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尊贵还是乌拉那拉氏(乾隆不是很爱富察氏吗,那富察氏死后为什么又立乌拉那拉氏为后呢)_乌拉_乾隆_皇后

本文目录

  • 乾隆不是很爱富察氏吗,那富察氏死后为什么又立乌拉那拉氏为后呢
  • 为什么在满族镶黄旗是8旗中最尊贵的
  • 乾隆和乌拉那拉氏真实历史
  • 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乌拉那拉氏历史原型)
  • 同级嫔妃之间相遇,没封号的向有封号的行礼对吗
  • 乾隆一辈子共立过3个皇后,她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 同为乾隆的皇后竟有天壤之别 乌拉那拉氏死后连封号都不赐
  • 历史上真正的乌拉那拉氏,虽然成为了乾隆的皇后,却过尽悲情人生
  • 在满洲的八旗之中,哪一旗是其中地位最高的

乾隆不是很爱富察氏吗,那富察氏死后为什么又立乌拉那拉氏为后呢

乾隆是很爱富察氏,富察氏死后又立乌拉那拉氏为后是因为后宫需要一个人来掌管后宫的事物,也需要一个能够母仪天下的人来做天下女子的榜样,因此才立乌拉那拉氏为后。并且皇上本来是不愿意再立后,但是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顺从懿旨,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在立后之前特地乾隆静安庄向先皇后告知此事。

扩展资料:

在乾隆心中,他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富察皇后,史料记载:富察氏死后,乾隆异常悲痛,连续九天,每天都在皇后灵柩前三次摆上供品。

并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作为她的谥号。在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灵柩安放在裕陵地宫的四年里,乾隆皇帝竟为她祭奠了100多次,而且多次饮酒作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缅怀的内疚之情。所以可想而知,乌拉那拉氏在乾隆的心中地位因为富察的对比越来越低。

为什么在满族镶黄旗是8旗中最尊贵的

这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其晚年时期,把八旗中的正黄旗分配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统领。而努尔哈赤则只保留了镶黄旗。从这一时期开始,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之首,自然在八旗中的地位也是最尊贵的。

至皇太极时期,其把正黄旗收回,但这时的正黄旗的地位已与镶黄旗有一定的距离。至顺治时期,清政府对八旗正式排序,序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镶黄旗地位最高,镶蓝旗地位最低。

扩展资料:

镶黄旗创建于1615年,旗帜的设计为黄色镶红边。镶黄旗没有设置旗主,由皇帝亲自率领。在八旗中,镶黄旗的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其成员为皇亲国戚,地位却最为尊贵。

清朝的9大贵族世家,即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另外两个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全都出自于镶黄旗。

乾隆和乌拉那拉氏真实历史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据史料记载,那拉氏的祖先是海西女真辉发部的国主,后被编入满洲镶蓝旗,继后乌拉那拉氏算是根正苗红的八旗女子。

而清朝历史上,除了清高宗继后乌拉那拉氏外,还有两位乌拉那拉氏皇后。第一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孝烈武皇后”,生育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第二位:清世宗雍正帝的结发妻子“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也算是后族,只是,那拉氏没有在朝中为官的直系亲属,因此继后乌拉那拉氏比不过清高宗的嫡妻孝贤皇后。

继后乌拉那拉氏出生于康熙年间,在雍正年间被雍正赐给第四子弘历为侧福晋。由于高贵的出生,比乾隆小7岁的乌拉那拉氏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富察氏。

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史称“乾隆帝”。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高贵妃、侧福晋乌拉那拉氏为娴妃。由于乌拉那拉氏家族在朝中不得力,原本地位低于她的高氏成了贵妃。而娴妃也并不算得宠,地位低于她的金氏、苏氏甚至比她还不得宠的珂里叶特氏都比她先有了皇子皇女。在后宫稳坐十多年的娴妃,一直无子嗣。但乾隆帝还是给她晋了位份,于乾隆帝十年晋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乌拉那拉氏的好日子也就开始了……

