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鎏金佛像价格(明清佛像价格为什么这么高)_佛像_鎏金_佛教

本文目录

  • 明清佛像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 明末清初的鎏金袖珍佛像价格多少
  • 世界上哪些铜鎏金佛像最值钱
  • 清代铜佛像的拍卖价格究竟是多少
  • 鎏金佛像值钱吗
  • 鎏金铜佛像拍卖值多少价
  • 清代的铜鎏金佛像价值多少各位大神告诉一下
  • 铜佛像价格这几年行情如何
  • 清代释迦牟尼佛像目前拍卖价格多少
  •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

明清佛像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明清佛像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近年来,明清金铜佛像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5年珠海翰海秋拍,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价;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又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拍出,2010年,一件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铜像在珠海翰海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去年苏富比香港秋拍,明永乐鎏金铜佛终于突破2亿港元。
在佛像阛阓上,藏传佛像的珍藏远好于汉传佛像,由于海内外藏家很是重视明清宫殿造像。据悉,明代宫殿造像始于永乐年间,这一时代,宫殿还设置了专属的造像组织“御用监佛作”,专门担任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到了清朝,宫殿造像的郁勃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两朝,特殊是乾隆时代。其间,明清金铜佛像是其时很是著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释教造像老练的艺术特色,无论是手艺,仍是质料,都很是考究,也有鉴赏性。质料展现,明代时代金铜造像迅速生长,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现在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漂亮,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承继了明代的民俗,做工细腻,是藏传金铜造像的岑岭期。
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明清两朝是我国释教生长的壮盛时期,而明清镌刻佛像也是其时很是著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释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工艺,照旧材质,都十分考究,也有鉴赏性,把释教高深的哲学、美学头脑都凝聚在了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罗了古代的艺术生命力。”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以是恒久以来,在佛像珍藏市场上,明清佛像一直占有着统治职位,无论是在价格方面,照旧受到的追捧水平,都是其它时期的佛像艺术品不能相比的。
明清金铜佛像主要有以下时代特征: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心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段较量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细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漫衍。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尺度色。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

明末清初的鎏金袖珍佛像价格多少

18世纪 铜鎏金
¥ 134,400
19世纪 铜鎏金
¥ 100,000--150,000
18世纪 铜鎏金
¥ 134,400
20世纪 铜鎏金
¥ 100,000--120,000
20世纪 铜鎏金
¥ 112,000
18世纪 铜鎏金
¥ 224,000
19世纪 铜鎏金
¥ 89,600
大明永乐年施款铜
¥ 2,016,000

世界上哪些铜鎏金佛像最值钱

近些年来,随着佛像收藏文化的兴起,古代佛像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商家对藏品的大肆宣传推销外,就其本身艺术价值来说也是很值得收藏的。鎏金佛像是佛像艺术种类的一种,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在我国古代,佛像多见于石雕石刻,其中最为罕见的是鎏金佛像,它是利用水银加温黄金,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返原,得出带金质的佛像。因为极品鎏金原料稀少与珍贵,同时对于工艺要求十分高,容不得一丝的错误,所以古往今来,“鎏金佛像”极为珍贵,被誉为佛教至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多年来,佛像收藏大军不断壮大,蕴含无限商机,根据佛家藏品的拍卖纪录,其中佛珠、鎏金佛像最为受欢迎,无数次刷新拍卖纪录,其中品相较好的“鎏金佛像”更是大受追捧,从零九年开始,鎏金佛像就在古玩收藏界变得极度火爆,一路带领众多佛像类藏品突破百万千万大关。

3360万,2750万,1780万,1540万,1140万,在近年的收藏品交易市场上,佛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亿万的售价让近年的“佛像”活跃在收藏市场上的顶峰,价值也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有收藏且想要出手的朋友们快来御藏国际吧,这里有高端的卖家,专业的平台,为您创造更高的价值!

下面就来看看中拍国际统计的数据吧!

佛像近年来的成交记录

拍品名称

估价

成交价

拍卖日期

明铜鎏金药师佛像

25,000,000-28,000,000

39,952,438

2011-04-29

明宣德铜鎏金无量寿佛像

5,500,000-6,500,000

27,500,000

2007-06-03

明宣德铜鎏金双修佛像

3,000,000-5,000,000

11,000,000

2011-06-05

15世纪铜鎏金佛像绿度母座像

9,000,000-10,000,000

10,925,000

2007-02-11

15世纪铜鎏金佛像金刚总持座像

2012-06-03

鎏金是古代金属器物的镶金方法,就其加工方法和工艺原理而言也称火锻金。在我国其始于战国,其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技巧,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光辉成就之一。中国的鎏金技术文化,自战国以来即大放光彩,尤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上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清代铜佛像的拍卖价格究竟是多少

