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祯院士逝世(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逝世,该院士一生中有何成就)_圆明园_园林_院士

本文目录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逝世,该院士一生中有何成就
  •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逝世,享年90岁!该院士一生中有何成就
  • 想考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的博士,请问哪个导师比较好谢谢
  • 孟兆祯逝世,曾设计全国唯一川剧主题公园!他为我国做出哪些贡献
  • 全中国一共有多少个院士
  •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哪些导师比较好呢
  • “天人合一”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
  • 到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
  • 关于圆明园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逝世,该院士一生中有何成就

孟兆祯院士1932年9月13日生于湖北武汉,1952年9月考上北京农业大学园艺花卉系园林设计课程学习,1956年7月大学毕业回校,因院系调整进到北京林学院城市及住宅区园林绿化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其前身)执教,依次参加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技术专业及其风景园林系的筹备工作中,1988年出任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务长,1999年入选中科院院士院士。孟兆祯院士学养深厚,功底精工细作。

一生从业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专注于承继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民族传统,提倡“左图右画开卷有益,模山范水出户方精”,开拓性明确提出以寓情于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案编码序列和园林设计理法——“孟氏六涵”;

学术研究经典著作《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和《园衍》,变成以《园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观念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里程碑式学术研究集成化;组织深圳仙湖景色动植物园总体方案设计、毛主席纪念堂院落环境艺术设计、北京奥林匹克湿地公园“林泉奥梦”假山制作等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规划新项目,在我国风景园林学术界具备里程碑式实际意义;依次获我国风景园林学好成就奖、我国林业科技荣誉奖、我国风景园林学好科技创新一等奖,

广东省深圳市城市基本建设一等奖和住建部出色设计奖等荣誉。孟兆祯院士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孟兆祯院士的去世是中国学界、高等职业教育界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巨大损失。它的学术造诣和思想境界将永远为我们牢记和敬仰,它的创新精神和崇高品质将永远为我们尊敬和学习培训!孟兆祯院士千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逝世,享年90岁!该院士一生中有何成就

据北林园林景观新闻资讯官方微博信息,共产党优秀共产党员、中科院院士资深院士,知名风景园林学家、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学家,北京工业大学园林学院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别在北京市去世,寿终90岁。孟兆祯教授1932年9月13日生于湖北武汉,1952年9月考上北京农业大学园艺花卉系园林设计课程学习,1956年7月大学毕业回校。

因院系调整进到北京林学院大城市及住宅区园林绿化系(北京工业大学园林学院其前身)执教,依次参加北京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及其园林规划设计系的筹备工作中,1988年出任北京工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务长,1999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园林规划设计权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好声誉董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绿化园林咨询顾问组长等社会职务。

共产党优秀共产党员、中科院院士资深院士,知名风景园林学家、园林规划设计教育学家,北京工业大学园林学院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孟兆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7月15日23时12分别在北京市去世,寿终90岁。孟兆祯教授一生从业园林规划设计规划与设计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专注于承继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民族传统;小编的《园林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变成国内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首选教材内容。

依次塑造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44名、博士研究生1名。送行孟兆祯教授!孟兆祯教授为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上世纪70时代起,孟兆祯教授就给北京植物园的规划调整基本建设、专类园基本建设、植物科普、文艺活动等方面给与数次具体指导。亲身参加制定了北京植物园宿根园;如今动植物园绚秋苑,依然保留着孟兆祯教授题词的石雕。

想考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的博士,请问哪个导师比较好谢谢

林大的几位博导人品和学术都没有问题,孟先生固然能力高,但是毕竟上了年纪。其他几位博导虽然年轻,但是自己的硕士博士都是一堆一堆的。所以看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了,要是单纯学术上的话,都没问题,你要是说想什么事业发展的话我估计则么大年纪了还是得靠自己吧!

孟兆祯逝世,曾设计全国唯一川剧主题公园!他为我国做出哪些贡献

孟兆祯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园林学家、风景园林教育家,提出以借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序列和造园理法;出版著作《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园衍》等;主持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林泉奥梦”假山设计等,成为中国园林思想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学术集大成者。