由于中宫虚位,乾隆帝奉皇太后谕旨,将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由此乌拉那拉氏也成为了清朝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两年后,娴皇贵妃也顺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成为了乾隆帝第二位皇后。


乌拉那拉氏不仅母仪天下,还颇得乾隆帝恩宠。做了侧福晋、妃子十多年没子嗣。做了皇后就两年,就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嫡子一个嫡女,分别是:十二阿哥爱新觉罗·永璂。、五公主以及十三阿哥爱新觉罗·永璟。

四年内生了三个孩子,可见乌拉那拉氏很是受宠。虽说这三个孩子让乌拉那拉氏的人生到达了顶峰,但是在乾隆二十年五公主夭折后开始,她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女儿死后两年,乌拉那拉氏的生母也相继去世,同年幼子皇十三子永璟也夭折了。儿女与母亲的离世,让乌拉那拉氏陷入低潮与悲痛之中。可乾隆帝在此时又纳了不少后妃,拜尔葛斯氏的伊贵人、和卓氏的和贵人。

令妃也正得盛宠。不过乾隆帝也是心疼继后的,在乾隆三十年,继后与乾隆南巡。在南巡途中乾隆还为乌拉那拉氏庆生,但此次南巡却也成了乌拉那拉氏人生进入低谷期的转折点。

南巡两个月后,继后乌拉那拉氏突然被乾隆帝安排额驸福隆安走水路送回京城,还收回了继后的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并要求继后留在翊坤宫中不许见一人,只留下两个宫女伺候。

虽然乾隆帝并未废后,但继后的遭遇算是不废而废。

乌拉那拉氏被软禁一年后,薨逝。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并未哀伤,反而觉得是继后福薄,还要达成按照皇贵妃的礼葬了她,就连国孝三年都没有。作为继后没能与乾隆帝合葬,反而只能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

乾隆狠心对待那拉氏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她没有感情,那拉氏最后也想通了这一点,其实她要的不多,只要儿子能够得到应得的,什么娇宠,什么地位,什么名分,她统统都可以放弃。可当这一切都得不到时,她的内心是崩溃的,尤其是乾隆对令妃的宠爱,极有可能爱屋及乌,让令妃的儿子做储君,这从之后的历史事实也可以得到印证。只是皇权之下,即便贵为皇后,也终究只能沦为帝王的奴隶,那拉氏不免让人感到唏嘘和同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乌拉那拉氏历史原型)

《如懿传》乌拉那拉氏历史原型:历史上最后一位乌拉那拉氏皇后

文/ 无计 文史

最近不知为何,《延禧攻略》与《如懿传》都被平台下架了。这两部宫斗剧,当年上线的时候相当受欢迎,也捧红了不少演员。在热度方面,《延禧攻略》胜于《如懿传》,但在演技和细节方面《如懿传》完胜《延禧攻略》。

《如懿传》是个悲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乌拉那拉氏青樱与“乾隆帝”的爱情故事,两人从初恋的甜蜜到最后的相看生厌。虽说青樱也曾得到过“乾隆帝”的真心,但最后他还是负了她。青樱断发为祭,与“乾隆帝”恩断义绝。

周迅所演绎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幸福又悲惨。那么历史上清高宗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她的人生又是如何呢?