清代铜佛像拍卖大概是什么价位
  已往佛”即为燃灯佛,为释迦牟尼之前的佛,佛经中纪录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灼烁如灯,故称为燃灯佛。佛经中将一个宇宙从生到灭称为一个“大劫”,释迦牟尼所在的现世即现在的劫称为“贤劫”,燃灯佛为贤劫前的“庄重劫”的佛。燃灯佛曾预言释迦牟尼的前身在贤劫中将成佛,并向他授记,因而燃灯佛也被称为“已往佛”。此尊燃灯佛以精铜铸造,体量高峻,铜质沉炼精实,色范紫红。尊像面相丰满方正,五官描绘清晰,棱角明确,双目微闭,大耳垂肩,温顺端详。头饰螺发,排列规整,肉髻圆隆高凸,顶饰摩尼宝珠,双手于胸前施说法印,双腿结跏趺坐,肢体的描绘柔软细腻,造型正经大方,比例结构精准。其佛衣的处置赏罚为奇异,上以错金银工艺装饰有华美的万字锦纹,衣纹层迭有致,工艺之细腻令人叹为观止,非宫廷造办而难为,极为珍罕。尚有一件与此件极为相似,尺寸及制作工艺皆如出一辙,曾泛起于欧洲展览之上。

鎏金佛像值钱吗

目前市场流通量最多的是清代佛像,虽然价格不如明代佛像,因明代佛像佛像存世量很少。故价格较高,相对于清代佛像市场相对比较平稳,时而有高价佛像拍出。一座清乾隆时期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身价被拍卖定格在了110万元,让人惊叹不已。

精美的佛像让不少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究其原因,收藏佛像很多人首先是有信仰需求,然后才是投资保值的目的,在家中供奉一尊上品佛像更彰显身份。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所以长期以来,在佛像收藏市场上,明清佛像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受到的追捧程度,都是其它时期的佛像艺术品不能相比的。

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佛像无疑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代表着一个时代最高的审美。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也唯独收藏佛像会让人毕恭毕敬地说一声“请”。

相比其他艺术品门类,佛像收藏的起步比较晚。直到2006年一尊“大明永乐年施”铭款的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1.2359亿港元后,佛像突然之间就成为拍卖市场上的热门板块。

退回十年前,佛像收藏还仅仅是瓷杂专场中的一个小门类,如今佛像专场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大项,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人气最高的专场之一。但很多新加入的藏家对佛像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佛像的历史悠久、地域跨度很大,并不是研究中国一国文化能够穷尽的。单是在如何断代这个问题上,很多藏家就已经伤透了脑筋。

柏漫林:佛教造像是集宗教、历史、美学及工艺价值于一身的艺术品,体现了深厚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亚洲,因不同时期、地域和文化的审美差异,佛教造型艺术以不同的题材、工艺和审美意趣,在佛教教义的不断演化中,体现出风貌各异的美学标准、地域特征和时代气质。

早期佛教有不立偶像的要求,但随着大乘佛教的广泛传播,佛陀、菩萨的形象也应运而生。伴随着佛教在贵霜王朝、笈多王朝和波罗王朝统治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印度佛教造像艺术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并在各时期形成了诸如犍陀罗风格、秣菟罗风格、笈多风格和萨尔那特风格等特色鲜明的造像风格。

随着国内佛像收藏的兴起,一些新仿的赝品也开始亮相市场。对于鉴定佛像的真伪,周毛弟认为可以从造型、质地、工艺等多方面考量。“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古代佛教造像的表情、服饰都经过了细致的手工雕塑技法处理。而现代仿制品,无论仿得有多逼真,都会流露出一些现代工艺、机器打磨的痕迹。铜制佛像,首先要看包底、包浆的情况,还要看鎏金的程度。现在经常会有人把鎏金佛像的金刮掉,再做旧后以次充好。此外,从佛像内部观察,新仿的和旧的差别较大。因为历经百年、千年的佛像,内部经过自然风化,大多是很干净的,包浆也很自然,新仿的内部往往有泥有沙比较脏。”

说到这里,周毛弟拿起一座明代弥勒佛铜像,展示了佛像内部,其包浆色泽自然,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旧气,用手摸上去也非常干净。“新仿的佛像内部摸起来比较脏,绿锈也很生硬。而对于封底的佛像则要看其底座是否平整干净,摸上去有刮痕的,边缘不平整的佛像就有可能是仿造的。”周毛弟告知,与同时期古董相比,一尊品相完好的佛像的市场价值目前还比较低。

