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中学出了57位两院院士,是哪所学校这么厉害?国际部工作总结_院士_学校_地震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沈国舫 院士 学校 地震

本文目录

  • 上海一中学出了57位两院院士,是哪所学校这么厉害
  • 国际部工作总结
  • 中科院院士的津贴是多少
  • 北京林业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 嘉兴古时候有哪些名人
  • 宜昌有个濒危植物保护库 224种珍稀植物安家
  • 频繁的地震与三峡工程有关吗

上海一中学出了57位两院院士,是哪所学校这么厉害

上海作为一个一线城市,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也拥有很多知名的高校。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华东师大等,这几所学校在我国 高校当中排名很靠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们的名字。对于上海知名高校,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上海有一所中学,也是非常牛的一所学校,为我国培养了57名院士,这所学校就是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简介。

上海中学的前身是龙门书院,1865那时候就已经创办,也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地方官办新学,一百多年的建校历史,也让这所学校几经变迁,最终在1978年将这所学校的校址搬迁到徐汇区百色路989号,上中路400号,定名为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中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十多年的时间,有90%的学生都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至今为止,我国有57名院士就是出自上海中学。

培养了哪些院士?

我国有很多院士都是上海中学培养出来的,例如胡英院士,他是上海中学50届的,在1993年的时候当选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分子热力学研究工作,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吴有生院士是59届的,是船舶结构力学和水弹性力学专家,1994年的时候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我国舰艇结构和船舶发展这方面有巨大贡献,尤其对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有着重大突出贡献。除此之外,还有周勤之院士、钱绍钧院士、钱七虎院士、沈国舫院士等。

我国能够繁荣发展,就是需要这样为国家源源不断提高人才的学校,只有培养足够多的人才,我国才能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底气。 

国际部工作总结

  20xx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院领导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国际部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克服“非典”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全年国际交流与合作任务。

  院领导对国际部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全体同志总结了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查找不足,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为今后我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一、圆满完成双边和多边出访任务

  全年派出出访团组25个,其中院领导和院士出访15个团组;

  全年出访119人次,其中院领导和院士35人次;

  访问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瑞典、英国、日本、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以及香港和台湾等;

  由于“非典”的影响,取消了5个出访团组;

  重点出访团组

  徐匡迪院长:访问英国皇家工程院,出席瑞典皇家工程院年会,赴日本出席第七届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赴香港接受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宋健名誉主席:赴菲律宾出席国际水稻研究所理事会会议,赴美国出席美国工程院年会,赴罗马尼亚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政策咨询委员会会议;

  王淀佐副院长:赴俄罗斯参加“中俄双边新材料研讨会”,赴美国出席美国工程院年会,赴南非参加“第22届世界选矿大会”;

  邬贺铨副院长:赴香港参加“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报告会”,赴泰国出席ESCAP“全球化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刘德培副院长:赴法国出席世界生命科学论坛,赴巴西参加“第一届心血管国际研究院世界大会”;

  杜祥琬副院长:赴俄罗斯考察并访问俄工程院;

  沈国舫副院长:赴澳大利亚出席澳工程院水资源研讨会;

  朱高峰院士等:赴瑞士参观电信大展并顺访德国;

  陈厚群、赵垲等18院士:赴台湾开展学术交流;

  二、积极参与、主办和筹备一批重要国际会议

  作为共同主办单位,参与了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的筹备工作;

  共同主办第二届济南国际信博会和第五届烟台国际果蔬会的工作;

  积极协办第十四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大会;

  举办“昆明农产品采后加工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参与筹备2004海南环保汽车博览会;

  受“非典”影响取消或推迟3个国际或双边会议;

  三、在全球和区域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徐匡迪院长率团赴日本出席第7届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通过了章程,将名称改为“东亚工程院圆桌会议(EA-RTM)”,使三国工程院合作机制得到加强和扩展,为我院今后在亚洲地区工程技术界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