全中国一共有多少个院士

全体工程院院士名单(656人)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96人)
丁衡高 于本水 马伟明 王玉明 王永志 王兴治 王哲荣 艾 兴 石 屏 龙乐豪
乐嘉陵 冯培德 朱英浩 朱能鸿 朵英贤 刘人怀 刘大响 刘友梅 刘兴洲 刘怡昕
关 杰 关 桥 阮雪榆 孙敬良 杜庆华 杜善义 李 钊 李 明 李培根 李鸿志
李椿萱 李鹤林 杨士莪 吴有生 何友声 闵桂荣 汪顺亭 汪槱生 沈志云 沈闻孙
宋文骢 张立同(女) 张贵田 张彦仲 张炳炎 张福泽 陆元九 陈一坚 陈士橹
陈先霖 陈秉聪 陈懋章 林尚扬 林宗虎 周 济 周勤之 屈梁生 孟执中 赵 煦
胡正寰 柳百成 钟 掘(女) 钟群鹏 饶芳权 姚福生 顾国彪 顾诵芬 钱学森
钱清泉 徐玉如 徐志磊 徐秉汉 徐滨士 高伯龙 高金吉 郭孔辉 郭重庆 唐任远
涂铭旌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黄崇祺 黄瑞松 戚发轫 崔国良 梁晋才 屠基达
屠善澄 曾广商 温俊峰 谢友柏 路甬祥 管 德 潘健生 潘镜芙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5人)
马远良 王 选 王 越 王大珩 王小谟 王子才 王天然 王任享 韦 钰(女)
牛憨笨 毛二可 方家熊 卢锡城 叶声华 叶尚福 叶铭汉 朱高峰 邬江兴 邬贺铨
庄松林 刘? 玠 刘永坦 刘先林 刘尚合 许居衍 许祖彦 孙 玉 孙优贤 孙忠良
孙家广 苏君红 李三立 李乐民 李幼平 李同保 李伯虎 李国杰 李德仁 李德毅
杨士中 吴 澄 吴佑寿 吴祖垲 何新贵 何德全 汪成为 沈昌祥 宋 健 张乃通
张光义 张直中 张明高 张钟华 张锡祥 张履谦 陆建勋 陈火旺 陈左宁(女)
陈良惠 陈俊亮 陈敬熊 陈德仁 范滇元 林永年 林祥棣 罗沛霖 金国藩 金怡濂
周立伟 周仲义 周寿桓 周炯盘 郑南宁 封锡盛 赵伊君 赵梓森 贲 德 胡光镇
胡启恒(女) 钟 山 俞大光 姜文汉 姜景山 宫先仪 姚骏恩 顾冠群 柴天佑
倪光南 徐元森 凌永顺 高 洁 郭桂蓉 黄尚廉 龚知本 龚惠兴 梁骏吾 童 铠
童志鹏 蔡吉人 蔡鹤皋 潘云鹤 潘君骅 薛鸣球 魏子卿 魏正耀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8人)
丁传贤 干 勇 才鸿年 王泽山 王淀佐 王静康(女) 王震西 毛炳权 左铁镛
师昌绪 朱永� 刘业翔 刘伯里 关兴亚 江东亮 孙传尧 严东生 李大东 李正邦
李正名 李龙土 李东英 李俊贤 李恒德 李冠兴 杨启业 杨锦宗 吴慰祖 时铭显
何季麟 邱竹贤 邱定蕃 闵恩泽 余永富 邹 竞(女) 汪旭光 汪燮卿 沈寅初
沈德忠 张文海 张寿荣 张国成 张耀明 陆钟武 陈 景 陈立泉 陈国良 陈清如
陈蕴博 邵象华 武 胜 欧阳平凯 金 涌 周 廉 周光耀 赵连城 胡永康
胡壮麒 柯 伟 侯芙生 侯祥麟 闻立时 袁晴棠(女) 袁渭康 顾真安 徐匡迪
徐更光 徐承恩 徐端夫 徐德龙 殷国茂 殷瑞钰 高从堦 唐明述 桑凤亭 黄伯云
黄培云 曹湘洪 崔 昆 董海山 傅恒志 舒兴田 曾苏民 谢克昌 雷廷权 薛群基
戴永年 魏可镁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88人)
于润沧 王 浚 王仲奇 王思敬 王德民 毛用泽 古德生 叶奇蓁 朱光亚 朱建士
乔登江 多 吉 刘广志 刘广润 刘宝琛 衣宝廉 汤中立 汤德全 许绍燮 阮可强
孙才新 孙玉发 孙承纬 苏义脑 杜祥琬 李庆忠 李焯芬 杨奇逊 杨裕生 岑可法
何多慧 何继善 邱中建 邱爱慈(女) 沈国荣 沈忠厚 张光斗 张宗祜 张勇传
张铁岗 陈清泉 陈森玉 陈毓川 范维唐 范维澄 罗平亚 金庆焕 周世宁 周永茂
周邦新 郑健超 郑绵平 赵仁恺 赵文津 胡见义 胡思得 洪伯潜 秦裕琨 顾心怿
顾金才 钱鸣高 钱绍钧 钱皋韵 倪维斗 徐大懋 徐旭常 翁史烈 唐西生 黄其励
常印佛 梁维燕 彭士禄 彭先觉 蒋洪德 韩大匡 韩英铎 韩德馨 傅依备 曾恒一
谢和平 雷清泉 裴荣富 鲜学福 翟光明 樊明武 潘 垣 潘自强 薛禹胜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6人)
马国馨 马洪琪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梦恕 王景全 王瑞珠 文伏波 方秦汉 龙驭球
