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课文全文?张衡传选自哪本书_河间_后汉书_永和

本文目录

  • 《张衡传》课文全文
  • 张衡传选自哪本书
  •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 张衡传―作者范晔的简介
  • 范晔《张衡传》翻译三句
  • 《张衡传》原文及鉴赏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张衡传》知识归纳
  • 张衡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张衡传》课文全文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张衡传》课文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一、注音

西鄂(è)属(zhǔ)文辟(bì)公府逾侈(chǐ)

邓骘(zhì)累(lěi)召不应璇(xuán)机浑(hún)天仪

算罔(wǎng)论篆(zhuàn)文

都(dū)柱伺(sì)者

合契(qì)陇(lǒng)西

帷幄(wéi)(wò)阉(yān)竖

倚(yǐ)伏骸(hái)骨

二、通假字

1、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通“樽”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

3、员径八尺:通“圆”

三、古今异义词

1、举孝廉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2、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3、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4、衡 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四、重点词语

1、衡少善属文:连缀,写

2、连辟公府不就:(被)征召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4、累召不应:多次

5、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都

6、举孝廉不行:(被)推举

五、一词多义

1、因: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 客至蔺相 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2、观: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启窗而观:看

3、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于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

张衡传选自哪本书

《张衡传》选自《后汉书》

一、《张衡传》简介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年—445年),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二、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张衡传全文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张衡传对照翻译: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器。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惊异地动仪这次怎么不灵验了。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地动仪的巧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东汉王朝建立之初,汉光武喜欢符谶,以至后来的显宗、肃宗也就继承效法他。从汉光武复兴汉王朝之后,儒生争相学习图谶和纬书,加上还附以迷惑人的邪说。张衡认为图谶和纬书虚假荒谬,不是圣人的法规,于是给皇帝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都用眼睛瞪着他,张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话回答后出来了。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知道。于是作《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和刘政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张衡治理河间政务三年后,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朝廷却把他调回京城,任命为尚书。(张衡)活到六十二岁,永和四年与世长辞。

  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者,竟不能就。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二篇。

  著《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又想继承孔丘研究《易经》的《彖》、《象》等篇的残缺部分,但终于没有完成。所著的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闲》、《七辩》、《巡诰》、《悬图》共三十二篇。

张衡传―作者范晔的简介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范晔《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南朝刘宋时的历史学家。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范晔《张衡传》翻译三句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3.用事实来验证它(指候风地动仪),就像神灵一样符合。自从有史书典籍的记载以来,还没有像这样灵验的。

《张衡传》原文及鉴赏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作品鉴赏: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候风地动仪一段描写生动形象,说明作者胸中自有丘壑,所以能繁简得体,伸缩自如。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张衡简介: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年。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在地震学,重视观测实践,亲自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但先进出土的候风地动仪并不是张衡所制作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照图像仿制的在汶川、玉树等地地震时龙头嘴里的珠子并没有掉落,据说司南也是仿制的)

在地理学,绘制有完整的地形图,并制造出“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等。

在气象学,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制成能飞行数里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亲自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角分24角秒。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 500颗。主张历法改革应以天文观测的结果为根据,有力地反对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的以图谶之学来附会历法的做法。

还制造出瑞轮荚,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在数学,著有《灵宪》,《算罔论》,计算出圆周率在3.1466~3.1622,求得π=10(=3.1622)。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文学,有《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思玄赋》等。

在艺术,居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张衡、赵歧、刘褒、蔡鱼、刘旦、杨鲁。

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张衡的著作有《张河间集》收入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后人将月球背面的月面经度东112度、月面纬度北19度的环形山及小行星1802号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和张衡小行星以纪念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张衡传》知识归纳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张衡传》,节选自南北朝时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张衡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张衡传》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张衡传》

  1. 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2.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ì

  ①《名》刑法;法律。《左传•昭公六年》:“制参辟,铸刑书。”

  ②《名》君主。《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③《动》征召。《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肴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pì

  ①《动》开;打开。《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闭廛未尽居也。”《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道引轻身。”

  【辟易】1. bì惊退。《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数里。”2. pì整治。《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不操床,不出粪。”

  3、公车特征拜郎中

  zhēng

  ①《动》出征;远行。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动》征伐;征讨。《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③《动》征收;争夺。《促织》:“宣德间,宫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④《名》赋税。《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

  ⑤《动》征召。《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⑥《动》追究。《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

  ⑦《名》证明。《观巴黎油画记》:“而其事信而有征。”

  ⑧《名》迹象;预兆。《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先见败征。”

  【征夫】⒈行人;旅人。⒉从役之人。

  4、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①《动》裁制衣服。《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②《动》制造;制作。《观巴黎油画记》:“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③《动》控制;掌握。《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动》制服。《中山狼传》:“夫羊,一童子可制之。”

  ⑤《动》制定;规定。《齐桓晋文之事》:“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⑥《动》禁止;遏制。《赤壁之战》:“瑜请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⑦《名》法制;制度。《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⑧《名》帝王的命令。《史记•秦始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

  ⑨《名》规模。《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⑩《名》构造。《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艺】八股文。

  5、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shī

  ①《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②《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

  ③《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

  ⑤《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⑥《名》恩惠;好处。《肴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⑦《动》设置;安放。《张衡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shǐ

  《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

  yí

  ①《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

  ②《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yì

  《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施生】给人以生路。

  【施施】⒈慢走的样子。⒉喜悦自得的样子。

  6、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①《形》正确的。《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②《形》高雅;不俗。《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③《副》平素;一向。《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④《副》很;甚。《后汉书•窦后记》:“及见,雅以为美。”

  【雅故】⒈以往;向来。⒉从前的。

  7、因入京师,观太学

  guān

  ①《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②《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

  ③《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⑥《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guàn

  ①《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

  ②《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③《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高中语文《张衡传》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张衡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张衡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的。《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描述了张衡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张衡传》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翻译及注释:

翻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 。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著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著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1、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65版)。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

2、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3、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4、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5、京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6、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7、遂:于是。

8、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

9、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

10、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