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读后感100字(朱自清威尼斯读后感)_日子_威尼斯_作者

本文目录

  • 朱自清威尼斯读后感
  •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100字
  • 仿照课文《匆匆》第 3 自然段 , 用一段话把你对 “ 时间之流 ” 的感触写下来

朱自清威尼斯读后感

描写思路:以《威尼斯》这本书内容作为主题,真实得描述读后感受,正文:

读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古城的美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掩上书,一个名词却忽然跳了出来:“东方威尼斯,“不禁哑然。

“东方威尼斯”何许地也?就我所知,仿佛是用来称呼苏州的苏州有水,有园林,有历史,似乎和这称号很配了。可是仔细一想,威尼斯的水多干净呀,苏州的水现在能比吗?威尼斯的古迹保留得多好,可苏州呢?除几个园林外,古巷子是一条接一条地拆呀。戴着这顶帽子而两相对比,整个给自己脸上抹黑。

于是悄悄的,好像现在多有人把浙江周庄称为“东方威尼斯”了。称呼的人得意了:周庄环保不错,老房子也没拆,这顶帽子大约可以戴稳了吧?可戴帽子的人却不想一想,威尼斯何许地位也?

是地中海商业的心脏,论文化则有丁托莱托、提香、卡奴乔、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有拜伦的英雄,有柔媚的夜曲,这些无论在世界政治经济史上还是文化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的名字,周庄能比吗?这顶帽子大得过分,戴在头上怎么看怎么像偷来的。

说到底,安上“东方”两个字就有一种默认了低人一等的味道,且预先摆出了一付无赖嘴脸:怎么样?不像?听好了,我这可是“东方”的!

这类称号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甚嚣尘上,风行一时,现在不太多见了。大约是长袍而礼帽的先生们也觉得这顶帽子不大合适了,只是走出衣帽铺换了一身打扮的时候,竟鹤鳖而纶巾的少,西服而礼帽的多了。

要知道,中国人穿西装十个有九个难看。要么不知道怎么穿,要么穿上不合体,要么气质就不对,还是像偷来的,现在这顶帽子,大约是因为有衣服相配,底气足了一些吧,不再号为 “东方的”而高举名牌:“中国的。”

我们有“中国的硅谷”中关村。这样的口号提出来,总还算是一个有志气的目标吧。可我就不懂了,干嘛非得是“硅谷”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呢?人家“硅谷”十了多少年了,你再学人家就无论如何谈不上超越,永远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了。

说到底还是信心不足。为什么不另辟蹊径呢?比尔盖茨来中国,IT业的老总们一窝蜂地南下给他捧场,值得吗?格局狭小,胸襟狭窄,目光局促,就算能说出几句“豪言壮语”,还是像硬着头皮,打肿了脸充胖子。

从威尼斯开始,谈了这么多。其实我无非是想说,苏州也好,周庄也好,中关村也好,站稳了脚跟自己要做好。当全世界瞩目不能不看你时,那些来自西方的帽子,就可以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朱自清《冬天》读后感100字

这篇文章是我从我表姐的语文书上看到的。它的名字是《冬天》,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儿时住在扬州,他在那住了13年。长大以后他著有《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脍炙人口的著作。晚年患有严重胃病,而且朱自清家境贫穷,但他坚决不吃美国资助日本的面粉。最后朱自清因病在北京去世。
这篇文章像三张照片一样,第一节像一张照片:爸爸从氤氲的热气中夹起一块块豆腐,送往朱自清和哥哥的酱油碟中;第二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s君和p君乘着小船在西湖上划着;第三节也像一张照片:朱自清、孩子和妻在台州天真的笑着……
写到这里,我想,为什么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能足以温暖寒冷的冬天?然后,我又想到了我自己……
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地上堆满了积雪,我非常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的,我赶紧奔下楼梯,迫不及待地扑进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可是,刚一下楼梯,脚一滑,就“扑咙”地摔了一个“狗啃泥”。我疼得哇哇直叫,这时,哥哥看见我,赶紧跑过来,扶起我,对我说:“弟弟,你摔疼了吗?”他帮我拍了拍腿上的积雪。我们面对面,笑了。
还有一次,我急匆匆地给老师送作业,结果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这时,一位大哥哥走过来,把我扶起来,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啊!我明白了!亲情!友情!爱情!风雪无情人有情,只要这个人间充满爱,无论外面多么的冷,我们的心永远都是温暖的!

仿照课文《匆匆》第 3 自然段 , 用一段话把你对 “ 时间之流 ” 的感触写下来

愁苦的时候,日子从愁绪中过去;眨眼的时候,日子从眼皮上闪过去。我想留住时间的脚步,当我起身追赶落日的余晖时,他便不着痕迹地从我头顶掠过,等夜幕降临,我告别一个白天,他又躲藏在夜色中匆忙行转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扩展资料:

句子理解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