄斌 李学锋 王治君 熊建新 闫京 易峥嵘 游晓昆 田鸿喜 辛冬根 陶向军 马建民 孙华锋 徐永革 曹瑞林 刘世尧 张振刚 王政强 杨兵 黄文宪 翁文刚 陈准 吴昆 温中 王成 王跃 崔宝琳 刘昆 杨文会 赵建国 张晓莹 张灿 田浩 黄彦 林长武 张根良 谭晓东 邓鑫 李晶源
第七届理事会(2011-2017)
名誉理事长:张世礼
副理事长:邹瑚莹
资深顾问:孟建国 何镜堂 霍维国 来增祥 劳智权 李书才 饶良修 史春珊 王琼 吴涤荣 吴家骅 薛光弼 张文忠 赵健 赵兴斌 郑曙旸 蒋涤非 史庆堂 安志峰
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红
副理事长:陈静勇 苏丹 沈立东 姜峰 刘有达 吴昊 陈耀光 林学明 温少安 王兆明 宋微建 孙华锋 刘伟 李宁 黄文宪 任文东 孙建华
常务理事:赵虎 周家斌 阚曙彬 王传顺 李瑞麟 赵建国 余平 王炜民 彭晓康延补 吴宗敏 吕勤智 王湘苏 王明道 徐雷 沈渝德 王跃 苏谦 李孝义 韩勇 闫京 王寒冰 杨茂川 邓鑫 郑少文 陈顺安
理 事:周浩明 李存东 李沙 谢剑洪 石克辉 吴晞 朱爱霞 高立平 何山张晔 梁雯 魏晓东 杨玉尧 李瑞君 傅祎 闫志刚 吴矛矛 尹思谨 崔笑声 李炳训 张强 尚金凯 鞠国强 范涛 刘杰 陈林 陈舸 徐纺 左琰 韩冬 蒋惠霆 叶铮 高超一 孙天文 吕永中 萧爱彬 杨邦胜 刘卫军 卢涛 肖毅 秦岳明 李益中 张梁 崔亚曼 梁景泉 汪欣早 洪忠轩 彭旭文 林文格 康华 杨耿 何潇宁 陈厚夫 琚宾 刘波 张晓莹 张灿 田浩 黄彦 张代莹 习晋 张伏虎 刘晨晨 赵明德 丁宁 陈新华 金捷 陈冀峻 夏克梁 汪梅 余伟忠 沈雷 胡辉 吴晓淇 史家声 洪斌 郑杨辉 林民 叶斌 刘琦 施旭东 曹海涛 崔华峰 潘向东 陈向京 梁永标 李智 谢英凯 梁宇曦 谢智明严军 区家锐 徐庆良 赵兴武 陈松 曹莉梅 张旭东 韩冠恒 王琼文剑钢 石赟 费宁 陆逊 董赤 齐伟民 权文 麦德斌 钱际宏 唐封龙 袁鹏鹏 徐永革 曹瑞林 刘世尧 张振刚 王政强 闵顺柱 魏春雨 戴向东 安勇 汪晖 刘灿 陈志斌 赵益平 陈爱明 林嗣宏 陆明岑行耀 翁世军 陈卫新 高祥生 姜湘岳 裴晓军 王厚然 徐敏 张乘风 赵军 朱飞 张新荣 李舟 赖旭东 段晓丹 朱翔 胡伟 矫苏平 翁文刚 陈准 吴昆 温中 王成 陆军 朱建宇 黄春波 唐建 张津梁 陈晓曼 刘士海 张长江 崔宝琳 刘昆 杨文会 唐可 李肃 王利民 康拥军 牟永生 郑斯绘 刘高辉 游晓昆 钱旭辉 易峥嵘 辛冬根 田鸿喜 陶向军 李海林 梁豪 李信伟 童武民 杨树林 王益民 王怀宇 邵源 张震斌 高鑫玺 霍小强 岳少华 符军 黄墨 陈新生 徐巍 高锐 黄斌 李学锋 王治君 田宁辉 张书鸿 任宪玉 林长武 谭晓东 张根良 吕邵苍 孙黎明 李晶源 陈劲松 唐文 陈晓凯 项安新 陈维 丁瑞鸿 何耀金 李哲 马威 张继忠 辛艺峰 杨来申 张羽 张磊 赵野 曹艳红 马本和 孔翔 张克明 左小枫 周立军 余洋 朱永春 李剑 周炯焱 彭彤 徐平凡 旺忘望
名誉理事:马怡西 谢江 冯颖玫 朱小平 焦山 蔡强 刘年新 朱飚 刘力平 周长积 钱江帆 王国梁 陈孝生 马建民 赵毓玲 吴祖林 张青萍 熊建新 郭端本
第八届理事会(2017-2022)
名誉理事长:张世礼 邹瑚莹
理事长:苏丹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 苏丹
资深顾问:陈顺安 陈新生 何镜堂 霍维国 蒋涤非 康延补 来增祥 劳智权 李宁 李书才 刘力平 刘有达 孟建国 饶良修 史春珊 史庆堂 王琼 魏春雨 吴家骅 薛光弼 叶斌 张道正 张世礼 赵健 赵兴斌 赵毓玲 郑曙旸 周长积 邹瑚莹 余静赣
常务副理事长:叶红
副理事长:陈静勇 郭毅 琚宾 赖旭东 刘伟 吕永中 彭晓 宋微建 孙华锋 孙建华 王寒冰 王炜民 温少安 谢英凯 杨邦胜 叶铮 余平 周立军
秘书长:陈亮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秘书长 陈亮
常务理事:陈亮 陈双 陈卫新 陈耀光 邓鑫 傅祎 韩勇 黄文宪 姜峰 阚曙彬 孔翔 李孝义林学明 吕勤智 麦德斌 倪阳 沈立东 苏谦 王传顺 王明道 王湘苏 王跃 王兆明 吴昊 吴晞 徐雷 闫志刚 杨茂川 张梁 赵建国 郑少文 周浩明 朱爱霞
理 事:崔笑声 郭晓明 冀红 赖亚楠 李道德 李瑞君 李沙 梁雯 刘珂 史丽秀 宋立民 王国彬 王湘 魏晓东 吴矛矛 徐卫国 杨琳 尹思谨 虞德庆 张磊 张震斌 仲松 韩文强 张强 陈林 刘杰 陈舸 刘东文 王严 赵轶 徐纺 李晖 王蔚 吴滨 左琰 高超一 萧爱彬 孙天文 彭政 刘卫军 卢涛 崔亚曼 梁景泉 李瑞麟 汪欣早 康华 林文格 彭旭文 肖毅 杨耿 周静 洪忠轩 陈厚夫 李益中 刘波 秦岳明 张晓莹 张灿 黄彦 田浩 周炯焱 李剑 张国强 白中奎 彭彤 刘晨晨 张伏虎 习晋 陈和虎 郭刚 张建 姜昆 周长亮 陈炜 朱晓鸣 陈冀峻 汪梅 陈林 史新华 谢天 沈雷 金捷 余伟忠 郑杨辉 丁铮 施旭东 林洲 叶猛 高雄 郑陈顺 崔华峰 罗思敏 曾国强 何永明 许牧川 吴宗建 潘向东 郑铮 何思玮 谢智明 区家锐 徐庆良 钟锦荣 杨铭斌 李星霖 张滔 余洋 韩冠恒 曹莉梅 张旭东 范宏伟 马辉 石赟 文剑钢 陆 逊 庞喜 费宁 张郁 董赤 齐伟民 李文 王敬 钱际宏 郑汉江 王鸿斌 邓志钦 张振刚 刘世尧 闵顺柱 杨彬 李琛 胡卫民 杜慧 钟凌云 孔仲迅 乔飞 李文飚 戴向东 安勇 刘灿 陈志斌 赵益平 胡骉 黄海华 汪晖 陈爱明 翁世军 万宏伟 高祥生 高轶 韩巍 陶胜 王厚然 徐敏 杨颜江 张隽 张乘风 邹学俊 朱飞 姜湘岳 谢柯 屈慧颖 胡伟 翁文刚 陈准 朱建宇 吴昆 黄春波 黄健 王成 陆军 陈晓蔓 张长江 唐建 李丽 刘爽 申彤 刘昆 孙铮 孙德峰 张迎军 王利民 徐岩 宋亚伟 牛正乐 康拥军 刘高辉 张洪春 隋轩 李树勇 林栩 闫京 钱旭辉 李海林 梁豪 陶向军 田鸿喜 童武民 辛冬根 杨树林 陈志山 李枝秀 王益民 岳少华 霍小强 齐伟利 符军 黄墨 邢瑜 徐巍 高锐 康兵 蔡万涯 吴伟宏 姜辉 张书鸿田宁辉 任宪玉 张庆波 邝道华 吕邵苍 孙黎明 范日桥 林燕 陶建芬 李晶源 唐文 李异文 易鹏高 陈晓凯 项安新 朱小杰 朱武 胡逸 陈维 李哲 马威傅欣 黄学军 王祖君 陈彬 杨来申 曾涛 彭香 张羽 曹艳红 马本和 马令勇 张晓初 曹兴元 唐诗云 王璟 左小枫 高前人 张斌 朱永春 朱涛 徐平凡 陈南珠 金蒋林 黄寅薛玲雅 王严钧 王严民 唐海波 白涛 曾洪强 林俊雄 蔡沧洲 邓键 顾宇光 马红玲 杨毅
名誉理事:曹海涛 曹瑞林 丁瑞鸿 高立平 高鑫玺 何耀金 洪斌 蒋惠霆 矫苏平 李存东 李学锋 梁宇曦 林民 刘琦 马建民 尚金凯 石克辉 史家声 唐可 汪棋楷 旺忘望 吴晓淇 吴宗敏 夏克梁 谢剑洪 辛艺峰 曾秋荣 张代莹 张文聪 张晔 赵虎 赵野 周彤
谁知道华中科技大学室内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初试专业课考什么急
考研.艺术设计(一)快题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艺术设计考试(一)为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实行的学院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艺术设计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水准并有利于学院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艺术设计考试(一)着重在考查其考生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艺术中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
