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恐怖资料(有关长城的资料)_长城_饕餮_万里长城

本文目录

  • 有关长城的资料
  • 有关于长城的历史、传说的资料
  • 电影《长城》有很多镜头让人有些害怕,其中哪些镜头让人细思极恐
  • 万里长城遭到破坏的资料
  •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或故事传说
  • 长城破损的资料 关于长城被破坏的资料

有关长城的资料

最早的长城是楚国建的,叫做方城。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扩展资料: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有关于长城的历史、传说的资料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电影《长城》有很多镜头让人有些害怕,其中哪些镜头让人细思极恐

《长城》是中美合拍片。

今年美国的传奇影业只制作了两部大片,一个是在中国赚了15亿的《魔兽》,另一个就是这部《长城》了。

某种程度上,《长城》和《魔兽》类似,都在讲人族和兽族的战役。

《长城》中的饕餮,取之《山海经》。

饕餮在大战之后,撤退时宁可受伤,也要带走同类的尸体。有人会认为这是饕餮不想留下尸体,被人类拿回去研究。错了,人类研究需要是活体,尸体没用。而这些尸体,极有可能是给兽王吃的。这里需要再引用《左传》: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

而《史记·五帝本纪》写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通过这两句典籍,可以推断蚩尤就是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并且蚩尤姓姜,是炎帝的后裔。也就是说,饕餮和炎黄子孙是同胞。说回张艺谋给饕餮下的注解:贪婪。饕餮最大的特点是贪吃,甚至连同胞都吃。

这也就印证了那些被拖走的饕餮尸体,是被兽王所吃;而饕餮吃人,其实也是同胞相食。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兽王一死,所有饕餮全都灭了。因为兽王就是蚩尤。蚩尤每60年出动一次,一心要灭掉炎黄子孙,一直持续了几千年。直到宋朝灭亡。为什么要选宋朝,而不是秦朝、汉朝、唐朝呢?因为饕餮的使命在宋朝就已经完结了。

有考古学家说过,华夏民族在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灭绝,就是辽金之后的蒙元帝国的大屠杀。除了当时的一些叛将和顺民活了下来,真正的汉人除了福建一带的南宋遗民,已经几近灭绝。

饕餮的贪婪,并不止饕餮贪念吃人,而是借此说明它侵蚀了整个华夏文明。长城作为华夏文明的符号,也是守护文明的一道生死符。但当饕餮穿过城墙的那一刻起,文明就已经被颠覆了。

网上有一句流传特别广的话: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崖山是指标志着宋朝灭亡的崖山海战,这场战役导致了汉族统治首次被外族完全取代。进一步认定汉族早已死亡。