要说这一位继后,那一定要先了解了解“乌拉那拉氏”家族。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据史料记载,那拉氏的祖先是海西女真辉发部的国主,后被编入满洲镶蓝旗,继后乌拉那拉氏算是根正苗红的八旗女子。

而清朝历史上,除了清高宗继后乌拉那拉氏外,还有两位乌拉那拉氏皇后。第一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孝烈武皇后”,生育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第二位:清世宗雍正帝的结发妻子“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也算是后族,只是,那拉氏没有在朝中为官的直系亲属,因此继后乌拉那拉氏比不过清高宗的嫡妻孝贤皇后。

继后乌拉那拉氏出生于康熙年间,在雍正年间被雍正赐给第四子弘历为侧福晋。由于高贵的出生,比乾隆小7岁的乌拉那拉氏地位仅次于嫡福晋富察氏。

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史称“乾隆帝”。册封嫡福晋富察氏为皇后,侧福晋高氏为高贵妃、侧福晋乌拉那拉氏为娴妃。由于乌拉那拉氏家族在朝中不得力,原本地位低于她的高氏成了贵妃。而娴妃也并不算得宠,地位低于她的金氏、苏氏甚至比她还不得宠的珂里叶特氏都比她先有了皇子皇女。在后宫稳坐十多年的娴妃,一直无子嗣。但乾隆帝还是给她晋了位份,于乾隆帝十年晋为娴贵妃。

你以为乌拉那拉氏的人生只是这样平平无奇吗?错了。乾隆十三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乌拉那拉氏的好日子也就开始了......

由于中宫虚位,乾隆帝奉皇太后谕旨,将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由此乌拉那拉氏也成为了清朝首位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两年后,娴皇贵妃也顺利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成为了乾隆帝第二位皇后。

乌拉那拉氏不仅母仪天下,还颇得乾隆帝恩宠。做了侧福晋、妃子十多年没子嗣。做了皇后就两年,就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嫡子一个嫡女,分别是:十二阿哥爱新觉罗·永璂。、五公主以及十三阿哥爱新觉罗·永璟。

四年内生了三个孩子,可见乌拉那拉氏很是受宠。虽说这三个孩子让乌拉那拉氏的人生到达了顶峰,但是在乾隆二十年五公主夭折后开始,她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女儿死后两年,乌拉那拉氏的生母也相继去世,同年幼子皇十三子永璟也夭折了。儿女与母亲的离世,让乌拉那拉氏陷入低潮与悲痛之中。可乾隆帝在此时又纳了不少后妃,拜尔葛斯氏的伊贵人、和卓氏的和贵人。令妃也正得盛宠。不过乾隆帝也是心疼继后的,在乾隆三十年,继后与乾隆南巡。在南巡途中乾隆还为乌拉那拉氏庆生,但此次南巡却也成了乌拉那拉氏人生进入低谷期的转折点。

南巡两个月后,继后乌拉那拉氏突然被乾隆帝安排额驸福隆安走水路送回京城,还收回了继后的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并要求继后留在翊坤宫中不许见一人,只留下两个宫女伺候。(当时只有答应才只有两个宫女伺候)

虽然乾隆帝并未废后,但继后的遭遇算是不废而废。

乌拉那拉氏被软禁一年后,薨逝。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并未哀伤,反而觉得是继后福薄,还要达成按照皇贵妃的礼葬了她,就连国孝三年都没有。作为继后没能与乾隆帝合葬,反而只能被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

继后乌拉那拉氏被乾隆帝如此对待,根据史料记载是她断发的原因。可是她为何断发,无从可知。有二种猜测:第一种她断发是为了威胁乾隆帝不能册封某位妃子;第二种她对皇太后不敬,惹怒了孝子乾隆。

无论是什么原因,继后乌拉那拉氏她的人生真的是跌宕起伏了。

而清朝历史上的三位乌拉那拉氏皇后,都算是比较悲惨的。第一位被逼殉葬,第二位因长子夭折,还未坐上皇后就去世了。第三位继后乌拉那拉氏,她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最终悲剧收场。而在继后乌拉那拉氏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乌拉那拉氏皇后,在她之后再无乌拉那拉氏女子进宫为妃。

同级嫔妃之间相遇,没封号的向有封号的行礼对吗

在我国古代的很多朝代中,按照规矩来说,同级嫔妃中没有封号的的确是要向有封号的行礼的。但是封号并不是嫔妃们论高低的唯一标准,嫔妃们论尊卑还需要看宠爱程度、有无子嗣、有无权力、背景多深厚等。