1.准确地理解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题目的性质、规模与特点,并具备独立围绕设计课题展开设计构思的能力。所做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要有新颖、独持的构思立意,要求设计定位准确;
2.基本掌握城市及各类建筑内外环境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其设计的原则、要求与程序,以及与其相关专业配合的知识。把握其空间设计的原理与手法,并能运用造型、色彩、照明、陈设、绿化、传达等设计要素来创造良好的、功能合理及具有艺术性的建筑室内及城市空间环境来;
3.能够把握建筑室内及城市空间环境中人体的基本尺度与行为方式,了解与认识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诸多装饰材料、装修作法与安全、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基本掌握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中的技术原理,并能运用正确的设计制图与表现方式进行设计;
4.准确、恰当地运用所学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具体设计课题写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层次清楚,合乎逻辑的设计说明。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均
l.考试方式: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艺术快题设计。
2.答题时间:6小时(含午餐时间)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50分)
1.概念提出与构思立意:10%;
2.空间布置与界面处理:20%;
3.具体设计与效果表现(重点完成任务):40%;
4.设计说明与语言表述:20%;
5.尺寸、标高、材料、作法与绿化植物的标注及色标、灯具的确立:10%。
4.题型比例:
现场快题设计:100%。
5.主要参考书目:
⑴《室内设计》,黄建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⑵《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辛艺峰,机械工业出版社
⑶《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概念提出与构思立意:
主要考核考生对设计考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由此展开设计构思创意的能力。由于所考题目为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设计,而不同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因其所处城市地域、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因此其设计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内外环境的构思设计,为此通过对考生设计定位把握的考查,即可了解考生在具有专业设计的能力之外,对社会、市场等知识了解的宽广程度,以考查学生面对未采是否具有更大的设计发展潜力。
二、空间布置与界面处理:
以上两项是对考生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设计总体功能的安排及具体空间详细布置设计能力的考核。从室内环境设计来看,即包括对室内平面的空间功能布置设计,同时也包括对室内立面及顶面的空间与功能布置设计能力的展现。从城市环境设计来看,即包括对城市环境场地的平面空间功能布置设计、竖向立面设计及环境场地中建筑小品与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等。
三、具体设计与效果表现:
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着重考查考生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对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各个界面(包括顶界面、墙界面、底界面与柱子、门窗等),与室外空间环境场地的更进一步的细化设计能力;其装饰设计包括对考生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整体风格的把握能力、装饰造型、色彩、照明、陈设、绿化、传达设计与设备、技术、材料与安全防护措施及装饰施工等设计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水平与设计能力。由于城市及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属于现代艺术设计,因此对考生设计图面表现水平要求更高,而这种水平的考查,即可通过考生的专业设计效果表现与专业制图水平,以及整个设计图纸中设计图形与版式的整体计划能力三个方面来了解;
四、设计说明与语言表述:
设计说明与语言表述着重考核考生的写作水平与文化素质,尤其是简明扼要的归纳与文字组织能力。
五、尺寸、标高、材料、作法与绿化植物的标注及色标、灯具的确立:
此项重在考核考生是否会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制图标准绘制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图纸的能力,以及考生对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中的装饰材料、装修作法掌握程度的了解,最后,在综合分析考生对以上评分标准把握的基础上,对考生进行专业设计考试成绩的评定。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研究生有没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类的
有,这些是他的快题参考书
⑴《室内设计》,黄建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⑵《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辛艺峰,机械工业出版社
⑶《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科建设
原武汉城市建设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所城建学院,是建设部直属高校之一。1986年武汉城建学院开办建筑学专业。
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成立于1982年,当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聘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卜颐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多位国内知名教授参与创系。1999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