卢耀如 叶可明 冯叔瑜 宁津生 吕志涛 朱伯芳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关肇邺
江 亿 江欢成 严 恺 李 玶 李圭白 李道增 李猷嘉 杨秀敏 吴中如 吴良镛
何镜堂 邹德慈 沙庆林 沈世钊 张 杰 张在明 张祖勋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陈 新 陈吉余 陈志恺 陈明致 陈厚群 陈肇元 茆 智 范立础 林俊德
欧进萍 罗绍基 周 镜 周干峙 周丰峻 周君亮 周福霖 郑守仁 郑皆连 郑哲敏
郑颖人 孟兆祯 项海帆 赵国藩 钟训正 施仲衡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徐乾清
容柏生 黄熙龄 曹楚生 崔俊芝 梁应辰 葛修润 董石麟 韩其为 傅熹年 曾庆元
谢世楞 谢礼立 谢鉴衡 廖振鹏 谭靖夷 潘家铮 戴复东 魏敦山
六、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91人)
丁德文 山 仑 马建章 王 涛(女) 王文兴 王明庥 方智远 石元春 石玉林
卢良恕 冯宗炜 朱尊权 任阵海 任继周 伦世仪 向仲怀 旭日干 刘 筠 刘大钧
刘守仁 刘更另 刘鸿亮 关君蔚 汤鸿霄 许健民 孙九林 孙晋良 孙铁珩 李文华
李佩成 李泽椿 李振岐 束怀瑞 吴明珠(女) 余松烈 辛世文 汪懋华 沈国舫
沈荣显 宋湛谦 张 懿(女) 张子仪 张齐生 张高勇 张福绥 陈克复 陈宗懋
陈俊愉 陈焕春 陈联寿 范云六(女) 林 鹏 林浩然 郁铭芳 季国标 金翔龙
金鉴明 周 翔(女) 周开达 周国泰 官春云 赵法箴 荣廷昭 段镇基 侯 锋
侯保荣 姚 穆 袁业立 袁隆平 夏咸柱 夏德全 顾夏声 钱 易(女) 徐 洵(女)
郭予元 唐孝炎(女) 唐启升 梅自强 盖钧镒 董玉琛(女) 蒋士成 蒋亦元
傅廷栋 曾士迈 曾德超 蔡道基 管华诗 熊远著 潘德炉 戴景瑞 魏复盛
七、医药卫生工程学部(94人)
于维汉 于德泉 王士雯(女) 王正国 王永炎 王忠诚 王威琪 王振义
王琳芳(女) 王澍寰 巴德年 石学敏 卢世璧 史轶蘩(女) 朱晓东 庄 辉
刘 耀 刘玉清 刘志红(女) 刘彤华(女) 刘昌孝 刘耕陶 刘德培 池志强
汤钊猷 安静娴(女) 阮长耿 孙 燕 李连达 李春岩 李载平 李瑞麟 杨胜利
肖培根 肖碧莲(女) 吴天一 吴阶平 吴咸中 吴德昌 邱蔚六 沈倍奋(女)
沈家祥 沈渔邨(女)? 张 运 张心湜 张金哲 张涤生 陆道培 陈亚珠(女)
陈洪铎 陈赛娟(女) 陈冀胜 陈灏珠 周后元 郑树森 项坤三 赵 铠 郝希山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钟世镇 钟南山 侯云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梦孙
闻玉梅(女) 洪 涛 姚新生 秦伯益 夏家辉 顾玉东 顾健人 翁心植 高守一
高润霖 郭应禄 唐希灿 桑国卫 黄志强 黄翠芬(女) 盛志勇 彭司勋 葛宝丰
程天民 程书钧 程莘农 曾溢滔 谢立信 甄永苏 樊代明 黎介寿 黎磊石 戴尅戎
八、工程管理学部(36人,其中有28人来自上面7个学部)
王礼恒 王众托 巴德年 卢良恕 叶可明 朱晓东 朱高峰 刘 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刘德培 杜祥琬 李东英 李京文 何继善 张寿荣 陈清泉 罗绍基 金鉴明 郑南宁
饶芳权 袁晴棠 (女) 钱七虎 徐匡迪 汪应洛 陆佑楣 徐寿波 徐滨士 殷瑞钰
郭重庆 郭桂蓉 蒋士成 程天民 傅志寰 翟光明 潘家铮
工程院全体外籍院士名单(25人)
姓名 国籍 当选年
1 比施根斯 俄罗斯 1996年
2 勃劳格 美国 1996年
3 克劳夫 美国 1996年
4 哈尔布特 美国 1996年
5 贝聿铭 美国 1996年
6 厉鼎毅 美国 1996年
7 不破?v 日本 1996年
8 弗·尼·巴丘卡耶夫 俄罗斯 1998年
9 施敏 美国 1998年
10 P·萨马桑达兰 美国 1998年
11 迈克·盖尔 英国 1998年
12 蒂奥莱 法国 1998年
13 田长霖
美国 2000年
14 普赖斯 英国 2000年
15 李天和
美国 2000年
16 何毓琦 美国 2000年