虽然说古代人都十分重视嫡庶尊卑,但是这嫡庶尊卑其实也是人定的,尤其是在后宫中,嫡庶尊卑都是随时可能出现变化的,所以后宫的规矩并不能完全当真。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我国古代的朝代后宫中的妃嫔都是分等级的,低等级的妃嫔都要向高等级的妃嫔行礼,而有封号的妃嫔又在同等级的妃嫔中算是比较高贵的,所以按理来说,没有封号的妃嫔就应该向有封号的同级妃嫔行礼。

然而,古代的后宫毕竟是复杂的,所以封号并不能完全决定身份尊卑。就拿乾隆皇帝时期的嫔妃来说,当时的纯慧皇贵妃还是贵妃的时候,因为子嗣比较多,所以她在后宫的地位是高于同为贵妃的娴贵妃的,而纯慧皇贵妃比起同样多子的淑嘉皇贵妃又要低一等,这是因为淑嘉皇贵妃比纯慧皇贵妃更加得宠,所以淑嘉皇贵妃死后得到了与乾隆皇帝一起合葬的待遇,而纯慧皇贵妃并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另外,子嗣和家族也是古代嫔妃们论高低的重要依据,例如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就比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更尊贵,因为富察皇后身后的富察氏是比乌拉那拉氏皇后的家族更加显赫的,再加上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的发妻,所以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爱也更多一些,因此,即便两位都是皇后,但是富察皇后在后宫中的地位就是要高于乌拉那拉氏皇后的。

乾隆一辈子共立过3个皇后,她们的结局分别如何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他的在位时间也是长达60年。乾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在农业生产,外交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除了前朝,乾隆的后宫也十分地充盈,他在位期间一共立过3位皇后。

第一位,富察氏

富察皇后是乾隆的原配皇后,也是乾隆最钟爱的一个女人。她出生于名门望族,又是雍正亲自指配给乾隆做嫡福晋,将来做国母的,所以她的教养和个人能力一定优于其他女子。然而不幸的是她的两个儿子早夭,彻底摧毁了她的心智,大病一场。身体刚刚见好,又陪着乾隆南巡,还未返回皇宫之前,就已经病死了,年仅37岁。

第二位,乌拉那拉氏

相比于原先的富察皇后,乌拉那拉氏无论在外貌上还是个人能力上都略显逊色,再加上乾隆深爱着富察氏,对乌拉那拉氏也就不怎么重视,二人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乌拉那拉氏还选择了断发。这一行为激怒了乾隆,将她打入冷宫。最后,乌拉那拉氏就在冷宫病死了,死后乾隆也没有悲伤,并且只是把她葬在了纯贵妃的陵墓之中。

第三位,魏佳氏

魏佳氏原本是一个宫女,因为姿色尚佳,迷住了乾隆,被乾隆立为令妃。她的生育能力很强,为乾隆生了四子六女,乾隆对她也是十分宠爱。最终死于疾病,享年49岁。

综上所述,乾隆的三位皇后,前两位的结局都是比较悲惨的,只有最后一位魏佳氏结局还算是比较良好,得以善终。

同为乾隆的皇后竟有天壤之别 乌拉那拉氏死后连封号都不赐

一部《延禧攻略》让无数人都知道了乾隆时期的内宫之风,在剧中乾隆的皇后一共是有2位,分别是富察氏和那拉氏,富察氏死的早,而那拉氏在剧中有又是个非常坏的女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这样吗?乾隆爷的皇后也确实是就2位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还原一下历史。

乾隆爷的三个皇后

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皇帝一共是有三个皇后,其中两个是他还在位的时候所封,另外一个是去世之后给追封的,分别就是富察氏、那拉氏和魏氏(也就是嘉庆皇帝的母亲),两个他是恩爱有加,一个却是恨之入骨,我想看过《延禧攻略》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所指的是哪个为皇后了吧,就是乌拉那拉氏。