2000年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与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合并,两校的建筑学专业实现整合,2003年,合校后的建筑学专业顺利通过国家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教育评估。
2007年本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再次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并获得双优秀级。自1982年至今,本系已有26届本科生和26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多年来本系学生曾获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一等奖及国际景观学会大奖,学生参加国内大学生设计竞赛更是获奖频繁,早年的毕业生均已成为国内各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主要技术骨干,有些校友成为美国、欧洲及香港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多位校友在诸如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荷兰delft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美国、香港、中国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及同济大学等著名大学建筑学系的教师。
30年来建筑学系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与美国哈佛大学、MIT、IIT、亚利桑那、佛罗里达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Detmold建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法国Val de seine 建筑学院、Nante建筑学院、荷兰Delft理工大学、挪威Bergen建筑学院及Fiuni建筑学院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目前已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及英国邓迪大学签署4+1+1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签有双硕士协议。
本系完成的“营造开放式育人环境,培养创造性建筑学人才”教改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建筑设计课程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13年,建筑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为职业建筑师,毕业生可获得国际认证的专业学位:建筑学学士。本系硕士招生分为三个学科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际认证的专业硕士学位)、建筑历史与理论及建筑技术科学;本系具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本系现有专职教师49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9人,讲师20人,其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多位教师在国内外不同学术组织任职。自1982年以来,本系教师共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教师及研究生完成的大批设计作品曾获国家级及省部级设计奖。
系教授委员会主席:汪原 系主任:谭钢毅 副系主任:刘晖 刘小虎 刘剀 彭雷 办学优势及特色
(1)办学历史长
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195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后,该校于1979年招收本科生,被城市规划教育界称为“老三校”(同济大学1977年恢复招生、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78年恢复招生),是我国城市规划院校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我国目前开办城市规划专业的学校已有近200所
(2)师资力量强
从全国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情况来看,该校教师队伍的数量、执教年限和经验、学历背景、学术水平、教学成果等都位居全国前列。比如,该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师中有3位是1978级的,有3位是1979级的,有2位是1980级的;这在全国除同济大学以外就只有该校了。另外,这些教师分别来自同济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该校等一流专业院校。
(3)办学层次全
该校于199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城市规划学科较早的硕士授予单位及中南地区最早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点。该校于2005年取得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博士点;目前,全国只有9个学校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多层次办学为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和优良
(4)办学质量高
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办学质量高,除历届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外,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指标可以说明。
一是该校城市规划专业于2000年通过全国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评估,评估结论是优秀(6年复评),并于2006年、2012年分别通过全国城市规划本科专业教育复评,评估结论亦是优秀(6年复评);同时也分别通过了全国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评估,评估结论也是优秀(6年复评)。在全国能够通过城市专业教育评估的学校不多,尤其是一次性通过本科、研究生优秀级评估的更少。
二是武书连等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已连续多年评价该校城市规划本科专业为A++专业,A++是最高级别的专业。