17 邓文中 美国 2000年
18 罗依兹曼 美国 2000年
19 京特·施普尔 德国 2001年
20 托玛斯·贝尔 英国 2001年
21 阿道尔夫·罗曼 德国 2001年
22 黄煦涛 美国 2001年
23 K.S.E.弗斯贝格 瑞典 2001年
24 雅克·康 法国 2001年
25 吴 瑞 美国 2001年
26 乌克布拉托维奇 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3年
27 藤岛昭 日本 2003年
28 梁基谢夫 俄罗斯 2003年
29 何大一 美国 2003年
已故院士名单及简介(44人)
姓 名 逝世日期 出生日期 所 属 学 部
1 戚元靖 1994.11.04 1929.04.29 化工、冶金与材料
2 楼之岑 1995.03.23 1920.01.28 医药卫生
3 江绍基 1995.05.16 1919.04.12 医药卫生
4 章基嘉 1995.10.05 1930.01.01 农业、轻纺与环境
5 汪菊渊 1996.01.28 1913.04.11 土木、水利与建筑
6 顾懋祥 1996.05.21 1923.01.25 机械与运载
7 李光博 1996.07.20 1922.06.16 农业、轻纺与环境
8 林 华 1997.03.11 1913.06.24 化工、冶金与材料
9 蒋新松 1997.03.30 1931.08.03 信息与电子
10 佘畯南 1998.07.29 1916.10.06 土木、水利与建筑
11 胡海涛 1998.10.31 1923.10.21 土木、水利与建筑
12 辛德惠 1999.05.27 1931.12.24 农业、轻纺与环境
13 黎 鳌 1999.08.21 1917.05.04 医药卫生
14 戚颖敏 1999.09.28 1929.11.04 能源与矿业
15 吴中伟 2000.02.04 1918.07.20 化工、冶金与材料
16 宋鸿钊 2000.02.17 1915.08.13 医药卫生
17 刘天泉 2000.03.28 1927.11.10 能源与矿业
18 殷 震 2000.07.18 1926.06.28 农业、轻纺与环境
19 陆孝彭 2000.10.16 1920.08.19 机械与运载
20 董建华 2001.01.26 1918.12.17 医药卫生
21 李绍珍(女) 2001.03.14 1932.09.16 医药卫生
22 孙俊人 2001.06.19 1915.11.15 信息与电子
23 于文虎 2001.08.28 1941.12.10 能源与矿业
24 姜泗长 2001.09.09 1913.09.15 医药卫生
25 张 维 2001.10.04 1913.05.22 土木、水利与建筑
26 姚绍福 2001.11.17 1932.10.13 机械与运载
27 许国志 2001.12.15 1919.04.20 信息与电子
28 陈力为 2001.12.26 1917.08.30 信息与电子
29 李鹗鼎 2001.12.30 1918.03.15 土木、水利与建筑
30 张启先 2002.05.25 1925.08.25 机械与运载
31 高鼎三 2002.06.13 1914.07.24 信息与电子
32 黄宗道 2003.04.26 1921.02.03 农业、轻纺与环境
33 梁春广 2003.05.27 1939.02.01 信息与电子
34 王三一 2003.08.05 1929.01.01 土木、水利与建筑
35 林华宝 2003.08.17 1931.05.29 机械与运载
36 莫伯治 2003.09.30 1915.03.02 土木、水利与建筑
37 侯德原 2003.10.17 1912.04.24 信息与电子
38 黄耀祥 2004.02.22 1916.08.17 农业、轻纺与环境
39 陈太一 2004.05.06 1921.12.29 信息与电子
40 马福邦 2004.05.30 1934.07.26 能源与矿业
41 许文思 2004.08.18 1925.03.05 医药卫生
42 何凤生 2004.11.16 1936.06.26 医药卫生
43 朱之悌 2005.01.22 1929.10.01 农业、轻纺与环境
44 李国豪 2005.02.23 1913.04.13 土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哪些导师比较好呢