  积极参与CAETS年会的筹备,主办会议的’挪威工程院已经安排我院在04年的年会上作主题发言: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医学组织(IAMP)的筹建工作,我院医药卫生学部被确认为发起成员进入执行理事会,正在争办2005年年会;

  四、认真做好接待外宾工作

  全年接待重要外宾19批,共计84人次;进一步规范了外事接待工作程序,提高了水平;其中主要有:

  徐匡迪院长会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委员会卡罗、卢比亚先生;瑞典瓦伦堡财团懂事长一行;美国俄勒冈州州长;西澳大利亚总理;韩国驻华大使;香港工程建造界访问团;香港各界青年才俊访京团;荷兰鹿特丹市长代表团;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副总裁;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瑞典科教大臣代表团;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校友代表团;

  宋健院士会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王淀佐副院长会见澳洲冶金采矿委员会主席;中国旅美科技协会会长代表团,美国波音公司客人;

  五、深化与国外工程院和相关组织的合作

  目前我院已经同22个外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组织、政府部门签署了工程科技合作备忘录,初步形成了我院对外开展交流的国际平台;

  目前同我院有较为密切合作关系的有英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南非等国家的工程院;以及同亚太经社会的合作;

  徐匡迪院长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

  与瑞典工程院重新签署合作备忘录,协助对方落实资助,确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中美工程教育研讨会、中俄工程技术论坛和中英芯片设计技术论坛等筹备取得很大进展,将在今年召开;

  为中俄新材料研讨会纳入政府间合作协议作了大量协调工作;

  另外,同法国科学院、新加坡科技公司探讨互派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合作事宜;

  与瑞士工程院续签了合作备忘录;

中科院院士的津贴是多少

中国院士“副部级待遇”是谣传!国家津贴月千元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2017-02-25 10:45:02
最近几天,杨振宁与姚期智两位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国院士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杨振宁以院士身份加入中国国籍也引发大家对于院士待遇的关注。那么,院士待遇究竟如何?是网上传的“副部级待遇”吗?
国家统一津贴标准
各省出台地方政策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两院院士”,即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日前已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根据国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两院院士的院士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1000元,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拨款。另外,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免征个人所得税。
除了国家规定津贴标准,各地方和单位的标准各有不同。例如,浙江、吉林等地规定,将给予当地院士每月2000元津贴。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也都规定,每月发放院士津贴2000元和1600元。
据中青报的报道,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当选院士时,工作地点在河南。按照当时河南省的规定,他每个月还能领到500元的技术津贴,直到他离开当地。目前他的工资关系在中铁总公司,作为副总工程师,月薪不到两万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建了一个实验室,学校每月给他发放5000元的补贴。
王梦恕称,自己的收入在整个院士里算是高的。他举了个例子,农业领域一位院士,妻子去世,孩子长年看病,家里十分寒酸。有记者去拜访他,这位院士说不要报道自己的生活情况,否则让年轻人一看,院士都这么穷困,更不愿意学农业了。
接受媒体采访时,院士沈国舫和周世宁都否认院士收入太高。沈国舫认为,有超高收入的院士只是少数,院士收入不均,很多院士收入并不高,平均一年二三十万元都达不到。
坐飞机能走贵宾通道
病房不保证单人间
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曾感慨,社会上对院士误解很大,比如有传闻,院士享受的是“副部级待遇”。周其凤说,国家对院士是有优待,但绝不是副部级待遇。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级的住房标准,也没有专车接送。医疗上,国家会安排院士体检,但医院不会按照副部级待遇来为院士服务。
周其凤能想到的优待是,凭借院士证,乘飞机即使不买头等舱的机票,也可以进入贵宾室候机。他认为,这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王梦恕说自己所能想到的最能显示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也是在机场走贵宾通道。但在他工作的铁路系统,则没有这个待遇。
北京大学校园内有“院士楼”,住房标准是140平方米。据周其凤介绍,北大前校长陈佳洱、许智宏院士以及他本人,都住在那里。北大院士没配备专车,如果哪位院士需要帮助,学校会为他派车,但提出要求的院士实际很少。陈佳洱院士在80岁以前都是骑自行车出行。在清华,一些年过古稀的院士仍然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如卢强院士、朱静院士等。
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的张玉台解释过“副部级待遇”传言的由来。上世纪90年代初期,鉴于院士们看病难,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了在京中科院院士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张玉台解释,除了生病需要住院的时候保证能住上医院,连住的病房都不能保证是单人间。
而根据山东省2015年底出台的《山东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试行)》,引进院士符合省直保健证办理条件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省卫生计生委按规定办理省直保健证,凭证可到省直保健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费用按原渠道解决。用人单位每年为引进人才免费安排一次健康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专项财政补助