1、富察氏(孝贤皇后)

孝贤皇后富察氏在历史上有着满清第一皇后的称号,其名头甚至能够和孝庄皇后有得一比,他也是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是第一个乾隆的皇后。只可惜她去世的早了(病死的),不然哪有魏氏和乌拉那拉氏的份。她去世之后乾隆皇帝还非常的伤心,郁郁寡欢了好长的时间,每年都要祭拜她,乾隆爷的《述悲赋》也是作出来悼念他的,可见其用情之深。

2个儿子相继夭折

孝贤皇后和乾隆一共生有4个孩子,2男2女,皇长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本来乾隆爷已经是内定好永琏为太子的,却没想到因感染风寒9岁的永琏便去世了,去世之后乾隆和孝贤皇后痛不欲生,后来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却没想到永琮却又感染上了天花,也离开了她,连续两次丧子的打击对她来说是太大了,一直郁郁寡欢,后来乾隆爷想为她散心,组织出去游玩,但却没想到她却因风寒死在了船上。

2、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爷的第二皇后,也是皇帝最恨的女人,喜欢在后宫搬弄是非,杀害他的皇子,杀害他的妃子,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了,死后也还没有得到乾隆的原谅,将其以贵妃的丧葬规格入殓的,还不允许她入葬裕陵地宫,就连封号都没有赐,你说悲不悲哀?不过谁要你这么坏呢,实在是罪有应得了,我在看《延禧攻略》时恨不得就冲进去手撕了她。

3、魏氏(追封孝仪皇后)

剧中的魏氏原本是孝贤皇后的一个丫鬟,因为富察氏的死,被他知道是宫中其他妃子所为,便想尽办法进入后宫中,因为其性格聪慧,深的乾隆的欢喜,一步步从贵人晋升为皇贵妃,生皇十五子颙琰,后来极为大统,为嘉庆帝,并追封魏氏为孝仪皇后。死后和乾隆同葬,世世代代陪伴着乾隆。

历史上真正的乌拉那拉氏,虽然成为了乾隆的皇后,却过尽悲情人生

在影视中的乌拉那拉氏有很多种版本,还珠格格中严厉的恶毒皇后是她,《延禧攻略》中攻于心计、杀伐果断的娴妃是她,《如懿传》中机灵聪敏却败于爱情的如懿也是她,那么多种不一样的演绎让乌拉那拉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历史 上真正的乌拉那拉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乌拉那拉氏的父亲并不是朝廷重臣,只能算是乾隆身边的一个佐领,地位并不算高,但是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地位比较显赫,同宗族的乌拉那拉·阿巴亥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孝烈武皇后,还有一位就是雍正的孝敬宪皇后,为了家族的荣誉考虑,她极力请求雍正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宝亲王弘历,但是当时的弘历身边已经有嫡福晋富察氏了,所以乌拉那拉氏只能作为侧福晋,有了前面两代皇后的楷模,乌拉那拉氏进入王府之后就一直安安分分的。乌拉那拉氏也许不知道,嫁入宝亲王府其实是她悲剧的开始。

乾隆二年的时候,乌拉那拉氏被册封为娴妃,嫡福晋富察氏被册封成皇后,侧福晋高氏被册封了高贵妃,格格苏氏封为纯妃。在这四个女子之中,乌拉那拉氏是最不受宠的一位,富察氏是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两个人的情谊非常深厚,侧福晋高氏又天生丽质很讨乾隆的喜欢,纯妃和富察氏关系一向很好,加上才华出众,也被乾隆青睐。乌拉那拉氏是被雍正赐给乾隆的,并不是乾隆自己想要的,和其他的相比,就逊色很多,不过从乾隆给她的名号看,“娴”字代为文雅、稳重,也可看出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的的尊敬,说明了乌拉那拉氏安守本分的表现受到了乾隆的肯定。

