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精美楷书(作为旧王孙的他,写的一张菜单竟拍出了52万)_爱新觉罗_书法_黄庭坚

本文目录

  • 作为旧王孙的他,写的一张菜单竟拍出了52万
  • 溥儒楷书《山静日长》
  • 溥儒楷书十二言联对联绢本
  • 我国有哪些书法家
  • 当代现存的有哪些著名的皇族后裔书画家
  • 我国有哪些著名书法家
  • 丙戌(1946)年作 楷书七言 对联镜片 纸本
  • 历史上,哪些人是书法家,又是画家﹖

作为旧王孙的他,写的一张菜单竟拍出了52万

被业界称为“三线价位二线名气一线画功“的溥儒,再次震动艺术收藏界。

这件市场仅见的溥儒先生菜单为其好友怀玉堂主人的旧藏(怀玉堂主人的弟弟是溥儒晚年的私人医生)。

作为旧王孙,溥儒先生好吃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当年京城里最大的几家餐馆,溥儒可都是常客,一顿每每要点上20多盘菜。

而他最喜欢吃螃蟹,一顿消灭30只不在话下,而且吃蟹吃得工工整整干干净净,丝毫不浪费。

左三张大千,右三黄君璧,右二溥儒

“鱼翅(排翅)。鸡粥(加火腿)。拌猪脑(酱瓜、蒜)。糟煨笋尖。烹虾(小块。多加葱、蒜)。酱炰鸡丁。炸丸子(要大,不要茜粉)。芙蓉鸡片。糟蒸鸭干。炸山药(拔丝)。烤鸭(三吃)。汽水(冰)。心畲订。“

每一道大菜,还有着各种挑剔的要求,可见溥儒对 美食 的执着。

曾自谓“诗第一,书次之,画又次之“ ,他将书法作为一生的必修课,并将其视为文人的先决条件之一。

他楷书学唐人,行书草书学二王、米芾、黄道周,字体雅逸,小楷犹精。

京城已远,繁华似梦,温文如斯,依旧是“旧王孙“。

溥儒楷书《山静日长》

溥儒(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儒楷书十二言联对联绢本

溥儒楷书十二言联对联绢本

款识:祥熙先生属正,西山逸士溥儒谨书。 钤印:心畲(朱文)、溥儒(白文)