北京林业大学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北京林业大学于1952年建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独立设置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我校,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学校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60年被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69年,学校被迫迁往云南,辗转十年,于1979年返京复校。1982年国务院批准我校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211工程”首批建设的41所高校之一,2000年2月直属教育部管理,同年6月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2月进入“面向爱扬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的22所高校行列。2001年1月由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2003年11月被国家列为“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5月通过教育部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2005年被国家列为42所具有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高校之一。


  学校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1965年,董必武同志为学校题词。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北京林学院”校名。2002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李鹏同志亲笔题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再造秀美山川培养人才”。近年来,李岚清、姜春云、陈慕华、贾庆林、钱其琛、何鲁丽、许嘉璐、陈至立、张思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周济、周生贤等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学校已经从单科性的林业院校发展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继续教育、留学生培养为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2个本科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生源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2005年底在校本科生13257人,研究生2423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953人。


  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35个博士点,73个硕士点,还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8个学科门类的22个一级学科,学科点拥有量处于农林院校前列。现有森林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03年在全国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评估中,我校林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之首。2001年以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篇,位居全国林业高校之首。2004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9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610人。教师中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占61.2%。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各1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5人。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教师有20多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130多人。教师中,有1人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获国际环境突出贡献奖,1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1人获全国或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6人被纳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9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12人获刘业经教授基金奖等。
  学校科学研究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野外台站、3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林业局定位观测站。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全国林业进口教材中心等29个研究机构。2000年以来,科研总经费为1.8亿多元,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22项,科研经费1.6亿多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项;发表学术论文4100余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420余篇。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名优花卉、地被植物等优良品种研发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毛白杨产业受到朱?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怀,对三倍体毛白杨科研、推广示范等工作做了具体批示,并给予专项拨款。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继1989年获得国家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之后,近年来,连续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和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2002年以来,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和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中,有12人次获得金奖。在北美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两队分别获MeritoriousWinner奖、HonorableMention奖。有3名学生获全国挑战杯铜奖,2名获首都挑战杯特等奖,9名获一等奖,37名获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1人获特等奖,24人获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有9人获全国一等奖,6人获全国二等奖。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在90%以上。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2位两院院士(与林业行业相关的共有18位院士)以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等12名省部级领导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和管理干部,他们为中国林业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04年,我校教师关君蔚院士和校友王涛院士囊括首届“林业科技重奖”个人奖;以院士为主的8名教师和校友获得首届“林业科技贡献奖”,占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本部现有校园面积675亩,正在建设的鹫峰校区占地面积750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0870亩,学校总占地面积12295亩。截至2005年7月,学校校舍总面积663561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30421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平方米。教室面积53606平方米,生均3.35平方米。拥有单价800元以上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共17352台件,价值16976万元,生均9597元。学校单价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90台件,价值6900万元。新建的图书馆纸质藏书达121.26万册,电子资源库16种,各类电子图书总计71.3万种。建成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
  学校主办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林学(英文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风景园林》等4种期刊,其中《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唯一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的中国农林类科技期刊,先后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4年在全国林业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校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位居第三。此外,还有秘书处设在我校的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和与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合办的《中国林业教育》。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我校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教育与科技合作关系,授予十余名外国学者为名誉教授,每年聘请百余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2000年以来,共举办了21次国际学术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学者千余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合作,执行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2003年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草业科学(草坪方向)专业本科生,已有80名学生顺利进入学业。学校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等单位实行联合办学和科教合作,参与发起成立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拓宽了教学空间,实现了校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后勤和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北京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单项奖”、“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校团委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1996年通过了北京市“文明校园”评估,1999年被中国教育工会授予“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获得“北京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工会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和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2002年被首都绿化委员会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5年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目前,学校正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林业和环境科学为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嘉兴古时候有哪些名人

