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故居——杜甫草堂?杜甫关于草堂的诗句_草堂_杜甫_成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杜甫草堂 草堂 杜甫 成都

本文目录

  • “诗圣”故居——杜甫草堂
  • 杜甫关于草堂的诗句
  • 杜甫草堂的资料
  • 杜甫草堂在哪里
  •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 杜甫草堂的主要特点
  • 杜甫草堂简介
  •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
  • 杜甫草堂简介资料大全 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

“诗圣”故居——杜甫草堂

“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全家一起到成都。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修建茅屋居住。在此地居住了四年的杜甫,共创作诗歌240余首。

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

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清两代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雅、园林清幽、风景如画。

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历代来杜甫诗集的各种遗存本,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在2008年5月,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我们走进杜甫草堂的大门后,进入大雅堂。在大雅堂中,陈列着许多历代诗人的塑像。我最喜欢的是“诗仙”李白,飘飘欲仙、栩栩如生的汉白玉雕刻的塑像。

我们走出大雅堂,走进书画馆。馆内装潢,清新脱俗,文艺气息,颇为浓厚。我们一路都在观赏大家之作的淡雅书画。

我们走出书画馆后,走进了古籍修复展示馆。在馆内,我们看到了正在辛苦工作的古文修护者们。

他们日复一复,年复一年地做着古文修复,才让这些历代先人们的遗留真迹,得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古文、古物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的打磨,会褪色残缺。我们在博物馆中,见到的至今保存尚好的文物,皆是出于文物背后的古物修护者们的默默付出的结果。

百度上,“杜甫草堂”的官方介绍,杜甫草堂的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此时游玩的我们,也证实了官方这个说法。

参观杜甫草堂的人,真的是络绎不绝。我拿着手机,找好了视角,一动不动的站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名的“花径”前,看着路过的人来人往,等了半个小时,才拍下了这张宝贵的图片。

红色的围墙,一人多高。绿色的翠竹,遮天蔽日,为我们挡住了烈日炎炎的侵袭。

据说,毛竹生长四年后,也才仅仅会长出3CM。毛竹之所以在前四年生长得如此缓慢,是因为,它将根埋在地下的数百平方米。

第五年后,竹子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生长,只需6周,就可以达到15米之高。

我抬头看向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脑海中闪现出了,关于“毛竹励志生长的故事”。

我们穿门而入,走进前方清幽的小径之中,在“诗圣”杜甫生活过的地方,用心找寻着曾带给他灵感的某个地方。

不知是谁发明了“穿越”这个词汇。此时,我的眼睛成了一个相机,这两个寂静的角落,成了眼中的一张图片,定格在我的双眸中,让我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个诗情画意的环境,为“诗圣”杜甫带来了无尽的有感而发的诗作。

第一次看见茅草搭成的房子。年代久远,古朴简易。

此情此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

耳边从不远处传来一阵阵整齐的朗读诗歌的童声。

我们寻着声音来到了“诗圣”的故居——杜甫草堂。在草堂门前整齐地站着20余名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背诵着杜甫的诗词名篇。

走进杜甫草堂,我抬头看见草堂的顶盖是用茅草所盖,草堂的四壁是用竹子编制而成。

我仔细的看着从这些历史悠久的茅草与编竹,想着草堂最初建成时的模样。

我们随着人群,走出杜甫草堂。莫名的,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

“诗圣”杜甫就是在这所“斯是陋室”中,居住了四年,并创作了240余首佳作。

纵观历史文坛,多少文人墨客,居所皆都简陋不堪。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如此充盈。周遭的环境,却是如此水木清华。

和我一起去旅行——四川印象:
1、成都——锦里

杜甫关于草堂的诗句

1. 关于草堂的诗句
关于草堂的诗句 1. 杜甫关于成都草堂的诗句有哪些
1、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唐代:杜甫)

译文: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2、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江村》(唐代:杜甫)