乾隆十年元旦的时候,高贵妃突然染病去世,正月二十三乾隆将高贵妃封为皇贵妃以示宽慰,为了给皇贵妃祈福实现普天同庆,乾隆把娴妃封为娴贵妃、纯妃为纯贵妃。乌拉那拉氏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才到了贵妃的位置,而且这个头衔还是因为高贵妃才得到了,可想而知这个名号对于娴贵妃是有多么的讽刺。在那之后的三年,皇后纯贵妃,嘉妃金氏、舒妃叶赫那拉氏都生下了孩子,这时候的乌拉那拉氏就更加尴尬了,同一个位份的,就她一个人不受宠还没有孩子。要知道在后宫中,没有孩子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不过乌拉那拉氏也算是因祸得福,没有子嗣恰恰也让她登上后位提供了基础。
在乾隆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的时候,乌拉那拉氏终于迎来了登上皇后之位的机会,皇后富察氏崩,乾隆追谥其为孝贤纯皇后。皇后的位置空了出来,皇太后担心乾隆,也提醒了几句。“皇后必须出自满洲上三旗——这是政治上的必须条件,且需有相当的资历和位分。”当时宫里面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娴贵妃一个人,而且娴贵妃没有孩子,事情也少,富察皇后走了之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打理,需要一个人来整理这些。娴贵妃的业务能力是可以的,但是当时的乾隆还沉浸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之中,在他心中,后位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所以当时的乾隆没有立刻让娴贵妃成为皇后,而是让她成为皇贵妃来管理六宫的事物。在感情上面,乌拉那拉氏是输的彻彻底底的,这也注定了她成为爱情和权力之间的牺牲品。

皇后的位置空了两年,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他突然反思到不是乌拉那拉氏不如富察氏,只是因为自己更加偏爱富察氏一点,所以冷落了乌拉那拉氏。既然乌拉那拉氏没有做错什么,他也就顺从了太后的意思,把乌拉那拉氏推上了后位,并且和她好好的培养感情。一年之后,乌拉那拉氏就怀上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十二皇子永璂,后来有生下了皇帝的第五个女儿,第十三皇子永璟。连生三子,也可以看出皇帝和皇后之间有了比较深厚的情谊。只是好景不长,令妃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

令妃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只比十三皇子晚半年,所以说在皇后怀孕的时候,皇帝的宠爱就已经转移给了令妃。令妃在的时候几乎拿走了乾隆的所有宠爱,她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有着非常强大的生育能力。富察皇后对令妃是有知遇之恩的,在富察皇后死之后,她一直都在查找富察皇后的真正死因,当她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乌拉那拉氏的时候,她才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行动,先是拿走了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宠爱,再在南巡的时候给了她致命一击。
在此次南巡途中,据清史记载“皇后,乌拉那拉氏……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乌拉那拉皇后在南巡至杭州之时竟当着皇帝、太后的面削剪自己的头发。在满洲人的习俗中,剪头发是一种很忌讳的行为,皇后只有在皇帝或者皇太后去世的时候才可以剪头发,乌拉那拉氏这疯狂的举动让乾隆和太后都非常生气。后来的乌拉那拉氏一直被幽禁,次年就去世了,带着皇后的称号葬入裕陵妃园寝与纯惠皇贵妃葬在一起。乌拉那拉氏断发的原因一直都是 历史 上的一个谜题,按照野史来说,乌拉那拉氏在劝诫皇帝不要沉迷女色时被乾隆说小心眼,气极了就剪了头发。
不过这个也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之前的种种已经让乌拉那拉氏积压了太久了,她从进入宝亲王府开始,似乎就一直都是别人的附庸品,后来皇帝好不容易对她好,给她宠爱。令妃的出现却拿走了所有。她似乎就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小心谨慎,步步惊心。乌拉那拉的姓氏的确给了她很大的荣耀,但是也是禁锢她最深的枷锁。不知道在削发的那一刻,她有没有后悔出生在乌拉那拉氏中?