(5)社会影响大
该校自1979年恢复招收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以来,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坚持开门办学、质量优先的办学方针,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城市规划人才。目前,这些毕业生中有不少已经是各级城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相关设计、教育和研究部门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发挥了重大的贡献和作用,同时也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自2000年合校以来,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学术交流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和国外院校的合作。同时,坚持举办国际双年会“21世纪城市发展”(已办四届,今年办第五届)以及全国双年会“U+L新思维全国学术研讨会”(已办五届)及全国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已办五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办学特色
(1)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背景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优势,涵盖文、理、医、管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多学科的支撑及交叉融合,促进了该校城市规划学科及专业发展。
(2)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
自2003年开始,该校城市规划专业在生源选择上一改常年只收理科生的惯例与传统,率先采取文理兼收的招生政策;这一方面顺应大学本科“宽口径”教育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也应对了城市规划学科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向的要求。
(3)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该校城市规划专业注重学生美术及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专业实践,全面推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时俱进,不断拓展规划专业教学内容。经过30多年的长期努力,逐步形成了该校注重“创造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本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特色。
①创造性及个性培养
·大量设计课中交流式、启发式教学;
·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及特色,非标准化培养模式;
·学生大量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
②开放性
·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持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来校授课;
·开办中外联合设计workshop;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校园走向社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实践性
·结合工程实践,组织专业教学(该校规划工程实践项目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
·多途径的综合社会实践锻炼(社会调查、暑期支农支边规划队等)。 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与数码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方向,199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艺术设计本科生,艺术设计系2003年设立“设计艺术学”硕士点,2009年设“艺术学专业”硕士点,2010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专业经历了十余年的学科初始建设到学科稳步发展的过程。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在其艺术造型与技术类课程比重中,该校艺术设计专业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计算机等学科为专业技术基础与支撑,专业课程主要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艺专业);新媒体艺术、数字城市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数码艺术设计专业)。宽学科、厚基础、重技术,合理的师生比例结构,严谨的教风与学风保证了艺术设计系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优。
艺术设计系具备优质的教学空间与专业研究基础。2013年,设计艺术学获评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艺术设计系设有国家教育部“基于工程技术平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所,“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一项。配有“数码艺术设计实验室”、“装饰施工实验室”。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有“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所”、“数字城市设计研究所”与武汉楚天激光公司合办有“新媒体艺术研究所”。至2012年已有1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建筑、规划、景观、装饰工程等重点设计单位与装饰工程公司、大型地产公司及大专院校,毕业生均成为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艺术设计系生源质量、教育质量与毕业就业率均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15年来艺术设计系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保持密切交流,近年先后有几十位学生与青年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台湾地区诸多高校留学、交流、访问。多所国外及海外大学持续与艺术设计系进行联合教学。艺术设计系现有在岗教师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16人、助教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3人。