万里长城遭到破坏的资料

  最佳答案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世界建筑奇观,历经岁月风霜依旧巍然屹立的文化遗产,正面临荒漠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
  旅游区城墙上刻字固然难以修复,更让长城专家忧心的是,在长城沿线其他许多地区,保护工作基本没人做
  痛心于“到此一游”等游人刻字给长城留下的累累伤痕,11月初中国长城学会与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献计献策。
  长城专家喜忧参半地表示,游人留言刻伤长城反映了长期以来长城乃至文物保护上共同的管理困境,而全社会澎湃的关切之情,却令人看到了希望。他们呼吁,在当前长城沿线到处在搞旅游开发的形势下,立法保护长城已迫在眉睫。
  整面城墙被刻成了一张大报纸
  今年10月的一天,中国长城学会《万里长城》杂志部主任郑严一大早赶到八达岭长城上拍摄日出。太阳刚出来,斜斜地照着城墙,在侧光下,一时间墙上游人留下的刻字凹凸分明,异常扎眼,郑严猛然感到,整面城墙就像一张大报纸。
  记者近日从八达岭瓮城西门“北门锁钥”登上长城,分别沿南北两侧依山而上的长城边走边观察,看到这段3000多米的长城上,不论瓮城四周城墙、长城外侧垛口、内侧女墙以及十几座敌楼,凡游人伸手能及之处,每块青砖上都被刻上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其中以制高点北八楼附近为最多。有地名、人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鲜文,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词,刻得密密麻麻。这些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面貌,有的字深达半厘米,已伤及墙体。
  几位重庆游客对此见怪不怪,他们说,岂止长城,各个景区不都有吗?除非是乐山大佛那样够不着的。而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江苏游客方义峰看到一处女墙上沿被刻下手指粗细的“江苏省”3个大字时显得十分难堪,他对记者说:“在青砖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就能与长城同在吗?我替这位老乡汗颜。”
  中国长城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黄永仁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时,各个长城景区普遍遭遇了一次“毁容”高峰。近十多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行为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据了解,北京、河北境内的长城多为砖石砌筑,是明长城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精华地段,随着旅游开发的地段越来越多,遭人为破坏的情形也日益严重。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组织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结果,不算整修不久的丹东虎山长城,从传统上的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到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人为破坏不同程度地存在。
  黄永仁分析,游客登临长城总想留下一点痕迹,是文物保护意识普遍低下而形成的一种陋习。
  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公布了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方案热线电话,到16日共接到信件、电话及电子邮件300多个,收到各类建议220多件,其中个人较多,也有建筑、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
  征集来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是建议用旧长城砖磨成粉末,调和后在刻字处抹平。有的建议用历史上修筑长城的办法,用传统建筑材料混合糯米汁修补。还有一些具有古代壁画修补经验的文物科研单位表示将就长城去除字迹课题开展相关实验。
  但据介绍,以往的长城修缮中,遇到砖石残缺的地方是采用剔补的方法,即把残缺处的碎砖石剔掉,用传统工料填补,然而对城砖表面刻痕这种细致的修复是否适用,还从未尝试过。中国长城学会专家表示,从现有的建议看,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去除刻痕相当困难。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征集活动将延续到今年12月31日,届时将把方案分类汇总,邀请文物、古建专家来论证,希望从中能产生修复长城砖表面刻痕的好方法。
  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正在论证之中
  长城“整容”在社会上激起了新一波长城保护热潮,也通过一种破坏形式再次凸现了长城保护管理上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责任得不到落实的突出矛盾。
  以刻字行为为例,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说,《文物保护法》虽然规定,“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可是发现了刻字者,除了制止、警告,至于怎么罚款,《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很难实行。
  游人刻字管不住还只是保护长城众多难处中的一个,董耀会就曾经对记者说:“我们对长城这个特殊文物的保护甚至还不如对一座小庙的保护。”明长城绵延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沿线许多地方文保人员、经费短缺,普遍没有专门的保护队伍,保护宣传工作没人做,时至今日仍有农民指着长城问:“这东西有啥用?”。据中国长城学会2002年考察,明长城虽仍号称万里,实际上有明显遗址可见部分还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已不超过2500公里。
  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绝不能只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据了解,在专家和全社会多年关注下,继北京市制定长城沿线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后,一部全国性的长城保护专门法律目前也在论证之中。中国长城学会得到国家文物部门的支持,也将设“明万里长城保护标志碑”以分段明确保护责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普查长城等也列入了工作日程。(

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或故事传说

一、长城的历史知识: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

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约13000里,故称“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二、关于长城的故事

1、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

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2、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

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

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扩展资料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汉之时,累计投入的兵民有近千万之众。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揭开了屯田戍边、开发边区的序幕。汉代由于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实边的建议,这些建议先后被汉政府采纳接受并组织实施。

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农耕,不但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开发,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长途运输之苦,并将华夏文化远播四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长城破损的资料 关于长城被破坏的资料

1、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的长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勇敢、坚韧、智慧、精神的象征。

2、然而,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昔日用其“身躯”承受了无数战火硝烟的古长城,在岁月侵蚀及人为破坏下慢慢毁弃。中国长城学会的考察结果表明,明代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剩下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部分已不到30%。

3、千百年来,风沙侵蚀,战火硝烟,使长城不断受到伤害,不同地段的古长城普遍存在内部结构改变现象,坍塌隐患很多,破损的地方基本上都不能得到及时的修复。

4、相比于自然损坏,人为的破坏更让人心痛。在我国保存长城朝代跨度最大的山西省境内,现存战国至清代长城共有2500多公里,大都破坏比较严重,保存较好的是处在荒山野岭之中,人们难以攀登的古长城。而在公路边、村边、耕地上的一些古长城,许多村民直接将长城砖拿走用于建造房屋;在城市建设或其他工业、农业、交通等项目建设施工中,对长城的破坏也屡见不鲜。这两种形式的破坏,今天仍不同程度地继续着。

5、更为可怕的是,一种与经济发展交织,有很强隐蔽性的人为破坏正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将长城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道具,把不同朝代的长城,不经科学论证,都翻修成清一色的仿明、清长城。索道、卡丁车等现代旅游、娱乐设施,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原始风貌,甚至使一些长城墙体面临坍塌的危险。还有更多的古长城由于没有列入当地文物保护规划,被遗弃在“没有资金”“难以保护”的借口之下。

6、历经风霜的长城一旦毁坏不可能再生,正所谓修补了裂痕的瓷器不再是原来的瓷器。目前,“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已把长城增列为全世界100个最濒危的遗址之一。在国家立法强制保护的同时,如果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能自觉地保护长城资源,甚至只顾眼前利益,过多过滥地“开发”长城,也许过不了多久,长城将不再屹立,今后的人们或许要像我们今天谈论“龙”一样,猜测长城的过去,推论民族的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