在满洲的八旗之中,哪一旗是其中地位最高的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清朝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过程,从努尔哈赤13副盔甲起兵,到顺治入关、康熙统一全国,绝对是史诗级的过程。清朝能够发家,“八旗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早期努尔哈赤建旗时,只设立了正黄、正红、正白和正蓝四旗,而镶黄、镶红、镶白和镶蓝四旗是时隔15年之后才增设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旗之制正式确立。

在这八旗之中,如果单从颜色上来区分,两黄旗无疑是最尊贵的。在中原文化中,黄色在天地五行中属土,这种“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为五行之尊。这种道家提出的理论后来又被儒家吸收借鉴,以至于属“土”的黄色,被附加上了“正统”以及“尊崇”的色彩,隋唐以后成为了皇权垄断的专属颜色。通过一些古代影视剧我们也不难发现,皇宫里的主打色就是黄色,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宫殿里的帘子。

努尔哈赤喜读《三国演义》,也通晓汉文化,也知道黄色在各颜色之中的崇高地位?所以从分派八旗指挥权开始,两黄旗就格外被努尔哈赤所重视,正红旗主和镶红旗被交给了代善、正白旗交给了皇太极、镶白旗给了杜度、正蓝旗给了莽古尔泰、镶蓝旗给了阿敏,至于正黄旗主和镶黄旗努尔哈赤都留给了自己。

清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了巩固权力,对各旗旗色和旗主进行了调整。他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旗色改为正白旗和镶白旗,随后又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原镶白旗改为镶黄旗,旗主也由原先的杜度改为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的这一番变动,让原先各主旗贝勒的权力分散,其自主性也明显降低,围绕皇太极的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失败后诛,正蓝旗便落到了皇太极之手。当时皇太极亲领的只有正黄一旗,于是皇太极将正黄旗与正蓝旗重组,编成了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而原先给豪格统领的镶黄旗,也被改成了正蓝旗。自此,正黄与镶黄两旗固定下来,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再有变动。

需要说明的是,两黄旗编制的固定,并不代表满洲八旗的其他各旗固定。

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因被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陷害下狱随后暴亡,正蓝旗无主,多尔衮顺理成章的收入了自己的囊中。当时多尔衮只统率正白旗,于是他两正蓝旗与自己的正白旗重新整编,成了新的正白和镶白两旗,而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被他改成了正蓝旗,这便是八旗旗色的最后一次变动。

从八旗旗色的变动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在将自己直接指挥的旗变成黄旗,所以八旗之中最尊贵的旗色无疑是两黄旗。但是正黄和镶黄两黄旗之中,哪一旗才是地位最高的呢?

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暴毙,顺治帝开始亲政。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他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直辖,并且将皇帝亲统的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定为“上三旗”,其余五旗则为“下五旗”。

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亲兵,包揽了禁卫皇宫、保卫皇帝任务,下五旗则驻守京师及各地。至雍正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再一次对八旗进行了调整,并且以镶黄旗为头旗。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八旗之中以“上三旗”为尊,而“上三旗”之中又以镶黄旗为首。整个八旗之中,哪一旗最尊贵已经很明确了。有清一代的9大贵族(即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以及2大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无一例外都出自于镶黄旗。

清朝这股以镶黄旗为尊的风气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慈禧,慈禧本来出身于镶蓝旗,但是在一步步成为大清帝国的最高实际统治者之后,她也将自己全家的旗籍抬入了镶黄旗。为何上三旗里的正黄、正白不行,偏偏要进镶黄旗?慈禧此举足以证明了,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中最尊贵的一旗。至于正黄旗,虽然同为皇帝亲掌且颜色纯黄,但在事实面前也只能向镶黄旗低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