孟兆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顾问组组长,北京园林学会副理事长,99昆明世博会最高评审团专家,韩国庆熙大学设计研究员客座研究员。
四十多年来,孟院士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果卓著。他编写的专著《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风景园林工程》在园林领域影响深远,此外,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城市规划·园林卷》,《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建筑设计资料集》等重要著作的编写工作。1990年以来,他指导的研究生,博士生,共四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风景师联合会组织的世界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为国为校争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风景园林教学组织文件中被列为中国序列中第一位。
多年来孟兆祯院士主持了许多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项目,并以其高质量高水准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的好评。由他主持设计的深圳仙湖植物园获深圳市风景园林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奖。他主持的北京丽京花园乡离别墅外销花园别墅的园林设计被评为林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97年在全国第四批示点住宅厦门市润景新村环境设计中二等奖(无一等奖)。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工作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获得宝刚教育奖励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高校师德标兵。
刘晓明 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中国代表。2006-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访问学者。曾荣获中国科协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指导研究生、本科生获得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竞赛大奖等多种奖项,主持数个风景园林设计项目。
王向荣
男,1963年5月生,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1—1995年留学德国卡塞尔大学(Unversitat GH Kassel)城市与景观规划系,获博士学位,并工作于卡塞尔城市景观事务所。1996年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任教,现任园林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为该学科的带头人。主要研究从事的工作是景观规划设计,包括风景区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公园设计,公司园区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和园林建筑设计。2000年9月创办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是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工作室。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多仪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持设计师。《中国园林》学刊副主编。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天人合一”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物质的客观因素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主观因素。
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古典园林经由千余年漫长的生成期后进入了向风景式发展的阶段,园林的功能也由带有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的游憩、观赏等功能与游乐型园林,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性的物境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上升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由于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社会形态,农耕经济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古典园林的造园人与所有者都与农业生产纯朴、自然的生活形态与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基于自然、师法自然,是造园活动在相应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客观的物质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客观条件。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深厚的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背景。受君子比德、仁着乐山、智者乐水等儒、释、道传统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作为一项特殊的物化的艺术,发展出师法自然、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的自然风景式造园手法,并最终以天人合一的意境为其终极审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政治、艺术发展的必然,是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主观条件。