我国有哪些书法家

王羲之 史籀 李斯 程邈 史游 杜操 崔瑷 张芝 蔡邕 梁鹄 曹喜 钟繇 胡昭 韦诞 皇象 卫瓘 卫恒 索靖
羊欣 智永 薛稷 李邕 徐浩 张旭 怀素 蔡襄 苏轼 米芾 赵佶 宋克 王宠 徐渭 王铎 郑簠 金农
郑燮 刘墉 钱沣 铁保 赵熙
胡毋敬 王次仲 刘德升 卫夫人 王义之 王献之 薄绍之 王僧虔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孙过庭
贺知章 颜真卿 柳公权 钟绍京 李阳冰 杨凝式 李建中 黄庭坚 薛绍彭 张即之 赵孟頫 鲜于枢
康里巙 祝永明 文征明 董其昌 梁同书 王文治 翁方纲 成亲王 伊秉绶 包世臣 吴熙载
何绍基 杨沂孙 赵之谦 翁同酥 吴大澄 康有为 刘春霖 吴昌硕 章炳麟 华世奎 张宗祥 叶恭绰
沈尹默 胡小石 马公愚 郭沫若 徐悲鸿 吴玉如 邓散木 来楚生 陆维钊 高二适 潘伯鹰 邓石如
秦汉书法
张芝 皇象 蔡邕
魏晋南北朝
钟繇 索靖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陆机
隋唐五代
智永 贺知章 张旭 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李邕 徐浩 怀素 孙过庭 柳公权 杨凝式
宋辽金
李建中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蔡京 欧阳修 林逋 赵佶 薛绍彭 白玉蟾 朱熹 张即之 吴琚 文天祥
元代
赵孟頫 杨维桢 鲜于枢 倪瓒 邓文原 康里巎巎 饶介 冯子振 张雨 柯九思
明代
董其昌 王铎 文徵明 祝允明 徐渭 王宠 张瑞图 黄道周 倪元璐 陈淳 陈献章 陈继儒 陈洪绶 憨山 蔡羽 唐寅 米万钟 莫是龙 沈度 沈粲 宋克 孙慎行 释担当 文彭 解缙 邢侗 姚绶 张弼
清代
傅山 八大山人 伊秉绶 金农 邓石如 何绍基 吴昌硕 顾炎武 石涛 宋曹 查士标 郑簠 包世臣 巴慰祖 陈鸿寿 铁保 莫友芝 张照 周亮工 高凤翰 郑燮 汪士慎 李鱓 黄慎 梁巘 刘墉 王文治 钱沣 万经 龚贤 丁敬 黄易 赵之谦 翁同龢 翁方纲 吴让之 徐三庚 吴大徵 沈曾植 曾国藩 张裕钊 俞樾 杨守敬 姚鼐 蒲华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
近现代
毛泽东 林散之 高二适 胡小石 黄宾虹 白蕉 于右任 齐白石 萧娴 李叔同 鲁迅 邓散木 陈衡恪 蒋中正 李瑞清 郭沫若 胡适 丰子恺 叶恭绰 应均 费新我 潘天寿 溥儒 马一浮 沙孟海 陆维钊 来楚生 王福庵 王蘧常 马叙伦 章炳麟 张大千 郑孝胥 徐悲鸿 谢无量 徐生翁 唐云 陆维钊 刘海粟 陈大羽 钱君陶 徐无闻 程十发
当代书法
启功 赵朴初 沈鹏 张海 孙晓云 华人德 李刚田 储云 曹宝麟 陈振濂 何应辉 黄敦 刘正成 尉天池 石开 周俊杰 赵雁君 薛龙春 薛明辉 刘颜涛 林邦德 王镛 聂成文 张强

当代现存的有哪些著名的皇族后裔书画家

近、现代时期爱新觉罗画派中产生了100多位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巨匠、大师、名家,爱新觉罗家族书画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皇室烙印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更造就了一个由家族成员及衣钵传承弟子组成、新老世代相承、独具典雅秀逸风格的书画艺术派别,其艺术特色鲜明,在中国画坛上卓然一家。其山水画“结景幽深,气韵灵动,清和淡泊,雅逸悠然”;其画马“线条稳健,毛肤润泽,风骨清逸,生动浑成”;其花鸟画“亦工亦写,工写结合”;其花卉画“钩皴点染并用,灵活写意”。如今,爱新觉罗家族一批后起之秀在老一辈溥心畲,溥松窗、溥佐、启功等已故名家的带领下日臻成熟,特别是以当代名家毓骏、启贵、毓峋、恒钛先生等为代表的书画家,功底扎实、技艺精湛、已成为爱新觉罗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爱新觉罗•毓骏——满族,1945年生于北京。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文化顾问,北京出版社特聘专家,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建筑装饰文化工作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中国建设文化研究会新农村文化工作建设委员会高级艺术顾问,北京天地人才书画院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毓骏先生从小受家庭文化熏陶,喜爱书法,楷书学习颜、柳、欧体,后学习二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以行楷、行草见长,兼写甲骨、钟鼎、隶书等。作品曾经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法国、台湾等海内外友人收藏。其书法特点是笔力雄健,浑厚圆润,楷书博厚雄强,既端庄秀伟,又法度谨严;其行草书潇洒飘逸,用笔既丰腴而跌宕,又迅疾且劲健,既有天真烂漫之趣,又有痛快淋漓之感。
爱新觉罗•启贵(吉文旭)——字野夫,号青衣居士,生于1941年,满族正蓝旗,清高宗(乾隆)的第八代孙,当代著名宫廷派画家,也是接受皇家宫廷画风熏陶培养的宫廷画派最后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国际书画家研究院教授、中华书学会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南茗海书画院名誉院长。受家庭熏陶,自幼喜好水墨丹青,3岁学画,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通。擅画花鸟、虫草、山水、人物、走兽,画风灵动,工写交融。其作品深受海内外社会名流的厚爱,曾在各地十多次举办过画展,连续在“新世纪周刊”上刊登“奇人吉文旭”文章,其作品深受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国各界人士所喜爱并收藏。在国内外十多次大展中获特等奖,一、二等奖入编十多部名人大典丛书,被誉为当代宫廷工笔画派泰斗。曾有人评价,“在中国当代画坛,若论宗师,当属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人;若论宫廷画派大师,那非爱新觉罗•启贵莫属。”
爱新觉罗•毓峋——字培之,1949年10月生于北京。系清朝道光皇帝第五子惇勤亲王奕誴之曾孙,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大师爱新觉罗•溥佐之四子。爱新觉罗•毓峋现为爱新觉罗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恭王府顾问、中国书画社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津台书画苑院长,天津致公党书画院副院长、津沽书画会副秘书长等职,专业从事美术书画创作工作。
爱新觉罗•恒钛——男,满族,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 宗后代,曾祖父载瀛一生精力专于书画。其所绘鞍马,羽毛花卉颇具特色,自称一派,为当时著名画家。大祖父溥伒(雪斋)、祖父溥僩(毅斋)、六祖父溥佺(松窗)、八祖父溥佐(庸斋)、伯父毓峨均攻书画,各具风格,均为当代著名画家。其堂祖父溥儒(心畲)在书画艺术上更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说。