鉴于传世的玉佛出土的少造假的多,周毛弟认为藏家应该尤其谨慎,“玉佛主要看整体包浆。传世的玉佛被前人供奉了几百年,包浆很光润,即便是受沁了多数也很漂亮。此外,玉佛的工艺、打磨、光泽也是判断其真伪的因素。古代玉佛像都是人工打磨出来的,既自然圆润,又没有机器的痕迹,而且其光润的表面也会存在自然的划痕,这种划痕是前人供奉时不小心磕碰而留下的,是自然的、不规则的、无意识的划痕,而现在市场上一些新仿的玉佛像,其做旧的划痕都存在人为的规整和统一。”

鎏金铜佛像拍卖值多少价

古玩艺术品没有准确的价值,要看佛像的年代,做工等。中国在线拍卖网现在正在拍卖佛像专场,从几千到几万几十万都有。所以如果想准确的定价,需要看到照片后方可大体定价。

清代的铜鎏金佛像价值多少各位大神告诉一下

近年来,佛造像价格不低,尤其造型优美、雕工精湛、品类稀缺的、铜鎏金像,其价格都在几十到几百万!
所以,仿古的也很多,就这尊造像说,如果是真品,价格也得在十万之上!
知识所限,多多包涵!

铜佛像价格这几年行情如何

近年来古代铜佛像海外市场价格

上世纪90年代,海外各大拍卖公司逐年增加鎏鎏金佛像的拍卖数量和比例。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代鎏金铜观音以132万港元成交;

20世纪80年代,鎏金铜佛像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重视,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买家的青睐。此前,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两大拍卖公司均有佛像拍品出现。2004年,中国嘉德(微博)、北京翰海等拍卖公司分别举办了佛像专场拍卖,成交价格令人瞩目。不管是出于对佛像艺术的虔诚与信奉,还是源于其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底蕴的深厚,不可否认的是,佛像在收藏市场“火”了起来。

所以,综上所述,铜佛像价格近年来有日益上走的趋势。

清代释迦牟尼佛像目前拍卖价格多少

您的问题,有明早期鎏金释迦牟尼铜佛像,有元代风格,高28cm,真品行情要超过20万元!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

  佛像是当今 收藏 界的热门收藏品,那么佛像收藏的价值如何?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的价值,一起来看看。
  佛像收藏的价值
  中国金铜佛制作大约有两千年历史,但具体始于何时,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历史跨度漫长;藏传金铜佛像则以元明清传世品多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佛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征。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让人们想起了“建安风骨”。唐代造像的华严大气,则体现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辉煌气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仿佛已走入了人间,成了人们自己身边的你、我、他,显得非常可亲、可敬。

  佛像制作最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慢慢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铜佛坐像。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爱。据观察,在拍卖市场中创出高价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尊铜质佛像小品,其市场价格至少在5万元左右。品质上好的铜佛像,价格可达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佛像收藏的价格
  北京2016年春季拍卖刚刚落幕。由拍卖结果看,金铜佛像市场依然十分火爆。其中,嘉德拍卖的“万法归一——宫廷造像精粹”专场的成交率为80%,“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成交率达到了88%;“帕拉11-12世纪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伽牟尼成道像”以2530万元成交,“17世纪铜鎏金财神护法一组”成交于2300万元;北京东正的佛像专场中,“明铜镀金道教水将像”以8970万元的价格成交;保利拍卖的一尊明宣德观世音菩萨坐像以4830万元成交,清雍正绿度母坐像3795万元被人请走;匡时公司的“十五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以2817.5万元拍出,“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成交于2127.5万元。

  佛教是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两千年的佛教传播历程,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平抚世间的种种困惑与焦虑。而佛教工艺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体现了宗教、历史、 文化 、工艺等多重价值,更是受到人们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艺品一般可分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佛像作为古代的雕塑艺术品,相对于其他古董,更多的体现出制作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更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材质更加讲究,也最具有观赏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里。

  在我国,以往,佛像主要被供奉在寺院和信徒家中。20世纪60—70年代,收藏佛教工艺品的藏家主要以外国人为主,拍卖场上很难见到华人的踪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新加坡人和中国台湾藏家开始收藏佛像。而内地人士收藏佛像大约是在90年代中期以后。

  在1996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曾以7.92万元拍出过一尊“乾隆粉彩无量寿佛像”,由于乾隆皇帝自称为“长寿佛”,因此御窑厂烧制了一批精致的无量寿佛像供宫中使用;在1997年翰海春拍中,一尊“明木雕金漆佛像”成交于2.75万元,当年秋拍,翰海的一尊“明铜莲花坐佛”拍出了26.4万元;1998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尊“晚隋鎏金铜佛坐像”以398万港元成交;1999年春拍,翰海将“明永乐铜鎏金佛像”拍出了66万元,创出当时内地佛像拍卖的最高价。

  当时文物部门有规定,藏传佛像因为涉及民族问题不能拍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佛像市场的发展。