到200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5人)
丁衡高 于本水 马伟明 尹泽勇 王 浚 王永志 王玉明 王兴治 王哲荣
乐嘉陵 冯培德 卢秉恒 石 屏 艾 兴 龙乐豪 关 杰 关 桥 刘怡昕
刘人怀 刘大响 刘友梅 刘兴洲 孙敬良 朱英浩 朱能鸿 朵英贤 阮雪榆
闵桂荣 何友声 吴有生 宋文骢 张立同(女) 张金麟 张彦仲 张炳炎
张贵田 张福泽 李 钊 李 明 李培根 李鸿志 李椿萱 李鹤林 杜善义
杨士莪 杨凤田 汪槱生 汪顺亭 沈志云 沈闻孙 苏哲子 陆元九 陈懋章
陈一坚 陈士橹 陈予恕 陈先霖 陈秉聪 陈福田 周 济 周勤之 孟执中
林宗虎 林尚扬 范本尧 柳百成 胡正寰 赵 煦 钟 掘(女) 钟志华
钟群鹏 饶芳权 唐任远 徐玉如 徐志磊 徐滨士 徐德民 涂铭旌 郭孔辉
郭重庆 钱学森 钱清泉 顾国彪 顾诵芬 高伯龙 高金吉 屠基达 屠善澄
崔国良 戚发轫 梁晋才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黄崇祺 黄瑞松 曾广商
温俊峰 谢友柏 路甬祥 臧克茂 管 德 谭建荣 潘健生 潘镜芙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5人)
马远良 方家熊 方滨兴 毛二可 牛憨笨 王 越 王大珩 王子才 王小谟
王天然 王任享 韦 钰(女) 卢锡城 叶声华 叶尚福 叶铭汉 刘 玠
刘永坦 刘尚合 刘韵洁 孙 玉 孙优贤 孙忠良 孙家广 庄松林 朱高峰
许居衍 许祖彦 邬江兴 邬贺铨 何新贵 何德全 吴 澄 吴佑寿 吴祖垲
宋 健 张乃通 张光义 张尧学 张明高 张直中 张钟华 张锡祥 张履谦
李三立 李乐民 李幼平 李同保 李伯虎 李国杰 李德仁 李德毅 杨士中
汪成为 沈昌祥 苏君红 陆建勋 陈 鲸 陈左宁(女) 陈良惠 陈俊亮
陈敬熊 周立伟 周仲义 周寿桓 周炯盘 林永年 林祥棣 罗沛霖 范滇元
郑南宁 金怡濂 金国藩 俞大光 贲 德 姚骏恩 姜文汉 姜景山 宫先仪
封锡盛 胡光镇 胡启恒(女) 赵梓森 赵伊君 钟 山 倪光南 凌永顺
徐元森 徐扬生 柴天佑 郭桂蓉 高 洁 梁骏吾 黄培康 龚知本 龚惠兴
童志鹏 蔡吉人 蔡鹤皋 潘云鹤 潘君骅 薛鸣球 戴 浩 魏子卿 魏正耀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4人)
丁传贤 干 勇 才鸿年 毛炳权 王一德 王国栋 王泽山 王淀佐 王静康(女) 王震西 左铁镛 关兴亚 刘业翔 刘伯里 孙传尧 师昌绪 朱永浚
江东亮 闵恩泽 严东生 何季麟 余永富 吴以成 吴慰祖 张文海 张兴栋
张寿荣 张国成 张耀明 时铭显 李大东 李东英 李正名 李正邦 李龙土
李俊贤 李冠兴 李恒德 杨启业 杨锦宗 汪燮卿 汪旭光 沈寅初 沈德忠
邱定蕃 邵象华 邹 竞(女) 陆钟武 陈 景 陈丙珍(女) 陈立泉
陈国良 陈清如 陈蕴博 周 廉 周光耀 欧阳平凯 武 胜 金 涌
侯芙生 侯祥麟 姜德生 柯 伟 胡永康 胡壮麒 赵连城 赵振业 闻立时
唐明述 徐匡迪 徐更光 徐承恩 徐南平 徐德龙 桑凤亭 殷国茂 殷瑞钰
袁晴棠(女) 袁渭康 顾真安 高从堦 屠海令 崔 昆 曹湘洪 黄伯云
黄培云 傅恒志 曾苏民 舒兴田 董海山 谢克昌 薛群基 戴永年 魏可镁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5人)
于润沧 毛用泽 王仲奇 王思敬 王德民 古德生 叶奇蓁 乔登江 刘广志
刘宝琛 多 吉 孙才新 孙玉发 孙承纬 安继刚 朱光亚 朱建士 汤中立
衣宝廉 许绍燮 阮可强 何多慧 何继善 余贻鑫 张光斗 张宗祜 张信威
张勇传 张铁岗 李焯芬 李立浧 李庆忠 杜祥琬 杨奇逊 杨裕生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邱中建 邱爱慈(女) 陈毓川 陈念念 陈清泉 陈森玉
岑可法 周世宁 周永茂 周邦新 罗平亚 范维唐 范维澄 郑健超 郑绵平
金庆焕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赵仁恺 赵文津 闻雪友 倪维斗 唐西生
徐大懋 徐旭常 秦裕琨 翁史烈 袁士义 钱绍钧 钱鸣高 钱皋韵 顾心怿
顾金才 常印佛 康玉柱 梁维燕 黄其励 傅依备 彭士禄 彭先觉 彭苏萍
曾恒一 童晓光 蒋洪德 谢和平 韩大匡 韩英铎 韩德馨 雷清泉 翟光明