系主任:黄建军 副系主任:辛艺峰 白舸 蔡新元 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系的前身是1960年开办的武汉城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创办人为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余树勋先生。中国以“风景园林”命名学科的院校有5所,该校为其中之一。作为中国最早开办景观专业的建筑类院校之一,于1985年便设立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其后经建设部批准成立风景园林研究所,中国风景园林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任第一任所长。
目前,本系已经形成涵盖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完整的培养体系。自1994年起以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获工学硕士授予权;2006年首获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是我国第一批具有该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7年景观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恢复招生,2008年获得工程景观学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取得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权。景观学系学科方向立足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立了园林与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工程景观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并在园林与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景观设计等三个领域独具特色。
本系的师资结构合理、梯队分明、具有多元的国际化背景。现任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多位海归博士来自景观专业的国际一流名校。本系的教师不仅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及科研成果,而且依托于学院的风景园林甲级、城市规划甲级资质,承担了许多重大的风景园林工程设计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04年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方向以来,我系获得5项资助,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近5年我系承接实际工程项目85项;合同金额2460万元。
自从1960年办学以来,作为全国重要的风景园林教育基地,本专业为全国城建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各省市园林部门领导岗位,成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近年来,本系加快国际化进程,不仅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级人才,而且与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伯克利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保持着持续而密切的合作交流。我系特邀百余位外籍专家讲学,开展中外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外研究生联合景观规划设计及其他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合作。此外,近十年连续主办五届“城市与景观新思维”国际学术会议及大学生设计竞赛,在业界拥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系主任:万敏 副系主任:李景奇 熊和平
湖北工业大学订单培养培训班怎么样
艺术设计学院的前身是湖北轻工业学院工业美术设计专业(校区位于武昌马房山),创办于1978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国内理工科院校中率先创办的边缘性设计学科之一。办学3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与管理人才。仅在湖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担任学术领导的就有20多位,如: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涂伟、武汉大学设计系教授郝建,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辛艺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何方,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汪尚麟、副院长郭力群、程智力,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杨高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张勇等;80余名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知名大学中担任学术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大师级人物和成功的企业家也很多,如国际大奖获得者陈放;全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品牌策划公司“力创”总裁周焰,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 “大业工业设计公司”总裁李小泉、盛光润等;知名设计师更是遍布全国,形成了“湖工大设计”的品牌效应,在设计产业界、艺术设计教育界拥有很高的美誉度。
学院创建以来,始终着重强调科研成果的完成,积极推行“注重观念,拓宽视野,突出创意,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倡导“学必用,用必果”的实战模式,激励师生参与社会竞争,积极参加竞赛。
湖工的艺术设计是1本,是全省的品牌专业,湖工就我们艺设是1本,其余都是2本或专科,.