我国有哪些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吴自然,男,汉族,山东蓬莱人,1934年9月生。早岁酷爱电影艺术,后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字幕美术研究和创作。学书师法黄山谷兼取苏轼、米芾、蔡京诸家之长,又追溯魏晋遗韵,所作行书结体宽博,觉着劲健,险逸流畅。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届书法篆刻展和1983年在日本举办的“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作品被博物馆、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被碑刻,在《书法》杂志等发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
林中阳的书法源于传统,功力深厚,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秉塞北之雄浑,取江南之婉约,潇洒中见沉稳,畅达中具雄强。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并获奖。代表作十米长卷等作品分别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行政学院、总参等党政军机关悬挂和收藏,成名作“龙“曾被中央领导以国礼送给外国高级领导人。曾应邀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福建清源山、陕西白云山、略阳灵岩寺、北京地坛公园、咸阳国际机场等题字并刻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林中阳书法选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等单位在中国理事博物馆举办了《林中阳书法展》,并于2002年开始举行林中阳书法展全国巡展。曾为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价值30万元的书法作品,为宁夏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0万元,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央电视台关注环保现场拍卖节目捐赠巨幅作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艺频道》、《国际频道》、《军事频道》、《美术星空》、《西部新闻》、《艺术品投资》等均作过专题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艺报》、《风云人物》、《中华热土》、《中外名牌》、《收藏界》、《东方书法》、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也作过专题报道。
谭以文,别署颖闻,号稼穑草堂、心耕簃主人,1956年生于山东省滕州市。幼承庭训,随父学书,后师从费新我先生。1982年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86年当选为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1995年当选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苏州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师。

丙戌(1946)年作 楷书七言 对联镜片 纸本

丙戌(1946)年作 楷书七言 对联镜片 纸本

款识:真夫先生雅正。丙戌建子月,溥儒书。
印鉴:溥儒之印、心畲、缕烟剪雾    

释文: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历史上,哪些人是书法家,又是画家﹖

1、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杰出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有突出成就,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画论。

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绘画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米芾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初学书法是由唐入手,只不过是米芾在深入地临学唐人书法之后,对唐代的书法进行反思,发现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书法的“趣”的审美趣味无法体现出来,才开始产生批唐意识。

3、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衎、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他工于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4、赵佶

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法家、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

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5、徐渭

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