裴荣富 鲜学福 樊明武 潘 垣 潘自强 薛禹胜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7人)
马克俭 马国馨 马洪琪 文伏波 方秦汉 王 浩 王小东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梦恕 王景全 王瑞珠 冯叔瑜 卢耀如 叶可明 宁津生 龙驭球 关肇邺
刘先林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吕志涛 孙 伟(女) 朱伯芳 江 亿
江欢成 许其凤 何镜堂 吴中如 吴良镛 张 杰 张在明 张祖勋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李 玶 李猷嘉 李圭白 李道增 杨秀敏 沈世钊
沈祖炎 沙庆林 邹德慈 陈 新 陈吉余 陈志恺 陈明致 陈厚群 陈肇元
周 镜 周干峙 周丰峻 周君亮 周福霖 孟兆祯 林元培 林俊德 欧进萍
罗绍基 范立础 郑守仁 郑皆连 郑哲敏 郑颖人 茆 智 施仲衡 赵国藩
钟训正 项海帆 容柏生 徐乾清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崔俊芝 曹楚生
梁文灏 梁应辰 黄 卫 黄熙龄 傅熹年 曾庆元 程泰宁 葛修润 董石麟
谢世楞 谢礼立 谢鉴衡 韩其为 雷志栋 廖振鹏 谭靖夷 潘家铮 戴复东
魏敦山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7人)
丁一汇 丁德文 方国洪 王文兴 任阵海 伦世仪 刘鸿亮 孙晋良 孙铁珩
朱尊权 汤鸿霄 许健民 张 懿(女) 张全兴 李泽椿 陈克复 陈联寿
周 翔(女) 周国泰 季国标 庞国芳 郁铭芳 金翔龙 金鉴明 侯保荣
姚 穆 段镇基 郝吉明 唐孝炎(女) 袁业立 钱 易(女) 顾夏声
梅自强 蒋士成 蔡道基 潘德炉 魏复盛
七、农业学部(64人)
于振文 山 仑 马建章 尹伟伦 方智远 王 涛(女) 王明庥 邓秀新
冯宗炜 卢良恕 石元春 石玉林 任继周 刘 筠 刘大钧 刘兴土 刘守仁
刘更另 刘秀梵 向仲怀 孙九林 旭日干 朱英国 余松烈 吴明珠(女)
宋湛谦 张子仪 张齐生 张福绥 李 宁 李文华 李佩成 束怀瑞 汪懋华
沈国舫 沈荣显 辛世文 陈宗懋 陈俊愉 陈焕春 周开达 官春云 林浩然
范云六(女) 侯 锋 荣廷昭 赵法箴 唐启升 夏咸柱 徐 洵(女)
袁隆平 郭予元 盖钧镒 傅廷栋 曾士迈 曾德超 程顺和 董玉琛(女)
蒋亦元 雷霁霖 熊远著 管华诗 颜龙安 戴景瑞
八、医药卫生学部(107人)
于维汉 于德泉 巴德年 王澍寰 王士雯(女) 王正国 王永炎 王红阳(女) 王忠诚 王威琪 王振义 王琳芳(女) 卢世璧 史轶蘩(女)
石学敏 刘 耀 刘玉清 刘彤华(女) 刘志红(女) 刘昌孝 刘耕陶
刘德培 孙 燕 安静娴(女) 庄 辉 朱晓东 池志强 汤钊猷 阮长耿
吴天一 吴阶平 吴咸中 吴德昌 张 运 张心湜 张伯礼 张金哲 张涤生
李大鹏 李兰娟(女) 李连达 李春岩 李载平 李瑞麟 杨胜利 沈倍奋(女) 沈家祥 沈渔邨(女) 肖培根 肖碧莲(女) 邱贵兴 邱蔚六
陆道培 陈灏珠 陈亚珠(女) 陈君石 陈志南 陈洪铎 陈香美(女)
陈肇隆 陈赛娟(女) 陈冀胜 周后元 周宏灏 范上达 郑树森 侯云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梦孙 姚新生 洪 涛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赵 铠 郝希山 钟世镇 钟南山 闻玉梅(女) 项坤三 唐希灿 夏家辉
桑国卫 秦伯益 翁心植 袁国勇 郭应禄 顾玉东 顾健人 高守一 高润霖
曹雪涛 盛志勇 黄志强 黄翠芬(女) 彭司勋 曾溢滔 程莘农 程书钧
程天民 葛宝丰 谢立信 甄永苏 樊代明 黎介寿 黎磊石 戴尅戎
九、工程管理学部(41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
巴德年 王玉普 王礼恒 王众托 王基铭 卢良恕 叶可明 刘 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刘德培 孙永福 朱晓东 朱高峰 许庆瑞 何继善 张寿荣 李东英
李京文 杜祥琬 汪应洛 沈荣骏 陆佑楣 陈清泉 罗绍基 郑南宁 金鉴明
饶芳权 徐匡迪 徐寿波 徐滨士 殷瑞钰 袁晴棠(女) 郭重庆 郭桂蓉
钱七虎 傅志寰 程天民 蒋士成 翟光明 潘家铮
挂了的不清楚,重大最近挂了一个:黄尚廉