大连工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生考试都考什么,环境艺术设计都有几个方向
考试科目:艺术设计Ⅰ
代 码:46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艺术设计考试
(一)为设计艺术学环境艺术设计二个专业方向实行的学院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艺术设
计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
水准并有利于学院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艺术设计考试(一)着重在考查其考生建筑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
上,注重考查运用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艺术中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理解建筑内外环境艺术设计题目的性质、规模与特点,并具备独立围绕设计课
题展开设计构思的能力。所做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要有新颖、独持的构思立意,要
求设计定位准确;
2.基本掌握各类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其设计的原则、要求与程
序,以及与其相关专业配合的知识。把握其空间设计的原理与手法,并能运用造型、色彩、
照明、陈设、绿化、传达等设计要素来创造良好的、功能合理及具有艺术性的建筑室内及城
市空间环境来;
3.能够把握建筑室内及城市空间环境中人体的基本尺度与行为方式,了解与认识建筑室
内及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诸多装饰材料、装修作法与安全、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基本掌握
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中的技术原理,并能运用正确的设计制图与表现方式进行设计;
4.准确、恰当地运用所学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具体设计
课题写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层次清楚,合乎逻辑的设计说明。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均
l.考试方式:室内外环境快题设计。
2.答题时间:8小时(含午餐时间)
3.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满分为150分)
(1)构思立意与设计定位: 10%;
(2)功能安排与空间布置: 20%;
(3)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 30%;
(4)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 30%;
(5)尺寸、标高、材料与作法的标注及色标、灯具的确立:
4.题型比例:现场快题设计:100%。
5.主要参考书目:
(1)《室内设计》黄建军.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绘画表现技法》辛艺峰,天津大学出版社:
(3)《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构思立意与设计定位:
主要考核考生对设计考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由此展开设计构思创意的能力。由于所考
题目为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而不同的建筑及城市环境,因其所处城市地域、服务对象
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因此其设计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内外环境的构思设计,为
此通过对考生设计定位把握的考查,即可了解考生在具有专业设计的能力之外,对社会、市
场等知识了解的宽广程度,以考查学生面对未采是否具有更大的设计发展潜力。
二.功能安排与空间布置:
以上两项是对考生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总体功能的安排及具体空间详细布置设计能
力的考核。从室内环境设计来看,即包括对室内平面的空间功能布置设计,同时也包括对室
内立面及顶面的空间与功能布置设计能力的展现。从城市环境设计来看,即包括对城市环境
场地的平面空间功能布置设计、竖向立面设计及环境场地中建筑小品与公共设施的造型设计
等。
三.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
内外环境的装饰设计着重考查考生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室内空间环境各个界面
(包括顶界面、墙界面、底界面与柱子、门窗等),与室外空间环境场地的更进一步的细化设
计能力;其装饰设计包括对考生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整体风格的把握能力、装饰造型、色彩、
照明、陈设、绿化、传达设计与设备、技术、材料与安全防护措施及装饰施工等设计技能掌
握的程度,以及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水平与设计能力。
四. 图面表现与文字表达:
由于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计属于现代艺术设计,因此对考生设计图面表现水平要求更
高,而这种水平的考查,即可通过考生的专业设计效果表现与专业制图水平,以及整个设计
图纸中设计图形与版式的整体计划能力三个方面来了解;而文字表达则着重考核考生设计说
明的撰写水平与文化素质。
五.尺寸、标高、材料与作法的标注及细部的处理:
此项重在考核考生是否会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制图标准绘制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设
计图纸的能力,以及考生对建筑室内及城市环境中的装饰材料、装修作法掌握程度的了解凸
最后,在综合分析考生对以上评分标准把握的基础上,对考生进行专业设计考试成绩的
评定。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要考华科2009研究生要准备什么书补加
22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97
050404设计艺术学 16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203日语
③606 艺术设计史论
④501 艺术设计(6小时快题)
(201、203选一) 设计艺术学硕士点欢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等相关设计专业学生报考。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1241黄建军
0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1247辛艺峰
0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03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理认 及设计研究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1793王天扬
02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理认 及设计研究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1980白 舸
02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1691华 炜
02 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03 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理认 及设计研究
01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2468徐国燕
01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 论研究 0619万 敏
