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如懿此人吗?如懿的历史原型_皇后_乾隆_乌拉

历史上真有如懿此人吗

没有如懿这个人,但是其原型是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继后出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月11日),她比丈夫乾隆皇帝小7岁,比孝贤皇后小6岁,比淑嘉、纯惠两位皇贵妃小5岁,就算是剧中一直称她为“姐姐”的愉妃历史上也比她大4岁,潜邸众人中当属那拉氏年纪最小。

本籍镶蓝旗人,是辉发国主的后代,但到她这一代已经没落,父兄在仕宦上并不算亮眼。其父讷苏肯终身只有世袭的正四品佐领一职,哥哥讷礼承袭父亲的职位,也只是佐领。

扩展资料: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本名辉发那拉氏,在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两年后册立。这位皇后在《如懿传》里叫如懿,在《延禧攻略》中叫娴妃,她也是《甄嬛传》里的青樱。在《还珠格格》里,她就只叫“皇后娘娘”。

历史上,乾隆与这位皇后的感情较为淡薄。虽然有了继皇后那拉氏,乾隆仍经常作诗怀念富察氏,比如在他四十岁生日那天,大家都在为“中宫初正名偕位,万寿齐朝衣与冠”而庆贺,乾隆却“有忆那忘桃花节,无言闲倚桂风寒”。在继皇后陪同他去真定行宫时,乾隆也想起旧人:“劝餐非昔侣,举案是新缘。”在《还珠格格》中皇后因为紫薇和小燕子的事情愤怒得拿起剪刀要绞头发。

在历史记载中,这位那拉皇后随驾南巡时突然自断青丝,这在尊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皇帝当即将她遣送回京,并且没收册封她为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时发的四份金册宝印,并打入冷宫。半年后,她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后辉发那拉氏

如懿的历史原型

纯帝继皇后(1718—1766),乌拉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封为皇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

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扩展资料

人际关系:注:以下是电视剧的人物关系

封号:青樱格格→侧福晋→娴妃→娴贵人→庶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断发后被收回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四份册宝,只保留皇后位号,可说是不废而废)。

家人:父亲乌拉那拉·那尔布,母亲郎佳氏,一弟一妹。

丈夫: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子女:十二阿哥永璂、皇五女固伦和宜公主爱新觉罗·璟兕、十三阿哥悼瑞皇子爱新觉罗·永璟。

养子:大阿哥和硕定安亲王永璜、五阿哥和硕荣亲王爱新觉罗·永琪。

姑母:乌拉那拉·宜修、乌拉那拉·柔则(两位皇后的之和的历史原型为孝敬宪皇后)。

好友:珂里叶特·海兰、寒香见、陈婉茵、叶赫那拉·意欢、巴林·湄若、苏绿筠。

宿敌:高晞月、金玉妍、卫嬿婉、富察·琅嬅、索绰伦·阿箬、博尔济吉特·厄音珠。

贴身侍女:惢心(中期出嫁)、阿箬(后叛主求荣)、容佩(后期心腹)。

心腹:李玉、江与彬、凌云彻。

随从/侍女:三宝、小福子、菱枝、芸枝、水芝。

寝宫:延禧宫→冷宫→翊坤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如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懿

乌拉那拉氏如懿原型是什么

型为清高宗乾隆帝的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乾隆帝继皇后(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辉发那拉氏(《清史稿》记载乌喇那拉氏为误),满洲正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雍正年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谕档》记载)(乾隆后称其忤旨截发);五月十四日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皇后。

如懿传如懿就是娴妃吗《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都是围绕乾隆及其妃嫔之间的宫廷生活展开的,演员不同、感情主线不同,使得两部剧的剧情走向有着千差万别。

在《延禧攻略》里娴妃成为继皇后,《如懿传》里青樱改名为如懿后也成为了继皇后。那究竟《如懿传》里的如懿是不是《延禧攻略》的娴妃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据了解,《如懿传》的如懿,其实就是《延禧攻略》里的娴妃,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如懿传》里的继皇后全名叫“乌拉那拉·如懿”,《延禧攻略》里全名叫“辉发那拉·淑慎”。实际上,《延禧攻略》对于这位皇后的体现才是最贴近历史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