文学:严忌、严助、朱买臣、丘为、刘禹锡、殷尧藩、陆贽、褚无量、文偃、娄机、梵琦、朱淑真、张伯淳、陆正、贝琼、程本立、李日华、王翃、袁黄、俞汝言、魏大中、钱士升、钱棅、屠勋、冯汝弼、过庭训、吴鹏、李天植、胡震亨、朱妙端、祝萃、陈与郊、朱彝尊、吕留良、张廷济、胡小石、张宗祥、徐震堮、胡士莹、项定荣,柳如是,张元济,张乐平、余华。
艺术:顾况、姚绶、倪瓒、陆晃、许远、徐再思、张成、张德刚、杨茂、盛懋、徐石麒、张涟、魏学洢、黄媛介、沙可夫、米谷、张明岐、张雨生、徐峥、胡可、凌禹门、岳石尘、姚丹萍、钱鼎澄、丁当、苏瑾、王睿、月亮许十云、于正、方逸伦、姚笛、姜佑泽。
科技:陈省身、贾祖璋、李善兰、朱琰、沈骊英、陈世骧、陈毓川、程开甲、程庆国、程浴淇、褚应璜、丁舜年、高尚荫、顾功叙、黄昆、姜文汉、倪嘉缵、钱崇澍、钱绍钧、钱正英、钦俊德、沈国舫、沈天慧、沈闻孙、苏元复、谭其骧、陶诗言、屠善澄、屠守锷、汪胡桢、吴澄、徐匡迪、张效祥、张直中、张钟俊、周廷冲、周廷儒、周志、朱夏、邹竞。
教育:沈鼎三、查良钊、侯家声、虞尔昌、曹云祥、张印通。
英烈:张佐臣、刘炳福、陈敬个、姚莲娟。
状元:朱国祚、钱士升、沈廷文、朱昌颐。
榜眼:吕原、李自华、施凤来、陈之遴、吴涵、陈元龙、查嗣韩、吕葆中、沈昌宇、沈初、陈万青、钱福昌、金鹤清

宜昌有个濒危植物保护库 224种珍稀植物安家

三峡日报 疏花水柏枝是极度濒危易灭绝的野生植物。上世纪末,植物专家断言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其天然种群将灭绝。4月11日,记者在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惊喜地发现,1000多株疏花水柏枝在这里旺盛地生长着。

不仅如此,在研究中心的珍稀植物展示区,大片的“植物界大熊猫”珙桐、拥有46片花瓣的红花玉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等罕见的植物郁郁葱葱,透出勃勃生机。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成立8年来,共引种并繁殖珙桐、红豆杉等三峡特有、珍稀植物224个品种共29500多株苗木,成活率达90{bf}以上,远超全国特有物种移植存活率,15种珍稀植物成功回归大自然。

“目前,依托研究中心科研攻关,已有50多种珍稀植物被用于库区绿化;未来,三峡坝区12平方公里区域内,将成为一个超大珍稀植物园。”三峡苗圃中心主任黄桂云说,未来前往坝区的游客可以随处看到平时只有在书本上才能看到的植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沈国舫在宜实地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三峡苗圃中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库区生物多样性,确保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的永续利用。

打造最适宜生长的环境

长江三峡生态园林有限公司经理张国禹介绍,由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一部分生长在库区的珍稀特有植物会被淹没江底,为了挽救这些物种,三峡集团于2007年7月成立三峡苗圃研究中心,隶属于长江三峡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三峡地区珍稀特有植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不懈努力,如今大量珍稀濒危植物成功在这个“新家”扎根。