译文: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唐代:杜甫)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4、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恨别》(唐代:杜甫)

译文: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译文: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唐代:杜甫)

译文: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唐代:杜甫)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代:杜甫)

译文: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0、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唐代:杜甫)

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1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

译文: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1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1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唐代:杜甫)

译文: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14、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唐代:杜甫)

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1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唐代:杜甫)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2. 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有哪些
1.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父》 唐 杜甫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无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2.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临江仙》 宋 苏轼

译文: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

3.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 高适

译文: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4.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 唐 杜甫

译文: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夜空犹如透明的屏幕,映带出草堂剪影。

5.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草堂》唐 杜甫

译文:曾经我离开草堂时,入侵者遍布成都。现在我回到草堂,成都一切安好。

6.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崔氏东山草堂》 唐 杜甫

译文:玉山上的草堂安静闲适,清爽新鲜,我甚是欢喜。

7.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早秋山居》 唐 温庭筠

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九日酬诸子》清 妙信

译文:没有忘记到东篱下去观赏菊花的约定,带着好酒去那草堂。

9.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草堂即事》 唐 杜甫

译文:十一月在这荒村里建了个房子,这里就只有我的家了。

10.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佐草堂在东柯谷》唐 杜甫

译文:一直听闻草屋的乐趣,十分想在竹林里休憩安睡。
3. 含有草堂的诗句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白居易《村居苦寒》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狂夫》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昨夜秋风吹草堂,客中气象太凄凉。——王冕《有感》 白发悬明镜,青山隔草堂。

——王冕《有感·其一》 草堂上是白云窝,夜半松风唤子起。——王冕《梅花·其四》 萧萧白发濯洽浪,剡曲西南一草堂。

——陆游《白发》 晨起梳头嬾,披衣立草堂。——陆游《晨起》 孤负草堂今夜月,径眠谁与吐奇胸。

——方岳《山中》 今年幸得元戎伴,三到钟山共草堂。——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4. 描写杜甫草堂的诗句
草堂

作者: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5. 有关杜甫草堂的诗句
1.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 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唐·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6. 与杜甫草堂有关的诗句
《堂成》【原文】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赏析】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

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

关合之妙,不见痕迹。《江村》【原文】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0年)。

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首《蜀相》,以抒述惋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恨别》【原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反复吟味。《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

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

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

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首(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重庆市)、忠州(重庆市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
7. 关于杜甫草堂的诗歌
杜甫画像

(北宋)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杜甫草堂的资料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这里因此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现今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从正门进入后,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碑亭和大诗人当年的茅屋故居,茅屋以东是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标志性景观——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其中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刻工绝活”等四绝。

因杜甫曾作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工郎,故称杜工部,祠由此得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内有明、清两代石刻杜甫像,其中明万历三十年(1602)石刻杜甫半身像是草堂遗存最早的石刻像。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

草堂有三个门,其中正门和南门都位于草堂的南部,北门位于西北部。正门和南门相距不远,游人多从这两个门出入。

杜甫草堂在哪里

杜甫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扩展资料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杜甫一生生涯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势把他卷入流离失所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那时的种种社会情景。
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头脑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生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杜甫草堂景点介绍

  导语:幽雅,清静。杜甫草堂是很多旅客都喜欢的景点。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杜甫草堂景点介绍,欢迎借鉴!

  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38号,成都市外西草堂路

   开馆时间:

  夏季7:30—19:00;冬季8:00—18:00

   门票价格:

  成人60元,学生30元

  凭本地的老年证免票,外地70岁免票,节假日除外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和士兵凭有效证件免费,武装警察凭证件免费。

   经过“杜甫草堂”的公交车线路:

  208、82、59、35、170、58、165路公共汽车或自驾游

;

