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_作风_三大_群众

本文目录

  •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及意义是什么
  •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 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 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
  • 党的三大作风的基本内容室什么
  • 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什么
  • 什么是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首次提出并加以阐述。体现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特有的品质和战斗风格,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党的“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来的,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联系实际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法宝。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它是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可靠保证。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及意义是什么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坚持三大优良作风的意义:

1.三大作风是我们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的立身之本,必须倍加珍惜。党的三大作风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待革命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体现了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特有的品质和风格。

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反复证明,三大作风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

2.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艰巨而繁重。

我们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弘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大作风赋予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努力使党的领导水平与党的事业要求相符合、相适应。

3.继承和弘扬三大作风,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与时俱进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

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弘扬三大作风的重大意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三大作风的贯彻落实,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三大优良作风”的逐步形成:

我们党创立初期,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大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革命与群众结合的重要性。

如,毛泽东从1925年至1926年间,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初步阐明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实际情况和革命与群众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1929年9月,周恩来在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强调,红军筹款、没收地主财产等工作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

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消灭敌人,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的任务。

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批评了离开实际调查的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提出“中国革命斗争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反“围剿”斗争中,我们党更加认识到依靠群众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1934年1月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一文中明确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关心群众生活,是什么任务也不能完成的。”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性,为最终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在此期间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讲话,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推广。1943年6月,毛泽东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科学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

湖北党史-我党“三大优良作风”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2、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分别是: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它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扩展资料:

如何弘扬党的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联系实际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分别是: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它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党的三大作风的基本内容室什么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分别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它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三大作风的实践: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

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

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在自己的二十四年奋斗中,克服了和正在克服着这些错误思想,使我们的党在思想上得到了极大地巩固。

什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945年,中共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是什么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

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扩展资料: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

什么是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为:

1、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2、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3、三是自我批评的作风。

党的作风是指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党的特征和品格的整体精神风貌,也可以说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革命战斗风格。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加强党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扩展资料:

1、三大优良作风的逐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2、三大优良作风的正式提出:1945年4月党的七大第一次正式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来。

3、三大作风的发展:三大优良作风是党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培育起来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