“珍稀植物保护工作从引种开始,首先中心工作人员要在库区的深山老林中寻找到 珙桐 红豆杉 巴东木莲 、三峡槭等珍稀植物的野生种。然后根据‘生境相似性原理’,从光、水、气、热等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海拔高度以及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比对,在中心内为珍稀植物打造最适宜生长的环境。”黄桂云告诉记者,移栽成功后,要根据每种植物生长特性,对它们进行模拟植物野外生长环境,开展批量繁殖。

让特有物种重返库区两岸

除了采用移种和传统繁殖方式保护珍稀植物,中心还通过实验室组培的方式,对珍稀特有植物进行批量组培。组培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珙桐的组培试验目前已完成采芽、叶片膨大、克服‘黑化’、抽长试验,若能顺利生根,将意味着珙桐组培试验成功,未来可以持续培育及推广。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莲香树这两天就会完成组培,到时可提供成千上万支苗。”黄桂云介绍,中心科研团队经过万余次组培试验,已取得24种植物的研究进展,其中《百合试管小鳞茎的诱导方法》和《一种橡皮树试管苗室外水培生根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正准备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2万平方米的大棚。黄桂云说:“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些库区珍稀、特有物种从实验室恢复到基地,恢复到库区两岸,让他们在库区内广泛繁殖、重获生机。”

本文由植物专业网站植物之家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频繁的地震与三峡工程有关吗

汶川地震、芦山地震、恩施地震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三峡工程到底会不会诱发西部地区大地震?对此,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对此进行了回应。
记者:一般而言,水利工程兴修的大坝是否会引发地震?
沈国舫:可以肯定的是,兴修大坝一定会诱发地震,但震级一般较小,常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因为库水沿断层深层渗透将导致其抗剪断强度降低,大坝本身和蓄水所形成的巨大压力也会导致地质构造发生一定变化。
目前学术界公认,对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来说,水库蓄水只可能触发距离库区较近且已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库水沿断层深层渗透导致其抗剪断强度降低,是触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库水向外渗透距离不会超过库岸第一分水岭,一般距库岸边约3到5千米,不会大于10千米。
相对于地质构造本身所蕴含的能量,水库大坝带来的压力改变仍相对较小,因此大坝引发的地震一般震级很小。大坝引发的地震一般发生在大坝建成初期,随着时间推移,大坝下面的地质构造趋向稳定,大坝引发地震的概率会进一步减小。
记者:从监测数据看,三峡库区发生地震的状况如何?
沈国舫:监测数据表明,蓄水期间三峡库区的地震活动以微震和极微震为主,主要由岩溶、矿洞浸水引发,三峡库区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蓄水初期2008年11月发生的M4.1级,远小于初步设计论证报告提出的“可按M5.5级考虑”的预测值。
记者: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强震是否由三峡水库诱发?
沈国舫:答案是否定的,三峡水库与这两次西南强震没有直接关系。汶川大地震完全由地球内部作用引起。人为蓄水的水库诱发地震,达不到这么高的震级,水库蓄水因素诱发地震,大多为五级以内。
此外,研究表明,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与水库容量没有正比关系,另外,三峡水库蓄水压载力小,距离汶川也比较远,因此可以肯定,此次大地震与三峡工程没有关系。
实际上,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南段的龙门山断裂带,是印度板块推挤碰撞亚欧板块造成的。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台褶带,与这两次地震所处的区域构造条件截然不同,完全没有区域构造上的联系。
记者:三峡水库以后是否有引发大地震的可能?
沈国舫:目前三峡库区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M4.1级,随着时间推移,三峡水库可能引发的地震等级将进一步衰减。此外,三峡水库选址在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已考虑可能引发地震的因素,三峡水库诱发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按照设计要求,三峡大坝能够抵御八级地震,因此库区周边发生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对三峡水库的安全带来威胁。
目前,恩施巴东地震也未对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带来影响。监测显示,目前三峡枢纽建筑物和水库坡岸地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