杜甫草堂的主要特点

杜甫草堂是值得一看的景点。

它的特色有杜诗绝唱、书法绝品、楠木绝材。

第一次到这里来的人,需要简单的关注一下这里的信息。

杜甫草堂基础介绍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上百首诗歌,这里因此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现今的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园内亭台林立,古木参天。从正门进入后,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建筑物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工部祠的东北部,是少陵碑亭和大诗人当年的茅屋故居,茅屋以东是盆景园,往南依次是浣花祠、花径、大雅堂和靠近南门的草堂陈列室。

茅屋故居,是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复建的,成为了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观。茅屋东侧的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草堂有三个门,其中正门和南门都位于草堂的南部,北门位于西北部。正门和南门相距不远,游人多从这两个门出入。

杜甫草堂有哪些内部景点?

1.大雅堂

大雅堂门票免费

大雅堂位于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国内最大面积的彩釉镶嵌磨漆壁画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大雅堂开放时间8:00-22:00

2.花径

花径门票免费

花径位于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今天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

花径开放时间8:00-22:00

3.史诗堂

史诗堂门票免费

史诗堂位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史诗堂开放时间8:00-22:00

4.茅屋

茅屋门票免费

茅屋位于成都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重现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茅屋开放时间8:00-22:00

另外,第一次出门旅游要注意不要带太贵重的物品,以及太重的东西,否则旅程会过于麻烦,如果带了信用卡,贵重首饰,照相机等,一定要保管好。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在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时期,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弘治十三年和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GJ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

1、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少陵草堂”碑亭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

3、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草堂简介资料大全 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

1、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2、杜甫草堂简介资料大全,除了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外,在其它的地方还有好几处杜甫草堂,只不过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更为出名一些。

3、同谷草堂,杜甫在同谷的生活艰苦,于是杜甫在同谷只住了一个月,后人在旧址上建立了祠堂纪念杜甫,这便是同谷,子美草堂,也叫诗圣祠”。

4、杜甫草堂还建立了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在杜甫草堂这段时间留下了不少诗,四年时间共作诗240多首,是杜甫的创作高峰时段。

5、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除了典雅清秀的园林区,还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物景点区,内藏史书三万余册,文物两千多件。包括历代杜诗精刻本,手抄本,铅印本等等。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史诗殿堂,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日江风半入云。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你也是位杜迷,一定要去杜甫草堂。

对于真正喜欢诗词的人而言,相当于儒生眼里的孔祠,相当于僧人眼中的那一颗菩提树。相当于道教人士眼里的函谷关,相当于基督,犹大,伊斯兰教徒眼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诗家圣地,浣花草堂!

一个只用平仄和格律就让无数后代文人顶礼膜拜的老人,当年就在这坐破落的草堂中实现了诗歌的集大成。而这个集大成”在杜甫身上是代词,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过誉的形容词。

杜甫就是在这个草堂中,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唐诗的巅峰,并且成圣。

如果圣人有悟道的传说,那么草堂就是杜甫成圣之地。

十分唐诗,杜甫一人便可独占七分。而这七分大多都与这草堂息息相关。

没有体会到杜诗之美的人,绝不会了解杜诗的力量有多么恐怖,绝不会知道杜诗的魅力有多么动人,绝不会知道杜诗的美好有多么绝伦。而这些杜诗基本上都是在草堂期间完成的!

草堂不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而是唐诗的名字!

从唐之后,越是大诗人大词人越了解杜诗的庞大渊博和深不可测,太多太多的典故都是从草堂开始。而草堂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典故。

在草堂之后的每一首诗,都几乎压得后人喘不过气来。从此之后的所有岁月,或许有人质疑杜甫,但绝无一人否定杜诗。每一个技巧,每一套组合,每一种结构,每一处典故,甚至每一个字句都会被后代诗人词人巧妙地化在自己的诗里。当年小可读稼轩词,看到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马上心里就软了一下,这不正是杜诗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呆痴之气么?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某一个人在诗词里的痴总会和草堂里另一个人的痴融在一起。

那不是草堂,

那是诗的圣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