  那时内地拍卖会上的精品佛像多来自天津市文物商店。10-20厘米高的清中、早期佛像的价格一般在1万元左右,好一些的品类在2万元左右,相对于同时期陶瓷类、书画类的红火,佛像还处于冷门藏品。

  随着内地逐步放开藏传佛像的拍卖限制,佛像收藏开始出现明显升温,其价格也出现快速飙升,佛像工艺品开始以专场拍卖的形式出现。2004年,嘉德公司在其秋季拍卖会上,第一次推出了“尊崇之美——佛像艺术”专场,135件佛像集体亮相,这是中国内地的首个佛像拍卖专场。其中有十多尊为藏传佛像,全场总成交额1200余万元。一尊明末清初的“铜鎏金松赞干布坐像”最为罕见。这尊藏传佛像在1905年被法国藏家收藏,铜鎏金松赞干布坐像题材罕见,造型完美,工艺精湛,是一尊保存极佳的佛像精品,最终成交于110万元。

  2006年,佛教艺术品尤其是藏传佛教艺术品成为市场新宠,上拍数量和价位都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伦敦斯皮尔曼家族收藏的佛像总成交额高达3.4238亿港币,当其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借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创下单尊佛像的世界拍卖纪录之后,佛像收藏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2006年11月,北京匡时秋拍推出“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2006年12月,北京翰海进行佛教艺术品专拍,首推“永乐气象”金铜佛像专场,上拍11件明代永宣时期的佛像,多件成交价超过百万元。北京翰海在2007年春拍和秋拍中分别推出“经辩金铜佛像专场”和“菩提主义金铜佛像专场”,成交率均在80%左右,两场总成交额1.3亿元。

  2008年的佛像拍卖呈现降温趋势,其中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造成藏家的惜售心理,从而导致佛像市场精品数量锐减。佛像拍卖市场在经历了前两年的跳跃式发展后,进入盘整阶段,调整大约用了两年时间。

  在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鋈金铜无量寿佛坐像”以7010万港元成交,为2010年开了个好头。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上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价逾千万元人民币;北京保利在当年秋拍中推出“观自在中国佛教造像专场”,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总额高达7388.86万元,其中有两件达千万元级别。

  自2013年春拍,从拍品成交情况来看,打破了两年来国内佛像市场踌躇不前的局面,再次掀起国内佛像市场的收藏热潮。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最终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单体佛像成交纪录,被佛像收藏家郑华星先生请走。在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卖会“五觉——金铜佛像”专场上,郑华星先生一人获得了9尊佛像,其中以1978万元请得金铜佛像专场的封面标的——伦敦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

  2015年,佛像市场继续走强,越来越多的拍卖企业开始尝试金铜佛像的拍卖运作。秋拍中,北京保利古董板块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斯皮尔曼家族秘藏梵像聚珍”专场中,共推出12件佛像,总成交额达到1.9亿元。其中,一尊“十四世纪释迦牟尼”以1.035亿元成交,“十四世纪交脚弥勒菩萨像”和“清乾隆燃灯佛”分别以3910万元,3392.5万元成交。
  佛像收藏的行情
  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佛教艺术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更是受到人们的敬爱。两千多年的佛教文化历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平抚世间种种困惑。通过艺术,呈现的是一门集宗教、历史、工艺价值的综合体,所依托的文化将随我们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无止境。

  藏传佛教艺术尤以其精湛的工艺,特殊的历史背景,神秘的派系传承而得到社会的关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铜铸造,称为利玛。精选的材质所塑成的雕像,均谓以制作人名号或地区名称前缀,如扎什利玛、桑塘利玛等。

  尤其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藏传金铜佛像,藏地称其为永乐利玛。因受尼泊尔纽瓦尔艺术的影响,人物造型准确自然,工艺精湛,细微处纤毫毕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旨趣。藏传佛教艺术品较之汉传佛教艺术品存世量大,艺术特色也更加鲜明,并拥有国际化的收藏和市场背景,近年来藏传佛教艺术品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大量竞买资金涌入这一领域。

  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做为主流,应该重点关注艺术审美价值高的金铜佛教造像精品,13世纪前的早期金铜佛像,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佛像艺术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作品,以及艺术审美价值高的唐卡作品较有收藏价值;法器也有三类值得关注,制造工艺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与宗教历史文化相关的法器,以及 雕刻 精美的护经板等。近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尤其有题款的精品市场更为关注,其次是清代宫廷风格佛教艺术品,以出自六品佛楼的佛像最受欢迎。

  2004年以来,佛像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国境内交易,成交价格最高的佛像连续三年在中国境内产生。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的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金铜佛像,以1798.375万港币成交。次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明代铜药师佛以1100万元成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