01 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2272匡小荣
01 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2273冷先平
081301建筑历史与理论 5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203日语
③607 建筑历史
④502 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
(201、203选一)
01 传统民居与文化 0332李晓峰
02 传统聚落研究
01 传统民居与文化 1981谭刚毅
01 传统民居与文化 1240郝少波
01 地方城市与建筑研究 2469卢 山
01 文化遗产保护与技术 2470雷祖康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33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 203 日语 213 德语
③607 建筑历史
④502 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
(201、203、213选一)
01 建筑设计 0273李保峰
02 绿色建筑
03 文化教育建筑创作研究
01 建筑设计 1243李玉堂
02 文化教育建筑创作研究
01 建筑设计 0442龙 元
02 都市环境研究
01 建筑设计 0332李晓峰
02 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研究
01 建筑设计 0632汪 原
02 都市环境研究
01 建筑设计 1240郝少波
02 景园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
01 建筑设计 1043周 卫
01 建筑设计 1239黄 涛
01 建筑设计 1242杨 毅
01 建筑设计 1246杜 庄
02 文化教育建筑创作研究
01 建筑设计 2469卢 山
01 绿色建筑 0288李 钢
01 景园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 0619万 敏
01 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研究 1981谭刚毅
01 建构文化研究 1873刘 晖
01 城市设计 1229余柏椿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 36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
③608 城市规划原理
④503 规划设计(6小时快题)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29余柏椿
02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31黄亚平
02 城市公共政策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20洪亮平
02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01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1221李景奇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24耿 虹
02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37陈锦富
02 城市公共政策
01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1227丁建民
02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01 城市规划计理论与方法 1236朱 霞
02 城市公共政策
01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1983陈晓彤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1238潘 宜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1225陈征帆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城市历史与文化 1235万艳华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城市历史与文化 1223何 依
0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1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0619万 敏
01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1228熊和平
01 城市历史与文化 1982雷 翔
081304建筑技术科学 7 ①101 政治
②201 英语
③301 数学一 607 建筑历史(限本专业考生选考)
④828 运筹学 834 计算机组成原理 845 微生物学 502 建筑设计(6小时快题)
(301、607选一)
(828、834、845、502选一)
01 绿色建筑与生态建筑技 术研究 0893余 庄
02 智能建筑系统开发与集成
01 数字建筑技术 1239黄 涛
01 数字建筑技术 2471倪伟桥
01 数字建筑技术 1246杜 庄
01 数字建筑技术 1981谭刚毅
01 建筑声学、光学研究 1245冷御寒
01 建筑材料老化及修复 2470雷祖康
01 新能源建筑(太阳能建筑) 1873刘 晖
参考书目:
01. 501艺术设计(6小时快题) 张绮曼.郑曙旸 《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91年6月;
02. 501艺术设计(6小时快题) 黄建军 《室内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3月;
03. 501艺术设计(6小时快题) 辛艺峰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6月;
04. 606艺术设计史论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8月;
05. 606艺术设计史论 李砚祖等 《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06. 606艺术设计史论 夏燕靖 《中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6月;
07. 606艺术设计史论 邬烈炎,袁熙旸 《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6 月;
08. 607建筑历史 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09. 607建筑历史 清华大学,陈志华著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0. 607建筑历史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0;
11. 607建筑历史, 重要的近现代建筑理论文献;
12. 607建筑历史 同济大学,罗小未主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4;
13. 608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 2001;
14. 608城市规划原理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15. 608城市规划原理 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 《景观设计学》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4;
16. 828运筹学 钱颂迪主编 《运筹学》(修订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17. 834计算机组成原理 白中英主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科学出版社;
18. 834计算机组成原理 高建生、莫正坤、谭志虎编 《计算机组成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
19. 845微生物学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