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平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少府_平仄_宦游

本文目录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辅之任蜀州
  • 分析下列近体诗的平仄,若有拗救,请指出
  •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平仄,说明有无拗就或者违反格律的地方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哪个字押韵,哪个字韵脚
  • 用作诗中的平仄方法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分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的文体和韵脚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古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平仄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导读】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那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翻译】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他只活了二十六岁就死了。但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既能写诗又会作文,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的亲威、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依依不舍,免不了要讲些祝愿一路平安、保重身体或者后会有期之类的话,有的甚至还要作出“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了进去,那就会显得俗套、平庸,没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才不去写这些呢!他的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用自然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读后使人深受感动。
  在这首诗里,开头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城阙辅三秦”,但见庄严壮丽的长安宫城,被地势险要的“三秦”环护着,气象宏伟。“风烟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一近一远、一明一暗的景物,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送别画面,饱含着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是点题的,下面讲明了朋友之间分别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筵席总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难免要分别,不可能永远会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同是宦游人”,各人有各人的职守,都要奔赴自己办事的岗位。所以,这种分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分别而疏远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诗人和杜少府分别的意义就在这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不管到了何处,都会觉得好像仍在与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谈心,那样的快乐、幸福。
  说到这里,诗人还嫌余意未尽,再加上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他语重心长,勉励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千万不要象小孩子那样掏出手绢来揩眼泪,悲伤难过,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这样的诗句,扣人心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初唐四杰”的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束缚,勇于创新,但还不够完善。例如王勃的这首诗,三、四两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按照律诗的要求,应当是对仗,但却用了散调,不够合律。后来,有些轻薄的文人就讥笑他们。然而,这掩没不了他们的成就。杜甫说得好:“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讥笑他们的人消亡了,而住院病人的诗则将千古流传下去。

送杜少辅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分析下列近体诗的平仄,若有拗救,请指出

这首诗平仄是这样的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没有拗粘,没犯孤平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平仄,说明有无拗就或者违反格律的地方

我不认同维特的说法。 首先,“别”字是中古入声字,也就是古属仄声,而并非是所谓的“平声”,故平仄完全符合标准,在颔联这处,是没有拗句的,所以就更无“宦游”句应救之理了。但是否这首诗是否就没有拗句呢?其实不然,让我们看到尾联的出句,也就是“无为在歧路”这句。 这句的平仄为“平平仄平仄”,则是典型的拗句了,因为原来的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但是这里的第四字处却用了平声,所以格律上就成了四平句,这是绝不允许的,于是作者便“变三救四”,把三字处的平变为仄。像这样的拗句,从本质上是自救句,也就是无须对句来救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哪个字押韵,哪个字韵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阙 辅 三 秦 , 风 烟 望 五 津 。
  与 君 离 别 意 , 同 是 宦 游 人 。
  海 内 存 知 己 , 天 涯 若 比 邻 。
  无 为 在 歧 路 , 儿 女 共 沾 巾 。 文体是五律,赠别诗
韵脚是押in韵 秦、津、意、己、邻、巾(在古代,i和in同属一个韵)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用作诗中的平仄方法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分析

建议楼主把问问题的背景也说一下,我也好有要点的回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勃、杨炯等人是初唐人士,五言律诗在他们手里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也仍有许多毛病。例如,本诗首句入韵,其标准正格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王勃却采取了仄起的变格。再有,从对仗讲,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根本不对仗,也不符合格律要求。
说这些是想知道楼主想干什么。如果单对这首诗感兴趣,那么讲起来则不能抛开它的历史背景,因为王杨卢洛等人是属于开山的,好多规矩是在他们之后完善起来的。如果如果楼主想学习诗词格律,以及格律的合理变通,那么我建议楼主选择盛唐时期的律诗为例,因为盛唐时期律诗规则已经完全完善了,比较具有代表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的文体和韵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文体是五律,赠别诗韵脚是押in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古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意: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虽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这首诗从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看,算是一首相当成熟的五言律诗,表明了王勃在唐代新体诗形成阶段所作出的努力。全诗抒发对友人的真情实感,从胸臆中流出,没有丝毫宫廷式的赞美和矫饰,脱净了宫廷诗的格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平仄分析

O(∩_∩)O~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