关于圆明园

  圆明园处于争议之中。一些生态学者和环保志愿者指责圆明园正在制造一场“生态灾难”。3月29日下午,圆明园几个被放掉水的湖里,来自山东、甘肃和河北的民工们,在快速处理着铺设防渗膜的最后工序,几台挖掘机轰轰叫着,将防渗膜用一层土盖上。
  “圆明园全部湖底的防渗漏塑料膜已基本铺好,工程马上就完了,‘五一’游人来之前放水。”圆明园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完了,完了。”特地赶来的环保志愿者奚志农叹着气,从湖底捡出几个比巴掌还大的蚌壳,“圆明园的动脉和毛细血管给割断了,这些生命,再也不会有了,这里将变成死水。”
  圆明园每年缺水900万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白色的防渗层由一层稍厚的塑料膜和一层软膜组合而成。据工人介绍,塑料膜是起到防渗漏的作用,而附在上面的白色软膜,是为了在施工时防止塑料膜被石块等硬物破坏。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将湖底的淤泥挖出,铺好塑料膜后再用大约有1米厚的土层掩埋。这种防渗的塑料膜宽6米,长50米,每卷的价格大约是3000余元。
  “这么大的园子每年要注水3次,还要养活这么多人,不节水能行吗?”据圆明园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讲,这项工程的背景是,圆明园极为缺水,2000多亩的水面,每年枯水期约有七八个月,由于降水量少,很多植被旱死。他们每年都与北京市水务局交涉,希望能供更多的水。一年批下来的水是150万方,可圆明园的水体总共有900万方,远远不够。整改之后,圆明园每年只要注水一次,其余时间只需对湖水稍加补充。
  这位工作人员说,4月20日铺上防渗层后,准备在“五一”之前,对湖进行注水。
  圆明园管理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唐莉说,此工程会大大节约用水,是经专家反复论证和计算过的,不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影响。
  2亿元工程未经环境评估
  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媒体的报道不准确,这项工程的花费并非像外界所传的有1.5亿,而是3000万元。
  那么,这项重大工程是如何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台的?朱红说,这项工程没有单独立项,没有经过环境、生态方面专家的论证,也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估。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将圆明园山形水系的整治纳入了环境建设年的重要内容。圆明园考察开源和节水的几种可能,最后确定了用湖底防渗来节水。
  湖底防渗工程上报到区里,“没有经过像一般建设项目那样繁琐的审批程序,区长办公会讨论就通过了,”她说,“区里这几年对圆明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据了解,圆明园湖底清淤、防渗工程的建设单位为圆明园管理处,工程内容为圆明园环境综合整治,包括遗址保护、整修驳岸、整理山形、清理湖淤、湖底防渗等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一个以亿计的巨大工程,同样未依法经过环境影响评估。
  园方认为不会破坏生态
  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一系列疑虑,圆明园管理处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唐莉表示,此次湖底的防渗漏工程是经过很多专家的反复论证和计算过的,认为合理、不会对周围生态和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才进行施工的。
  “湖底铺的不光是塑料膜,还有些别的东西,工程不会对水生物有影响。”唐莉说,湖底做过防渗漏处理后,并不是一点湖水都不渗漏,也有的地方没有铺设塑料膜。
  据她讲,专家们经过计算后得出过一个量,那就是渗漏多少更为合理。“保持这个量,不会对周围生态造成破坏,不会对地下水补给形成危害。”
  防渗工程引来三大疑虑
  兰州大学教授张正春认为,工程是对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和周边环境的破坏。“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圆明园水系也是北京市地下水系统的重要涵养源。”如果在圆明园湖底进行防渗漏工程,将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正春教授对圆明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后,提出了一些质疑。
  湖水没了地气,何来灵气?
  防渗漏工程把圆明园的“活水”变成“死水”,一园死水与园林草木相隔绝,园林树木将面临严重干旱而大面积死亡;与地下水系相隔绝,“流水不腐,死水易臭”,这样会产生大量腐败气体和有毒气体,这是一场生态灾难。
  湖水汪洋,与地下水相通可以接“地气”而产生的“灵气”,是营造圆明园美学意境不可或缺的关键措施。
  山水形态被毁,园林主干何在?
  特殊的山水形态构建出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所在。对于古典园林而言,山水形态是其主干结构,地上建筑只是其枝叶。八国联军虽然破坏了圆明园的地上建筑,但是枝叶虽毁,主干犹存,基础尚在,劫后余生的圆明园犹如“断臂维纳斯”:神韵犹存、魅力依旧。圆明园寄托着人们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而防渗漏工程则是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
  没有湖水渗漏,周围生态会怎样?
  圆明园湖水的渗漏有利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下水供应,还有利于克服北京市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漏斗”效应。圆明园的湖水渗漏是圆明园、北大、清华一带海淀区生态环境的救命水,这种渗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想在湖底铺设塑料膜来达到防渗漏的目的,但是大规模的白色污染又严重破坏了圆明园的“自然形象”。
  园林学家孟兆祯院士:
  河湖防渗不利于生态
  “对自然河湖做防渗处理会破坏生态,这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导孟兆祯3月30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圆明园是世界知名度很高的‘万园之园’,在园内的任何大规模施工要科学决策、慎重行事。目前进行的防渗工程应该先停下来,邀请园林、文物、生态等各方专家进行论证,再决定如何处理。”
  孟院士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海淀区的一条自然河流被附近的工厂污染了,有关部门为了治理污染,不顾我们的强烈反对,用水泥封底,结果不但没治好,还把河流的生态系统破坏了,连鸭子、水鸟都不来了。最近两年,北京的多条河流都用水泥衬砌了,导致水质越来越差。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圆明园缺水在所难免,必须引起各方重视。
  北京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
  湖底不渗水地下水失衡
  北京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在谈论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时称,决策须慎重。
  他认为,从工程施工的影响看,投资太大,经济效益不高,造成生态破坏,防渗漏工程后湖底不渗水,将会打乱北京市地下水系统的平衡。另外,还会造成文物破坏,1980年至今的圆明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生态和独特景观,作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应破坏它。
  从体制上来说,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太少,仅仅由公园管理处出钱给湖灌水,他们也很有资金压力。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园林和文物部门共管圆明园是不够的。公共资产管理的专家委员会中应包括生态、环境、人文、建筑等各方面专家,决策才会比较慎重。
  圆明园防渗工程应停建
  环保总局3月31日表示,圆明园湖底铺设防渗膜工程至今未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立即停建,充分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有关负责人说,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应停止建设,立即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这位负责人说,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程度高,环境影响特殊,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按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批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之前,应由环保总局组织听证会,征询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